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风窗》1998,(4)
又到4月。 4月,《南风窗》创刊13周年;“城市故事热线”开办3周年。 早在春节之际,就有读者在贺卡上问我,3年了,当年“城市故事热线”的朋友,如今在干些什么呢?编辑在为“热线”的读者寄贺卡的时候,向20位一直与“城市故事热线”有联系的读者朋友发出了这样的询问。很快,回信如雪花般飘来,每一封都厚厚的几页纸,有的还寄来了照片。也有的将我们当年编辑同仁签名寄去的贺卡复印后寄回来,上面写着:“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2.
热线综述     
《南风窗》1996,(3)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我们的城市,又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春天。而我们的“城市故事”,经过一年的时间,也真正走入了读者朋友们的心中。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我和编辑部的同事们忙着为读者朋友们寄去一张张贺卡,而读者朋友的一封封来信,一份份小心意,也令这个春天显得更加温暖更加美丽。一个还在读书的孩子写信来“城市故事”,同时寄来了两只纸鹤,两只小小的纸鹤是孩子从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折来的,小纸鹤的两翼上分别写着“元旦快乐”和“纸鹤代表我的心”两行小字。纸鹤虽小,那一份暖意却浓浓。我把其中的一只纸鹤寄给了陈晖,“城市故事”1995年12月发表了她的稿件“拒绝死亡”,她是我们这个城市的一个强者。身患绝症却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1998,(3)
旧岁新年交替之际,“城市故事热线”收到了许多读者来信,寄来他们的订单要求加入“热心读者”的行列,而我们也赶在新春之际为他们寄上我们的一份心意礼品。编辑的台面也堆满了来自全国各地方的祝福卡,在新春之际温暖着杂志社每一个人的心。 “城市故事热线”的读者朋友们已经自己结成了笔友。他们之间互相通信,讨论一些人生的问题。有时,他们也会把问题寄来编辑部,让我们一起参加他们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川石油财经学校的张文读者来信说:我的很多观点和看法,很难跟父母和身边的老师、同学沟通,因为他们总是那么现实和繁忙。但是通过《南风窗》结识的几位笔友却可以互相谈论理想和苦闷,一起分享快乐和失落,我找到了一份可以信赖的友情,是《南风窗》为我架起了这座桥梁。 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希望我们的“城市故事热线”成为你的知己或为你找到知己,希望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共创生命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1995,(6)
书桌上的电话响个不停,抽屉里的信件越堆越高,“城市故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朋友与我们一起关心都市,探讨人生。在《南风窗》度过10周年生日之际,“城市故事热线”收到了一名不愿留下姓名的女孩的电话,她在电话中说: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1995,(4)
又到4月,又逢盛事。 《南风窗》杂志创刊已经整整10年。10年沧海,10年风雨,10年来我们努力创新与改革,10年来我们尽心讴歌与鞭策。而始终站在我们背后,给我们关怀和支持的,正是你们,亲爱的读者朋友。 在向你们衷心地说一声“谢谢”的同时,我们也将为你们献上一本更丰富多彩的新版《南风窗》。“城市故事”将从本月开始,以版块的形式出现,在这个版块中我们将有不同的小栏目,写凡人,说凡事,有远在他乡的音讯,也有对都市的梦想与追寻。另外,我们还将开辟“office话题”栏目,让上班族为城市的各种问题畅所欲言。 而“城市故事热线”也将继续接收您的来信来电,继续与读者一起参与。 明天,愿你我他都成为“城市故事”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1995,(3)
羊城处处又飞花。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春季,我们的“城市故事”版块,又与大家见面了。 短短3个月,城市故事热线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和来电。一开始,他们来自广州和广东各地,而如今,北京、上海、安徽等全国各地的读者们,都接通了“热线”,他们写自己的故事,述自己的心声,寻求人际的沟通与交流…… 我们也收到来自日本东京、澳大利亚悉尼的读者朋友的信,他们说他们也将为我们提供他们在异国的故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多谢你,朋友。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1995,(12)
当这一期杂志与大家见面的时候,我们已经准备向1995年说“再见”了。带着对过去一年的不舍,也带着对新的一年的憧憬,我们和广大读者一起辞旧迎新。回首过去的一年,在纸张大幅提价、报刊竞争愈烈的状况下,《南风窗》的全体同仁们,没有退缩也没有抱怨,一个个改版计划的推出,一篇篇好稿的争取,而在背后无声地支持着我们这一份信心和力量的,始终是你们——读者朋友。新的一年里,竞争还在,艰难更多,而我们也还会一如既往地,为你们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只要,你们的支持仍在,我们就会永远与你们携手,共创明天。而我们的“城市故事”版块,除将继续在“热线”中保持与读者的沟通之外,还将向广大读者征集形形色色的“城市故事”,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大都市的曲折离奇,您将您所知道和所经历的,告诉我,我也将我所知道所经历的,告诉您,好吗? 来信来稿请寄:广州东风东路512号《南风窗》城市故事邮编:510050热线电话:3800404  相似文献   

