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石勇 《南风窗》2014,(16):62-64
<正>如果可以,我们不妨把这一种"报复社会",称之为当一个社会在阶层结构、财富分配、价值观念上出现问题时,它的"自我报复"。社会机制和人的心理机制配合,生产出了个别在心理上比较特殊的人,然后他们反过来破坏社会。  相似文献   

2.
李志军 《南风窗》2011,(23):75-75
近期低迷的市场,让许多投资者很郁闷——市场或正面对无可避免的低谷——在欧洲,债台高筑的希腊等国岌岌可危;在美国,经济增长趋缓,华盛顿陷入瘫痪,美联储已经无计可施。事态会恶化到什么程度?不过,目前的情况不正符合巴菲特关于"贪婪和恐惧"的买入时机的选择方法论么?面对估值已至历史底部却仍跌跌不休的股市,投资者尤其是基金定投投资者,可能已经迎来良机。  相似文献   

3.
人们说:股市上多头、空头都能赚钱,唯有贪婪者不能赚钱。 对一个初涉股市的投资者来说,只要他不是太过贪心,只要扎实、机敏而又小心的话,收益的希望是很大的。但如果他太贪心,那么无论他手中持有多么优良的股票,同样可能一败涂地。因为股市上任何一次利多、利空的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贪婪者却总是因为自己的贪心而错失良机。应抛时为了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6,(17)
正中产阶层需要在心理上去突破,去超越,需要一种价值和审美的因素来让自己暂时忘记现实,并投射在政治、社会、人生、文艺、商业等领域上。可以说,情怀是对他们心理上的一种治疗。在"宝万之争"掀起舆论巨浪,王石可能难逃"出局"命运的时候,我和一个朋友一边围观,一边坐在广州一家咖啡馆里聊天。我们聊到了很多人想逃离一线城市的话题。大家逃到哪儿去呢?或许是大理,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2,(21):70-71
在中国足坛这样一个"多事"的地方,为什么我从不放弃?我又凭什么相信自己的耕耘会有未来?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是一种信仰。1992年,我从国家队回到上海,有人曾给我算过一次命。他说:"你马上就要开始10年的好运了,会一直向上走。"——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信命"的人,甚至被人说有些"迷信"。但这些"大师"说的话,在我心里却始终会有份量——所以,我掐指算了算,10年后?也就是2002年,不正好是世界杯比赛年吗?所以我觉得,冥冥之中,命运是有所注定的。这个吉利数字一出,工作上竟真的有了变化。93年我接手"有  相似文献   

6.
股票市场上,何时买卖股票比买卖何种股票更重要。 几乎所有的股票价格都与整个股市密切相关,而股市的涨跌是经常性的、司空见惯的事情。如股市看涨,则几乎所有股票的市场价格都会上涨;而  相似文献   

7.
石勇 《南风窗》2016,(4):30-33
中国社会,将更加变成一个"生活世界"。春节过后,我们在心理上、身体上,又一次进行"转身",从"家"出发,继续向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去。这是在走向哪里呢?我们会—遭遇什么?从认知上讲,这些问题让人好奇。但现在已没那么多好奇心可以激发了,有些"改变"的可能性已经被锁定,而曾经担心的一些东西,也许会渐次发生。我们关注这些问题,更多是一种心理上对自己已有  相似文献   

8.
正去年夏天,从幼儿园回来的孙子高兴地对我说:"爷爷,我有手机了。"我说:"你要手机干什么?又不会打。"孙子说:"爷爷,我会打。"我说:"你会打也不能要,你怎么带呀,丢了怎么办?"孙子说:"爷爷,丢不了,我带手腕上。"我说:"又不是手表怎么带手腕上?"孙子说:"这是能打电话的手表,能带手腕上的。"孙子给我说了号码,果然能打电话。家里除了座机,儿子有两部手机,儿媳、老伴和我都有手机,现在上幼儿园的孙子也有了手机。全家五口人六部手机。看到这种情景,  相似文献   

9.
娱乐     
追求某男对某美女穷追不舍,美女不厌其烦:"你省省吧,就算世界上只剩下你一个男人,我也不会嫁给你。"某男颇为不满,回答说:"如果世界上只剩下我一个男人,你以为我还会看上你吗?"  相似文献   

10.
正"尤姐,把你那几本宝贝借我一下,我查点东西,一会儿还你"。"尤姐,你那个图呢,赶紧让我看看"……在燕山石化二蒸馏装置,大家都知道生产运行3班内一操的尤京梅手里有"两件宝",时不时就会有人借来看一看。这"两件宝"可大有来头,每件都有着10来年的历史,绝对的"纯手工"、"爱心牌"。首先是尤京梅的"大宝贝"——二蒸馏装置的"简历"+"病例"。只要是尤京梅当班,你总能在她的操作台上看到一本破旧的笔记本,每隔几个小时她就会在小本上抄抄写写。上面记录着二蒸馏装置的"大事小情",一旦二蒸馏发生点"头疼脑热",在尤京梅的笔记本中都能找到"方子"。"15年了,从2001年记录至  相似文献   

