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3月1-4日,邓小平南方谈话与江泽民"七一"讲话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安庆市举行.会议由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安徽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  相似文献   

2.
陈刚 《当代世界》2021,(10):4-9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实现了中国外交理论的重大飞跃.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近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和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在沪共同主办了"第四届中国国际战略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来自外交部、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全国台研会、中共中央党校、军事科学院、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上海研究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的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与会者围绕"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与建立中国特色国际战略理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营造睦邻友好的大周边环境"、"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国际经济合作"、"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国际机制"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文化外交"等5个专题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战略、外交政策和外交工作等方面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重要理论结晶,也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行动指南.习近平外交思想完整地揭示了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大趋势,全面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对外战略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王伟华 《国际展望》2013,(5):132-136
2013年7月6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在沪举办"中国周边公共外交: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1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在对公共外交的发展进行探讨并对中国周边公共外交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中国周边公共外交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6.
20 0 4年 7月 2 0— 2 5日 ,中青年学者社会主义专题研讨会第八届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在山西忻州师范学院召开。会议由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社、山东大学《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编辑部和华中师范大学《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 ,忻州师范学院协办。与会学者对政党中性化、欧洲国家共产党的社会民主党化以及劳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传达了俄罗斯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发展现状 ,并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中青年学者社会主义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7.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中联部世界政党研究所、上海市社联、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于2021年5月29日在锦江小礼堂联合举办"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讨会",本文是部分与会专家的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加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重要引领。推陈出新,守正创新,是这一理论建设的重要方法。习近平外交思想在方法论上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深厚的历史观、鲜明的时代性,以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的价值观引领外交思想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于世界大变局背景下,为引导世界大变局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演进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双循环新格局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新定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可以实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多赢发展。在海洋领域,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海洋安全观涵盖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敏锐把握时代动向,对中国外交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三重历史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洁勉 《国际展望》2013,(1):1-11,147
经过中国数代领导集体在外交理论上的发展以及中国丰富的外交实践和艰苦的理论探索,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总体思想、战略思维和政策原则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外交理论体系。当前及今后中国特色外交理论面临凝聚中国特色、强化指导作用和增加世界意义三重历史使命。为此,中国应加强外交"理论自觉",增强外交"理论自信",提高外交理论指导作用。同时要将中国外交理论的要素同各国外交理论互相借鉴和融合,不断增加世界"共性",从而达到"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整体性,使国际主流外交理论更多地体现多元化、多样性和公正取向。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仅以1252字,就简明扼要地概述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这是江泽民同志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在全国最重大的事件中第二次全面地向全党、全国人民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精辟的分析和判断,并简要地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第一次是在2001年庆祝党的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即“七一”讲  相似文献   

10.
刘欣 《国际展望》2013,(1):142-146
2012年10月15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召开"2012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社科院和外交学院的专家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者一起探讨,以期对当年国际形势的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提出中国外交的战略思路。现将有关观点总结如下:国际形势大趋势与中国外交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中国粮食外交研究开始步入专业化轨道。学者们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美国粮食外交史,同时也开始研究中国自己的粮食外交史,从理论层面分析粮食与外交互相作用,并对近年的国际粮食危机进行跟踪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当今世界粮食形势并不安全,挑战和机遇并存。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围绕中国的粮食外交这一主题,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中国的粮食进口与中国对外关系演变之间的关系,二是判断世界粮食形势的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12.
2022年以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召开了“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系列学术研讨会”,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别和区域高等研究院联合召开了“迎接党的二十大国际形势系列视频研讨会”,还单独召开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征程学术研讨会”。这里汇集的是历次研讨会中部分专家的观点。习近平外交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具有深厚的中国哲学意蕴。在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需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正确处理百年变局中的若干对立、统一关系。同时,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发展中国家外交,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进入当前时代后的重大倡议和引领性思想,以其为核心的外交理念,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了清晰的目标,习近平外交思想对区域国别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2007年3月16日,北大“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在国关学院召开了一次学术研讨会,题目是“伦理与价值:当代中国外交的困惑”。①召开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希望引起学术界对中国外交中这类问题的关注。国际政治中的伦理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是颇受重视的,在国内也有过一些讨论。不过讨论当代中国外交中的伦理、道德与价值等等,如果没记错的话,这还是第一次。会议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外交的伦理与价值。其中的“当代中国外交”,广义一些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不过指当下的中国外交也可以。至于伦理与价值,如同与会的一位专家所说,在国际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新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理论为依据,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潮流,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等新的战略思想和决策。进入新世纪,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和谐世界的战略决策,中国特色政党外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崛起及其世界政治影响,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概括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与外交理论。为此,需要探究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和文化根源,分析和总结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和实践,对世界主要大国的外交思想和外交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梳理并借鉴现有国际关系理论,形成一整套有“中国视角”的知识体系和解释系统,以此为新兴大国中国的对外政策和主张提供理论支持,表达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战略诉求,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与外交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0月11—15日,中国高校国际政治学研究会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举行了题为“二十一世纪国际格局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2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一些新闻出版部门的编辑共50人出席了此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共收到21篇论文和一个国际形势研究报告。在为期四天半的会议讨论中,与会代表主要围绕着以下四个专题——科索沃问题及其影响、二十一世纪国际格局的走向、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外交战略以及中国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展开了广泛的、深入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有许多发展和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际关系史、世界社会主义建设史和新中国外交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在目标追求和实践要求上有许多原创性贡献。从国际关系史上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摆脱了权力政治的窠臼,其理论与实践创新更多。从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传统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与实践中吸取教训,科学判断世界发展潮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对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与实践作了新的有益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继承新中国外交传统的基础上,基于新时代的实际,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许多创新。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1月7—9日,北京论坛国际关系分论坛的研讨会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地共40多位的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世界政治发展、全球化、资本主义发展、后冷战时代的民主及中国的对外战略与对外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9.
2004年6月25日至2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成立大会暨"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该研究基地设在中国人民大学,由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北京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组建.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这一主题,就以下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20.
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弗里德里昂·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地区安全架构与多边主义”国际研讨会于6月21—23日在上海举行。来自欧洲、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的30多位外交及安全政策问题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刊现将与会的部分中方学者的观点摘要简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