8.
热线综述     
《南风窗》1996,(1)
元旦伊始,“城市故事热线”与她的读者一起迎来了喜气洋洋的新一年。去年10月,我曾经在“热线”中告诉读者,如果谁愿意与我们同行,请来信告诉我。几个星期里,几百封信函应约而来,在一个又一个深秋的黄昏里,我坐在办公桌前拆信,心中一片收获的喜悦和温暖。亲爱的朋友,收到我的贺年卡了吗?收到我的祝福了吗?你们的名字,已经被录入电脑,记进了我们的“热线档案”,在新的一年里,请您随时留意“城市故事”专栏,也请您随时留意您的信箱,我们将随时与您联系。为了丰富我们“城市故事热线”的内容,更详尽地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从今年1月号起,“热线”推出每月一个策划专题,为渴望帮助的读者解难答疑。这一期,我们的专题是:面对高考。针对冯江同学和许多中学生及其家长们面临高考的压力和困惑,我们编发了“高考‘状元’成功秘诀”一稿,希望能对有关读者有所帮助和启发。读者朋友,您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疑难,请来信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9.
牵绊     
《南风窗》1995,(5)
人活在世上总是有许多牵绊的。许多善良的牵绊维系着你我他。今年新春来临之际,一如往常,贺卡雪片般飞来。一天,一张朴素但精致的贺卡引起我的注意,信封上没有落款,贺卡上写着“红莲”二字,分明是个女孩子,但一下子,我想不起“红莲”是谁。偶尔看一下同事的桌面,咦,也有这熟悉的笔迹。却原来,同事们在这一天几乎都收到“红莲”的祝福!  相似文献   

10.
“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提建议活动,马上就要迎接它的两周年纪念了。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杂志社收到了大量的信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大部分朋友在关心广州的市政建设,也有许多朋友关心着开放改革中的许多新人新事。一九八七年的第二天,我们收到了八七年第一封建议信,信上日期是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可能,这是八六年最后一个加入“假市长”行列中的人了吧。这位广州港口机械制造厂的谢宝桂朋友提出:设立“广州市集资建天桥办公室”,统一领导、统筹安排集资建人行天桥的规划,等等。在过去的一年里,广州市民积极争当“假市长”,外地的同志也不甘落后,纷纷为广州提了许多建议,这之中,有辽宁的中学生,河南的乡干部,大西北的工人等等,我们向这些朋友表示深深的谢意。在一九八七年里,许多“假市长”正在思考着如何去继任,更多的读者朋友也在试探着迈进“假市长”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在就学过程中遇到困难、困惑,请你想起我;如果你与家人或朋友发生矛盾,请你记得我;如果你感到孤独与无助,需要为你出谋划策的朋友,请你打给我。”温馨的话语,并非贺卡上的祝福,而是出自鞍山市铁西区青少年社工站。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春节后,住在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班村的拉祜族老汉扎母,收到了女儿从浙江松阳村寄回的信:“爸爸妈妈,我很想念你们,我们隔山隔水不隔心,我的心每天晚上做梦的时候就跟你们在一起。爸妈你们不用担心我,我这边过得很好,不穷吃不穷穿,想吃什么就有得吃,但是我有得吃时就想起我的女儿,我最当(担)心她,我害怕以后也见不到她,爸妈你们能不能告诉我,该怎么办?你们想想办法告诉我好吗?他们这边说要我生小孩,但是我很害怕,妈妈你不在我身边,没有人照顾我,所以我决定不生给他……”扎母的女儿娜约今年22岁,春节前,她不辞而别嫁到了浙江农村。这…  相似文献   

13.
问候你朋友,桃花又开透,一年一年消息遥远,你是否依旧题头那首歌,是一位小读者寄来的。每每收到你们的信,都带给露露许许多多感受。有收获,有渴望,有挣扎,也有欢乐和希望。于是,我会时时将  相似文献   

