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风窗》2003,(14)
这是一场噩梦,一场令余兰芳终生难忘且至今想起仍不寒而栗的噩梦—— 今年5月13日15时30分,30多名全副武装的警察,在县公安局政委的带领下,开着八辆警车呼啸而至,他们就地填写“刑事拘留证”要余签字,被拒。余想报警,手机被抢。四名身强力壮的警察架胳膊拽腿,倒着将54岁的她拖上警车,绝尘而去……  相似文献   

2.
顺德先行     
燎原 《南风窗》2012,(22):43-45
和小政府相对应的是全能型政府,这是个疲于奔命的大政府、累政府。顺德要做的,正是改变这种疲于奔命、效率低下的管治模式。在警察介入后,一起普通的土地纠纷发生急剧变化:几名愤怒的村民将执法车掀翻,并用铁链将警察捆绑在车底下。阳光暴晒下,3名被捆绑的警察,低着脑袋。村民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将汽油往警察身上淋……去年7月发生在广东顺德的这一幕,曾被很多媒体报道。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16)
正至2011年底,非洲裔美国人财富总值较2008年缩水近一半。与此相伴的还有日益增加的种族相关社会暴力事件。而在这个大选年,又发生密集的警察被枪杀的恶性事件。美国接连发生争议颇大的枪击案,先是警方连续在执法过程中理由不充分地枪击黑人、导致黑人死亡,然后是南方两个州的多名白人警员先后被黑人狙击手枪杀。一些案件更由Facebook网络直播,视觉效果惊人,引起更深震荡,也令人对美国隐藏的种族矛盾问题重新注视。最近哈佛大学一项新的研究认为,警察在使用暴力上确实常有种族偏见,但是警察在执行射杀决定时则一般少有偏见。不过,在这个美国大选年,事实真相往往会被"政治正确"和党派偏见扭曲。  相似文献   

4.
小容的心事     
有个姑娘叫小容,住在广场旁边的居民楼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被一位在广场上巡逻的年轻警察吸引住了,有空就在  相似文献   

5.
老警长楠木正在按惯例巡街,忽然,一阵惊叫声引起了他的注意——银行门口涌出一群神色仓皇的人。他警觉到出事了。楠木毫不犹豫就拔出佩枪冲上前去。三菱银行北昌分行位于日本第二大都市大阪的阿倍野区,是高级住宅区。楠木进入银行时,还有另一名警员也赶到了,紧随他身后。楠木眼见场面混乱,举枪向天花板开了一枪。这一招在警察训练课程上称作“震慑罪犯”,在他漫长的警察生涯中,现在终于有机会实践一下了。罪犯没有被“镇”住,楠木却暴露了目标。罪犯  相似文献   

6.
不法警察的“第二职业” 在美国,从事第二职业的警察为数不少,他们多在业余时间或夜晚充当保镖、看守、门卫等。不过,在纽约市当警察的多德则赋予第二职业以新的概念:贩卖毒品。他从一个先是白吃白拿的新手,发展到把抓获的毒贩的钱财据为己有,最终演变成抢劫、销售毒品的警界败类。更有甚者,他在自己供职的布鲁克林区搜罗了近20名“志同道合”的警察,定期对毒品贩子“予以重刨”。最后,一名毒贩无可奈何,只好每周付给多德和另一名警察8000美元保护费。多德用  相似文献   

7.
行走在俄罗斯远东乌苏里斯克市大街小巷上的中国人,除了极少数是旅游者外,大部分都是来俄罗斯“淘金”的中国国际倒爷,他们被当地的俄罗斯人公认为是有钱人。这些国际倒爷,就象是一座座采挖不尽的“金矿”,成为俄罗斯警察猎获的对象。笔者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采访了一个月,也被俄罗斯警察认定是国际倒爷,竟被无缘无故地抓住并罚款三次。尽管笔者亮出了“中国记者”身份,不怕曝光的俄罗斯警察根本不予理采,抓你罚你没商量!  相似文献   

8.
和静钧 《南风窗》2011,(18):86-86
仅从骚乱的层面来诊断一个国家或社会"病"重几何,恐怕结论会归于偏颇。正如我们追问突尼斯一个失业青年商贩自焚,为什么会演变为令数个政府垮台的中东变局一样,8月4日晚伦敦一名黑人青年被警察在追捕中射杀所引发的骚乱,其背后肯定有处于应激状态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只要引燃导火索,已经绷紧的关系体就会以激烈冲突来释放对社会和政  相似文献   

9.
谢奕秋 《南风窗》2012,(14):10-10
南美小国巴拉圭的反总统势力,近日以总统在警民流血冲突中的"严重渎职"迅速将他弹劾,引起南美左翼势力反弹。冲突起因是上百名无地农民非法霸占了一处私人森林保护区,而300多名警察持法院驱逐令前往事发地,途中遭埋伏,交火中6名警察和11名农民死亡。无地农民以"占领林地"的行为艺术,提醒大主教出身的总统勿忘其4年前"耕者有其田"的竞选承诺,所呼求的是政治对话,而内政部长和警察  相似文献   