11.
正亲爱的龚晓光:您好!很高兴能够收到你的来信。听说你和我一样,乐于参加公益活动,真心为你感到骄傲。来信中,你也向我倾述了自己的一些烦恼和困惑:你积极奉献社会的热情并没有得到身边人的理解,甚至有人嘲笑你为"傻子";很多工友也都或多或少面临信仰上的迷茫——不知道为了谁、为了什么而奋斗,有的"拜金",有的"伪善",有的"假信仰真贪婪",有的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此,我只想说,你并不是第一个"傻子",你和工友们遇到的这些苦恼我都遇到过。  相似文献   

12.
李春安 《南风窗》2007,(22):96-96
几个月前在山西和河南发生的黑煤窑黑砖窑事件,人的无助和冷漠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深远的,让我意识到的是人之恶的独特。动物来说仅仅按照自己的动物本能生活,在本能之外不会主动为恶;但人却不同,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的自由意志,可以超出自己的动物本能自由为善、也可以自由为恶,人可以战胜自己的恐惧和贪婪为善,也可以屈服于恐惧和贪婪为恶,这种恶也远远超出自己的本能。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14)
正我是一个讨厌磨蹭的人,但6月18日中午11点多的时候,我依旧在云南一家酒店的偪仄空间里,来回踱步或躺在床上玩手机。磨蹭很久、很久,就是不敢出门。但越是封闭自己,我就越焦虑、烦躁、恐惧和不安……这种感觉,于我而言,十分熟悉—从记12年来,她未曾从我的身上被抽离,且久不久,她就发作一次。同行习惯把这种现象叫记者的"社交恐惧综合征",他们说,调查记者都得这"病":就是突然变得很内向,很害怕和别人打交道,害怕被拒绝。很恐惧的时候,我在朋友圈发了条说说,谈谈自己的心态和感受。朋友圈里,有调侃的,有鼓励的,也有同病相怜的。  相似文献   

14.
许多人会说话,又不会说话.这句话听起来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前一个"会"是讲发出声音表达简单的意思,后一个"会"是指一种交际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身在职场,勤干和巧干是很重要的,如果还很会说话,那就更受欢迎了. 第一句:"我立刻去办!" 在职场总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常常是公司内部没有考虑周全,而客户又有新的需要.这时,冷静、迅速地作出"我立刻去办"的回应,会让上司直观地感觉你是一个工作有效率、遇事顾大局、处事果断,并且服从领导的好下属.  相似文献   

15.
正《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一种情绪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愤怒不是原罪,愤怒帮你捍卫你的利益,你要做的,不过是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愤怒,而不是把从A那里受的气对着B发泄;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而不是自我欺骗"我很好",把伤痛藏起来;拒绝内疚的实质其实是想保留"清白感",把内疚转嫁给别人;恐惧,是在教我们认识自己的处境,教我们分辨真正重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红与黑     
臧文涛 《法制博览》2009,(14):29-29
当你向世界摇头的时候,世界也会向你摇头。 红与黑并不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而是最亲近的两种颜色。 我这么说,不是因为那部恰好叫做《红与黑》的小说。这两种颜色的关系,本来就很微妙。你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帕慕克耶本最有名的《我的名字叫红》,里面的主人公恰恰叫“黑”。  相似文献   

17.
在2006年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央调整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一直以来的政策指针,开始系统地改革分配制度。可以说突如其来也可以说意料之中的中国资产膨胀潮,为这一战略任务提供了难得的环境,同时也硬化这项任务的不可回避性。房市、股市加剧着财富在全社会的分配,随之而来的将是阶层之间的大幅度疏离,现在的问题是,在中国开始致力于和谐之前,对和谐这两字之间的距离要有一个客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石勇 《南风窗》2013,(26):88-90
2013年,"土豪"的大众话语狂欢,是一种高级版本的"弱者的武器"。在一场命名游戏中,中国社会确实"被土豪化"了。准确地说,中国社会的文化心态="屌丝化"+"土豪化"。一个在社会中低层,以及底层挣扎谋生的人,无论他是写字楼白领、服务业职员、小生意人,还是农民工,在粗鄙的权贵、富人阶层面前,今天还能有什么心理优势吗?利益分配的食物链,也就是心理的食物链—当拥有强大的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人在利益上吃定大众时,在心理上当然也吃定了。但回答是:有。战场转移到了文化  相似文献   

19.
正老师,是传授道理、教给业务知识和技能、解释疑难问题的。而这句话在曹士贤身上有着最好的体现。1975年,只有19岁的曹士贤就走上了教书育人的这条路,而且一干就是41年,并在教师的岗位上成长、成才。在他的眼中,从一个只会哭闹玩耍的孩子到一个上了学的小学生,这是成长;从一个"书生气十足"的青年到一个受学生喜爱的成熟教师,这是成长;从一个教书育人还算游刃有余的优秀园丁到领导一个团队,这更是成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奶子房中学教语文时,我  相似文献   

20.
"我希望心理咨询能够真正成为这个 社会正正当当的职业。"58岁的心理咨询 师肖洁光把"正正当当"这4个字咬得很 重。 心理咨询师,这个2002年才被写进 《国家职业大典》的新职业,连同它的群 体,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还都很陌生。 在肖洁光看来,中国心理咨询师尚处在社 会的边缘,刚刚艰难地从幕后走向前台, 身处一种混沌的尴尬境地。 据上海媒体报道,最近上海女子监狱 组织服刑人员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了"面对 面"的心理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