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赵义 《南风窗》2012,(3):12-12
笔者大学读的是政治学专业,在经过多年的应试教育后,对大学里接触到的政治学知识都感到很"新鲜"。至今笔者很清楚地记得,大学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概念:政府的自利性。就是说,政府不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会追逐自己的利益,因为政府说到底也是一种组织,组织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  相似文献   

2.
重塑精神,重扬理想——对话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体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现在人们一般都不太敢提。《人民日报》上有过一些讨论。有人批评教育部对大学管得太多了,但是又不愿意直接说。实际上,教育部自己也有体会。"  相似文献   

3.
央视《状元360》节目现场,超级汽修工的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三厂的上届冠军赵博俊蝉联冠军。成为800万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排头兵。当初。赵博俊没上高中毅然选择读中专.学他喜爱的汽车维修专业时,许多人都不解,是拥有浓郁大学情结的父亲忍痛支持了他的选择。现在,当许多人都羡慕赵博俊收入优厚.工作稳定,发展空间广阔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到大学读书。  相似文献   

4.
正他说当初的想法很简单很朴素,觉得医生是神圣的职业,所以下定决心要学医;他说谁不想进三甲医院,但是选择丰盛是最正确的选择,就想扎在这儿了,一辈子不后悔;他说钱多少算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梦想,要知道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他还说——"有一天,某个理想会因我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时光 《法制博览》2009,(9):74-75
胡林翼,一个吃喝嫖赌样样俱全的“问题”青年,忽然间变成了大清帝国的顶梁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可以偶尔放松一下自己,但是千万不要把放松变成放纵,更不能以此为寄托,聪明的人懂得适可而止,懂得找准自己的方向。在他们准备大干一场之前,这种“荒唐”的游戏只不过是一种调剂,一些有趣的经历而已。但是这也往往需要一些天分,如果你没有,那还是稳当一点好。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23)
正汪晖这一代学者,跟传统文人的书斋生涯和现代教育的规训体制所最重要的不同,就在于他们都做过工人、农民或军人,每个人都跟土地、跟底层社会紧密相关。如果把进入大学读书,视作学术生涯的起点的话,那么汪晖从事人文思想学术研究工作,到今年为止,已经有了整整40个年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应北岛策划的视野丛书之邀,汪晖在中信出版社推出了自己的随笔集《颠倒》。正如汪晖在书中的同名随笔《墓园·颠倒》里讲述的那样:"颠倒"一词含义极为丰富,既可表示上下之间的倒置,也可以暗喻失序和混乱。  相似文献   

7.
风石堰 《南风窗》2012,(12):57-59
在体制下成长起来的许多年轻学者和博士生,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学术品味和学术价值,只会以外在的量化标准来自我评估和看待同行。当今中国大学在跑马圈地的过程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急剧体制化进程,北京大学教授李零曾经大喝一声"大学不是养鸡场",来批评大学在学生培养体系方面的异化,而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大学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知识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1997,(2)
有“赚钱之神”美称的台湾企业家邱永汉不久前撰文指出:一个人对于自己适合何种工作的自觉性,大约是27岁到35岁之前。邱永汉认为:“大学刚毕业就职时,还什么都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只是感觉上想做某种工作而已。这工作究竟是否适合自己做,除非投身其  相似文献   

9.
杰克·斯奈德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讲学即将结束时,斯奈德教授欣然接受了本刊编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于铁军副教授的访谈,就他本人的学术历程、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不同范式以及新近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些要点和发展趋向,坦诚、扼要地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和看法。访谈录由于铁军翻译、整理。——题记1.请谈谈您的学术发展道路。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国际关系这一专业?在这方面谁对您的影响最大?能列举几个人吗?我之所以选择国际关系作为我的专业,部分是因为我的家庭熏陶。我的父亲是一所小学的校长,我的母亲是学校的护士。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经常围坐在餐桌旁,讨论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10.
黎川出生在长沙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从小喜欢唱歌,村子里的人都亲切称她是“百灵鸟”。无论生活多么困难,她都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她是村子里惟一一个考上音乐学院的大学生。央视著名记者王志来到黎川家采访时,正赶上她父亲准备把家里仅剩的一点稻谷给卖了,为女儿凑足上大学的费用。  相似文献   