10.
有两件“涉盲”事件,都被我看到了. 一件是一起不大的交通事故. 一辆带着人的轻型摩托车,与后面一辆黑色轿车同向前行.就在两车经过我身边的时候,尽力躲闪轿车的摩托车驾驶员声音不大但显然是慌张地叫道:“完了,完了,撞上了.”随后的一瞬间,我已经看见没有打开右转向灯的轿车向右转弯别向摩托车,“嘭!”地一声,摩托车一车两人全部被撞倒在我的前方.因为两车车速都不快,没有造成人员的过分伤害.摩托车驾驶员从地上爬起来,顾不得护膝已被撕开,身体是否受伤,大声质问已经停车的轿车司机:“你是怎么开的车!方向灯都不打!”可没想到,下车后的汽车司机回答:“什么我怎么开的车!你怎么开的车!”待轿车司机发现骑摩托的人穿着警察制服,便手指警察臂章说:“交通队的啊?我这车是全保险,没事!”弄的警察反而一时语塞.  相似文献   

11.
社会     
《南风窗》2013,(23):20-20
万象∣TownNews警察不能拿枪对准老百姓10月28日晚,一名孕妇在自家的螺蛳粉店里,身中两枪死亡。一同被射伤的丈夫,面对着一尸两命的悲剧。而悲剧的始作俑者,竟是广西平南县的刑警胡某,起因据媒体报道是这名喝了酒的刑警在店里买不到奶茶。如今,胡某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  相似文献   

12.
在最近的3年中,没有哪一个中国城市的警察像广州警察这样遭遇着巨大压力。2005年8月,面临治安恶化的严峻形势,广州市不得已重新举起了“严打”的大棒,在这场与大量抢匪的战斗中,广州警察遭遇的挑战,是中国任何一座城市都不能相比的。在压力和犯罪挑战下的3年里,广州警察面临的种种事件,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两部中国法律、法规的巨大变革:被学者们冠以恶法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和与大多数公民关系密切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则笑话说,伦敦发生绑架案,英国警察10分钟赶到现场,华盛顿发生绑架案,美国警察5分钟赶到现场,马尼拉发生绑架案,警察就在现场!  相似文献   

14.
当事人     
杨军 《南风窗》2010,(16):12-12
<正>高官夫人陈玉莲被警察殴打6月23日上午,湖北省政法委综治办副主任黄仕明58岁的妻子陈玉莲在湖北省委大院门口遭武昌区公安分局派驻的6名便衣警察无辜殴打。随后陈被拉到了湖北省信访中心关押,1小时之后才与在河南参加中央政法委会议的丈夫联系上,这才被送往医院。20多天后,打人者被轻描淡写地许可行  相似文献   

15.
新颁布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了警察出庭作证的相关内容。作为庭审中的特殊证人,警察出庭作证作为一项刑事诉讼制度,在国外已得到了普遍的施行,而在我国警察却长期以来被排除在证人之外。警察出庭作证是我国与世界接轨的一项全新规定,符合我国刑事诉讼的内在价值,对于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程序公开和规范侦查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在百姓的眼中,警察是威武的、帅气的,是忠于职守捍卫和平的使者!其实,在不同的岗位,警察有着不同的职责。今天,我们就走近一位工作在密云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岗位上的女警察,来听听关于她的警察故事。32岁的揣圆圆是密云分局出入境管理中队的一名民警,自2013年10月调入出入境工作以来,很快成为了中队的骨干力量。小窗口展示大情怀,在三尺办证台  相似文献   

17.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人员作证的情形主要分为新法第57条的侦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的规定和新法第187条第2款的警察出庭作证的规定两处。原则上看二者都有警察出庭作证的规定,都包含了一定程度的警察作证情形,但仔细分析,二者却有着诸多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福建半数民警存在心理障碍 福州市公安局防暴支队警员林仁最近 有些郁闷。这名面貌腼腆身体强壮的年轻 人今年23岁,去年毕业于福建政法学院, 报考公务员后踏入警界,当了一名防暴警 察。 防暴警察的主要职责是处置突发事 件,承担保卫任务,疏导集体上访等等。往 往在疏导集体上访者之时,防暴警察一出 现,上访者就有人骂他们是"走狗"、"爪 牙"。 除了郁闷,同学朋友的调侃也让他不 爽,甚至变得敏感。初入警界时,有同学 这样调侃他:"林仁啊,考上公务员了,好 啊!当防暴警察?天天要去打架了?干嘛 喜欢这种暴力职业?" 但与另外两名同时招为警察的大学毕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9日至12日,“成都铁路警察勾结窃贼案”被指定在贵阳铁路运输法院审理,11名警察被告都有一个相同的罪名:“徇私枉法罪”。贵阳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尽管之前关于该案“公开审理”的公告已经贴进法院的宣传栏,但来自全国各地20多家媒体的40余名记者和普通民众却被公开阻拦。成都铁路局管辖下的这家基层法院的解释是:接上级命令,控制旁听人数,禁止除几家指定媒体外的记者入席旁听。并称,“这是一桩异地审判的大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絮语     
本期发表的论文,是关于中关大学生对警察处理家暴的态度的比较。警察处理家暴在犯罪学里是一个极有争议,相对前沿的课题。即便在美国,尽管大多数州已经通过强行处理家暴的法律,动用警察处理家暴的研究结果却没有出现一边倒的学术结论,即我们仍然不能确定警察积极处理家暴事件是否就一定能防范类似事件的重现。在这一最关键的问题上,当前的研究结论都语焉不详。可见科研和法律总是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