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选择青海高原上的成年健康母牦牛40头为试验牛,对它们的卵巢形态及黄体、卵泡进行了观测.结果在乏情期牦牛的卵巢体积为1.78 cm×1.32 cm×0.99 cm,重1.48 g±0.86 g,右侧卵巢上的选择卵泡和优势卵泡显著地高于左侧卵巢卵泡(P<0.05);妊娠早期牦牛孕角侧卵巢平均为2.51 cm×2.12 cm×1.68 cm,空角侧卵巢为2.07 cm×1.52 cm×1.13 cm,孕角侧卵巢重4.94 g±0.95 g,空角侧卵巢重2.44 g±0.81 g,妊娠黄体直径1.26 cm±0.35 cm.孕角侧卵巢上的替补卵泡数显著地多于空角侧(P<0.05).  相似文献   

2.
钼对小鼠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肝Smac和Bax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向饮水中添加不同剂量钼(以钼离子计,0、100、200、400mg/L)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分别为对照组、钼100组、钼200组和钼400组。在试验处理的第120天,采集血液及肝组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Smac和Bax蛋白表达量。结果:在饮水中添加200mg/L和400mg/L钼显著降低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提高了丙二醛(MDA)含量;高浓度的钼可导致小鼠肝组织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形态结构模糊,细胞核萎缩,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出现大量空泡化病理变化;添加200mg/L和400mg/L钼显著提高了肝中Smac和Bax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钼暴露可增加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程度,对肝组织的形态学和细胞超微结构产生病理学损伤,促进小鼠肝中Smac和Bax蛋白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姜黄素对甲醛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32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甲醛(50 mg/kg)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50 mg/kg)、姜黄素高剂量组(100 mg/kg),每组8只。连续灌胃14 d后,对肝组织的脏器指数、组织形态变化、脂质过氧化水平以及相关炎症和凋亡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甲醛降低了模型组小鼠肝的脏器指数,显著增加了肝组织中MDA含量、NF-κB、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和凋亡因子(Bax、Caspase 3)的表达水平,并导致小鼠肝组织形态异常;与甲醛模型组相比,姜黄素低、高剂量组小鼠肝的脏器指数增加,MDA含量、炎症因子和凋亡因子表达水平均降低,肝组织形态损伤有所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姜黄素对甲醛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稳定、可持续传代的绵羊肝细胞,采集110~120 d的绵羊胚胎肝和正常未怀孕成年绵羊肝,用胶原酶两步灌流法分离肝细胞;用PAS染色法和CK-18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用CCK-8测定肝细胞第6、12、24、36、48、60、72和96小时的D_(450)值,绘制生长曲线。结果显示,获得的绵羊原代肝细胞形态完整,贴壁良好,平均存活率为92%。PAS和CK-18荧光染色呈阳性,肝细胞纯度在95%以上。胎羊原代肝细胞可传代,成年绵羊肝细胞不可传代。由以上结果可知,将经典的Seglen两步原位胶原酶灌流法进行优化改良,可获得大量高纯度、高活性的绵羊原代肝细胞,胎羊肝细胞具有良好的活性,可满足需要大量肝细胞的体外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斑点叉尾鮰维氏气单胞菌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无菌操作技术,从患病的斑点叉尾鮰肝、肾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同时通过病理切片和HE染色技术,观察由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自然发病斑点叉尾鮰的肝、肾、脾、肠、脑、鳃等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从患病鱼的肝、肾中分离到形态、大小一致的细菌,经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镜下可见患病叉尾鮰肝细胞严重空泡变性,部分区域肝细胞坏死、溶解,相互融合成溶解性坏死灶;肾小球毛细血管严重充血,充满大量红细胞,肾小囊扩张,肾间质严重出血,拟淋巴细胞及造血组织减少,大量含铁血黄素及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脾出血,淋巴细胞减少,大量含铁血黄素及红细胞浸润;肠黏膜下层和浆膜层水肿,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充血;脑浆膜和基质水肿;鳃小片毛细血管严重充血,基部细胞增生,呼吸上皮浮离,有的呼吸上皮细胞和柱细胞变性、坏死,使部分鳃小片腐离脱落。表明,维氏气单胞菌可引起斑点叉尾鮰多器官组织,特别是肝、肾、脾、脑、鳃等重要功能器官出现典型的病理变化并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6.
