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营各方分享管理权,是合资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合营各方实现各自目标的基本保障。在已建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中,还存在较严重的合资不合营的现象。据1983年初的统计,在2/3左右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国投资者没有直接参与管理。合资不合营,不仅可能使已作投资的外国投资者对再投资和技术引进兴味索然,还可能使即将来投资的外国投资者趑趄不前。道理很明白,外国投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的进一步扩大,我国与外国相互间的投资、贸易和技术合作日益频繁。在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项目、外资企业项目、技术引进项目、海外投资项目、国际租赁项目以及开展对外进出口贸易活动之前,均需对外商的资信进行调查。其目的在于,尽可能避免因外商资信不佳而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对那些从未进行过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或贸易的企业,这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外商资信调查的意义和作用资信调查(GreditInformanon)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拟与之合作的外国经济技术投资伙伴或贸易客户的资金与信用等方…  相似文献   

3.
<正> 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境内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习惯统称“三资企业”。由于三资企业的大量增加、发展,其经营管理的权限与方式等问题也随之而来。1979年7月8日公布实施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规定其经营管理重大决策权在董事会。实践中,由于合营各方的干预,加上主管部门监督权限不明,合营企业多有烦言。1983年9月20日公布实施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明确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有法可依,情况有改善,但干预仍难避免。1986年4月12日通过的《外资企业法》规定“依照批准的章程进行经营管理活动,不受干涉。”同年10月1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规定》第15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保障外商投资企业的自主权,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按  相似文献   

4.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以下简称“三资企业”)是我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进行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形式。截至一九八四年,上海市已批准“三资企业”合同共八十三项,吸收外资八亿六千多万美元。其中合资企业四十六项,吸收外资三亿九千万美元;合作企业三十五项,吸收外资四亿七千万美元;外商独资企业二项,投资金额三百四十一万美元。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技术引进中的“软硬搭配”和“价格转移”问题根据1985年的《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的规定,技术引进的客体分为三类:1.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与商标权,应该指出,单独使用外国企业的商标不属于技术引进范畴;2.专有技术;3.技术服务。这三种客体本质上是一种无形的知识产品,在技术引进中,通称“软件”,相应地机器、设备等称为“硬件”。我国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宗旨是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但是提供先进技术的国外供方(出让方)在输出技术时,首先考虑的是要搭配硬件,以软件带动硬件出口,因为硬件的出口数量越大,利润越多;而中方,从核算的观点来分析,需要用最少的外汇引进最有用的技  相似文献   

6.
外资兼并和收购国有企业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兼谈对我国外资立法的改革和完善西南政法大学唐青阳本文所称外资兼并和收购国有企业,专指外国资本直接通过兼并和收购国有企业的方式输入我国的行为,不包括我国境内已经建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用决国际技术转让合同法律适用问团的一般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5条规定:“技术引进合同的签订,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从这一规定来看,我国基本上是把技术引进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与其他涉外经济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同等对待的。涉外经济合同法第5条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技术引进合同的签订,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从这一规定来看,我国基本上是把技术引进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与其他涉外经济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等同对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第五条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  相似文献   

9.
《法学》1986,(10)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颁布,我国开创了一个引进、利用外资的新局面。到1985年底,短短几年中,我国的中外合资企业从仅有的一家中波轮船有限公司发展到2300多家,另外还兴办了3800多家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120家外商独资企业,吸收外资达180多亿美元。由于我国利用外资还处在初创阶段,对于外商直接投资这个经济生活中的新事物还没有相应系统配套的法律进行指导和调整,因此在近几年的三资企业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三资企业的注册资本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外合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国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而成立的企业组织,分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两种形式。在中外合营企业中是否存在贪污罪,其内部工作人员和其他经手、管理合营企业财物的人员能否构成贪污罪的主体,是司法界和法学界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从此类企业的性质和反映性质的特征入手。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涉外技术引进中的法律适用韩天森,唐青阳涉外技术引进是指通过技术贸易途径,从外国获得有得有利于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我国现代化和提高技术水平,扩大产品种类和增加进入国际市场创汇的产品所需要的先进技术。但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签订合法有效的合同,以...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外国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它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有限责任公司。其特点是,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负盈亏。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同外国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技术交流,利用外国资金兴办合营企业,这对我国四化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自1979年我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下简称《合资法》)以来,前来我国洽谈合资经营的外商日益增多。他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在中国的投资,以及应得的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下面就这一有关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一目前三资企业技术引进中的现状大致表现如下:(一)技术密集型的三资企业所占比例不大。外商看中的是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场地等要素和国内广阔的市场,其中有不少人仅着眼于短期收益。我国许多较落后地区又处于“资本饥渴”状态,只要有一定的资金和设备,外商很容易在我国建立合资企业。(二)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现象突出。在现行体制下由于市场流行商品的驱动,刺激了企业盲目引进。有时明知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能力已经饱和过剩,但仍然重复引进。加上地方为了追求完成财政收入,竟相引进高利税产品项目。(三)引进技术缺乏鉴定和选择…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吸引外资的重要途径,中外合资企业设立中的外方出资问题一直是我国相关法律的关注焦点之一。然而,当外国投资者拟以知识产权出资时,由于相关法律规定的模糊性以及同位法之间存在的冲突,会在知识产权出资的客体范围、知识产权出资的比例、知识产权出资的评估作价、知识产权出资的方式等方面遇到一系列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5.
所谓技术引进,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司、企业、团体或个人,通过贸易或经济技术合作的途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公司、企业、团体或个人获得技术”。①它以跨国界的技术交流为内容,通过国际技术转让合同、国际技术使用许可合同、国际技术合作合同、国际技术服务与咨询合同等方式直接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以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本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的迅速融合以及我国涉外技术经济关系的发展,技术引进在我国对外交往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应地,如何规范技术引进活动以促进我国技术贸易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普遍关注又十分…  相似文献   

16.
薄燕娜  马强 《中国法律》2007,(2):35-37,101-104
中国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立法实践可追溯至1979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颁布,其后《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相继出台,这三部法律及其配套行政法规被概称为“三资企业法”在渐成体系的外商投资企业法律规范中居于核,心地位。与之相较,规范内资企业的《公司法》问世于上世纪90年代,《合伙企业法》、《外商独资企业法》能够被适用更是迟至90年代后期。  相似文献   

17.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的出资问题及其思考吕涛与传统的国营企业相比,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资本构成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而这种模式直接与其经营管理密切相关。在我国引进外资的十几年实践中,许多中方企业对此重视不够,也有一些外方企业趁机行骗,由此所产生的出资纠纷屡见不...  相似文献   

18.
“三资”企业中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当外方是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而中方是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企业时,其合资合作企业的财产属性,是一种混合所有制的形式。反映在法律上便形成法人所有权。该所有权是否可以认定为公共财产?当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法人财产被其内部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时,是否适用以贪污罪定罪量刑?笔者认为:严格地说,这种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法人财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外合资从而共同经营、共分利润与共担风险,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形式,并对我国经济的活跃与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其中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近几年出现的中外合资中方企业整体入股就是一个弊端颇多的问题。这种中方企业整体入股,通常是中方企业以自己所有的资产,如厂房、机器设备、土地使用权、办公设施、生产工艺乃至整个管理机构全部投入到合资企业中去。按照我们良好的意愿,采取这种“嫁接”方式的目的是为了争取资金,注入活力,以开发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然而,这种做法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国独资企业(简称“三资”企业)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资”企业中的外国投资方工作人员和雇用外国国籍的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外方工作人员)也在日益增多。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经手、管理企业公共财物的工作。这部分人中的个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