14.
龙遨海 《工会博览》2008,(10):42-42
1月30日。在一声声“生日快乐”的祝福中,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机关总部职工武明林迎来了自己的生日。当他品尝着生日蛋糕的甜美时,也体会到了组织的温暖。和武明林一样,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机关总部的其他3位职工,也在生日当天收到了同样的生日祝福——一个生日蛋糕和一张生日贺卡。从2007年4月至今,“为职工过生日”已成为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机关总部的惯例。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1997,(9)
我们为今年订阅《南风窗》的“城市故事”的读者又寄去了一批礼品。去年10月,我们在“城市故事热线”中告诉读者朋友,如果你订阅了1997年的《南风窗》,并将订单复印件寄给“城市故事”,我们将为你寄上一份小小的礼品,以纪念我们的相识相知。也有没有订单的读者,他们来信问能不能加入到“城市故事”的读者队伍中来,我们当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在1997年上半年,我们的读者名单里增加了500多位新朋友。我们通信,通电话,共同为把这个小小的栏目办得更好而努力。远在他乡的雷刚读者希望我们为他在中山大学读书的朋友在20岁生日的时候送上一束玫瑰花,而在海南工作的李学山读者寄了一张明信片给我们,希望每一个《南风窗》的工作人员都能为他签上名。这一切一切,虽说繁杂而琐碎,但我们还是尽力去做。当我将读者的心意告诉我的同事的时候,从社长总编到每一个编辑到广告员和发行员,全都放下手头的工作,找一支好笔,认认真真地签上了自己的名。社长吴迅还特地在自己的柜子里找出一张《南风窗》的祝福卡,叮嘱编辑一并为读者朋友寄去。有不少过去陌生的读者已成了《南风窗》的老朋友,他们不但认识了这本杂志,还认识了杂志社的工作人员,有的读者知道了杂志社的生日,在4月到来的时候,“城市故事热线”收到了来自全国的许许多多的生日卡。得到的回报令我们感动不已。原来,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的心,相隔得并不遥远。相识,已是一种缘;相知,更是难能可贵。下个月,又到明年刊物的征订季节了,“城市故事”将一如既往,为每一个读者奉献她的真诚和祝福,真诚地欢迎您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1994,(5)
第四届“开眼界”活动圆满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送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年复一年,“开眼界”为我们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新读者。虽然,他们仅是《南风窗》千千万万个读者中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然而,通过他们,我们感觉到一份份关怀一份份支持,我们也感受到万千读者的一份期待。 南国的春季,乍暖还寒。刚刚离别的朋友却为我们寄来了火般的热情。一封鸿雁,一片情谊,一封家书,无限心意。 石家庄市尹凤奎读者在信中  相似文献   

17.
甄静慧 《南风窗》2014,(23):84-87
去周山村前,先收到乐施会寄来的一本书,封面已经很有趣了,大大的腰封,是幅刺绣的山村地图,风格像极了儿童画,天真烂漫。 书名叫《咱们的故事咱们绣》——真是一本绣出来的书!看到它前我没想到它会深深地吸引我,以及身边看到它的所有朋友。  相似文献   

18.
“五四”前夕,某君忽然收到一份标有“最高机密”的”犯罪档案”,打开一看,不禁心头一紧,被告原来是自己,原告竟是自己的老朋友,再看看“犯罪”记录: 1、不常打电话聊天;2、不常写信联络;3、突然失踪;4、其余的你自己心里明白。接下来还有“法官判决”,读后令人捧腹: 1、寄贺卡一张;2、罚写原告姓名十遍;3、想原告三秒钟:4、回忆你们俩最快乐的事件。毫无疑问,他收到的是一张如今风行全国却又有人非议的贺卡。非议者撰文抨击贺卡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但称赞者却认为这是开放时代的新生事物,是亲朋间最有效率的交往工具。孰是孰非?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1995,(2)
读者朋友,“城市故事热线”又和大家见面了。 千里知音一线牵,自“城市故事热线”开通以来,我们不断收到来自各地的信息,有写信来的,有寄稿来的,也有打电话和亲自找上门来的,大千都市,芸芸众生,我们就此相识相知。 谢谢你,都市的朋友,“城市故事”欢迎你。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1998,(1)
崭新的一年,崭新的《南风窗》。更好的印刷质量和更精美的纸张,让我们付出了更多的金钱和精力,但您一定会发现,今年订阅《南风窗》,并没有花更多的钱。不减价而上档次,行家们都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们就不怕亏?”说句实在话,我们怕的。有哪一个办杂志的人,不是在苦苦经营,不怕亏本呢?然而,十几年来,我们的一大批忠实的读者,一直默默地支持着我们,用他们的心和情谊。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便是把杂志办得好一点、更好一点。于是,我们决定冒险。我们知道,只有真正提高杂志质量,才能更广泛地吸引读者,把《南风窗》办成一份全国精品大刊,这才是我们最后的目标。在新的一年里,“城事故事热线”仍将为她的读者继续建立“热心读者档案”,您只需在1998年2月份之前将1998年订阅《南风窗》的订单寄来“城市故事热线”,我们将为您寄上一份纪念品。如要加入“热心读者”的朋友,请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