昆明屠宰猪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云南省昆明市屠宰猪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情况,对68份从农贸市场和屠宰场采集的猪肝样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分别对HEV的抗原和核酸进行了检测,并对肝样品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83.8%(57/68)的肝呈HEV抗原阳性。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47.1%的肝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22.1%的肝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20.6%出现肝细胞萎缩。Mal-lory三色染色法染色结果显示,有25%的猪肝存在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增生。RT-PCR结果显示,有1份肝呈HEV核酸阳性,阳性率为1.5%。进化分析表明,这株病毒属4b基因亚型,与广西猪源、越南人源毒株的同源性最高,证实HEV的流行具有地理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86头商品猪因宰前绝食所产生“生理异常肝”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绝食时间延长,肝脏变性区域在扩大,肝细胞脂肪变性在加重,糖元在肝内贮存量在减少直至消失,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明显上升。因此最佳候宰绝食时间为20~30小时。  相似文献   

8.
(一)材料与方法 供观察的鹅肝共100例。分别取自广州、汕头和三水等地。其中除10余例购自广州市农贸市场外,其余均是国营农场淘汰的鹅(其中绝大多数是雌性),年龄4~6岁,品种为黑鬃鹅和狮头鹅,屠宰前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可见。宰后行详细的肉眼观察,然后有选择地采取有病变或疑似病变的小块肝组织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按常规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部分配合以刚果红染色,镜检。 (二)结果 在100例的鹅肝组织中,共发现如下病理变化: 1.淀粉样变:共检出7例(占7%)。巨检:肝脏呈灰褐色,略肿大,边缘钝圆,质地坚实,切面肝组织结构模糊;镜下:淀粉样物质沉积于肝细胞索和窦状隙之间的网状纤维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热胁迫对奶牛组织形态和机能的影响,对热胁迫奶公犊肝、脾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分析了HSP70在肝、脾的表达特征,并进行了脾淋巴细胞凋亡的观察。结果表明:在25℃常温状态下,奶牛肝、脾结构基本一致;脾组织内淋巴小结界限较大,红髓、白髓结构完整性较好,边缘被膜平整,淋巴小结内的淋巴细胞排列较致密。在不同热胁迫下,各组奶牛肝、脾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且肝、脾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随热胁迫后不同时间点而有所不同。热应激奶牛组织中HSP70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波动变化,与同期各组织细胞所呈现的病理损伤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提示HSP70含量可作为判定组织应激损伤的标志之一。热胁迫对奶牛器官组织的影响是逐渐加重的过程,呈现部分淋巴细胞从凋亡到坏死的病理学变化过程。不同高温热胁迫均可造成肝、脾结构及其细胞的损伤,温度越高损伤越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高铜(Cu)对鸡肝细胞NFκB信号分子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本试验分为体内和体外两个部分进行。体内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白羽肉鸡48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12羽,并分别饲喂对照日粮(Cu 11 mg/kg,对照组)和高铜日粮(Cu 110 mg/kg,高铜Ⅰ组;Cu 220 mg/kg,高铜Ⅱ组;Cu 330mg/kg,高铜Ⅲ组),于49日龄采集肝,制作组织切片观察肝病理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细胞因子(NFκB、TNF-α、IFN-γ、IL-1、IL-6和iNOS)的mRNA转录水平。体外试验以不同浓度的硫酸铜(0、10、50、100umol/L)处理鸡胚原代肝细胞24 h,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并使用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与硫酸铜共同作用于肝细胞后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体内与体外试验结果显示,高铜可致鸡肝细胞损伤,同时诱导NFκB、TNF-α、IFN-γ、IL-1、IL-6、iNOS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与硫酸铜单独作用相比,NAC与硫酸铜联合作用可缓解肝细胞的损伤,上述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也显著下调。结果表明,高铜可激活并调节NFκB及相关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