11.
阿坤 《法制博览》2008,(2):32-32
我的朋友在单位是领导,处处以身作则。他的下属是一个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人聪明能干,但是群众反映他为人不够谦虚谨慎,我的朋友也觉得这个大学生本质不错,但是缺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所以作为一名负责任的领导,他就把这个大学生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在和他的谈话中透露了群众对他的看法,希望这名大学生能够多有一点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2.
正1987年,汪云山从河北一个偏辟的村庄考上了大学,学习电机专业。毕业后他带着"电机梦"来到了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能把兴趣和专业工作结合在一起,非常令他兴奋。此后31年的技术生涯,他努力践行着自己的技术梦想,在付出努力与汗水的同时也收获了大家的认可与肯定。刚参加工作时,汪云山到大电机车间当实习技术员,发现眼前的"大家伙"与学校书本上画  相似文献   

13.
张墨宁 《南风窗》2013,(12):50-52
他们这代人的横向差距远胜于任何时代。对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来说,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才是他们最真实的前路。所谓的"逆袭"不过是自我安慰的幻想。24岁的林宇第一次当伴郎。他在淘宝上悉心置办了一身正装,颜色灰暗、款式规矩的衬衫加西裤。当初找工作时,也不曾有这样拾掇自己的兴致。在外地的大学室友要结婚了,特意叮嘱他:"不要穿你的万年球服过来。"林宇对室友的老成一番嘲弄,还是郑重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4.
章剑锋 《南风窗》2012,(3):86-88
从马加爵到药家鑫,在中国社会近年来一个又一个引起舆论关切的犯罪事件中,李玫瑾总是试图用自己笃信的专业分析来对抗汹涌的民意,以至于让她"恶名"昭著,她从来都不认为自己错了,只是偶尔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变得太冷血了?"  相似文献   

15.
王学梅 《工会博览》2013,(29):41-41
人和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追求的也不同。所以,思想境界、观念也就都不相同了。有时候,心里很烦,若是能够得到些安慰便是最好的了,但现在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任何事情都不是随心所愿的,只能靠自己去调节。能够学着养心,便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可是怎么养呢?有时候.对一些事情找不到答案时,就不要急着去找,  相似文献   

16.
人当初都是为了去赶海的,但是由于路途的遥远和乏味,有人甚至不愿再问.海在哪里?  相似文献   

17.
一所以强大的批判和反思能力为传统、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8000多名注册学生的大学,居然连自己的校园也没有。正是这所大学,致力于打造全面的教育计划:不是把学生培养为一个会工作会挣钱的专业机器,而是培养成视野全面、具有人文关怀的公民。这对于一个民主社会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09,(17):F0002-F0002
传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但真正得孔子真传并传诸后世的,恰恰是曾子,《大学》、《孝经》便是曾子的作品,曾子也被后世尊为“宗圣”。但是,当初孔子对曾子的评价却并不高,好像还说过一句“参也鲁”,说那个曾参笨笨的。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吧。  相似文献   

19.
微话题     
《南风窗》2012,(14):15-15
每年高考,填报专业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话题。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太蔟微博痛批文科,称一女生坚持报考北大历史系的做法"自作孽,不可活","文史哲是文不聪的渊薮,从那里出来的人多半不具有科学世界观……"虽然博主@太蔟随后称,"文史哲只是文科的几个部分,并不代表文科全部。经济学、法学、人类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在引入了科学方法并和自然科学结合后,还是靠谱的",但还是引起网友对该教授专业歧视的质疑。  相似文献   

20.
5年前曾在北大开讲《论语》而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谭景伟格外兴奋,见到记者第一句话就是:"工会帮我圆了大学梦!"前不久,谭景伟和600余名农民工一起,坐进市总工会职工大学的教室,参加2013级新生开学典礼. "保安哥"成为管理专业大学生 谭景伟,这个身材消瘦的小伙儿因在北大开讲《论语》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被媒体称为"讲论语的保安哥".他说,高中毕业后他就来到北京开始了打工生涯,虽然现在是名保安员,但他也有自己的梦想,因此,得知市总工会免费资助农民工上大学的消息后,他立刻报名参加了,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在201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社会工作管理专业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