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以一次“暴力影视与青少年暴力倾向的相关检验”的实验为契机,对“暴力影视是促使暴力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的社会原因之一”的成见进行了批判分析。并对“暴力影视”做了新的类型学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暴力影视的“分层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2.
谢上 《法制博览》2015,(6):38-39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快速发展,"网络暴力"作为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成为一种现象愈演愈烈,在严重破坏了当事人的正常生活的同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然而我国关于这种乱贴标签的舆论暴力行为的法律却并不完善。本文从"网络暴力"的内涵、成因以及立法现状的困境出发,运用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提出对"网络暴力"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从网络暴力的内涵、网络暴力与网络舆论监督的关系、网络暴力的成因以及网络暴力的应对策略等方面对网络暴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但还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研究还不够系统,没有出版一本专著;二是对网络暴力的内涵界定不清楚;三是对于网络暴力产生的技术条件研究不够;四是对相关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土壤研究不够;五是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石勇 《南风窗》2013,(19):2-2
暴力正在中国社会的公共空间发生,在社会结构的深处孕育。这是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经济、心理、文化问题,它们相互纠缠在一起。而值得注意的是,暴力的结构,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任何社会都难以根除暴力,这是人性和社会博弈的一个相当令人遗憾的结果。就目前中国来说,暴力的结构,在刑事犯罪、人际暴力冲突、利益冲突的暴力  相似文献   

5.
一 影视片中的暴力镜头过多过滥一直是困扰西方社会的一个大问题。最近几年,西方公众舆论普遍要求减少影视的暴力场面,不少社会团体甚至政府部门强烈呼吁要通过立法禁映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电视恐怖片。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一些电影和电视片制作、发行、放映公司的老板不得不保证要减少或限制影视中的暴力镜头,然而,积重难返。加上商业利益的驱使,西方社会影视片中暴力镜头过多过滥的局面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大的改观,从长期上看也难有根本的改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嫩伯格通讯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尽管美国三大广播网的暴力节目近年来正在减少,但1992年至1993年度黄金时间仍有65%的故事片涉及暴力,星期六早晨儿童节目时间仍有9/10以上的节目和4/5以上的角色涉及暴力。  相似文献   

6.
暴力经济学     
研究结果显示,杀人,尤其是针对妇女和儿童的社会暴力远比内战更具破坏性。人际暴力与内战的死亡比率高达9:1,而且每牺牲两名战士就有一名儿童死亡。  相似文献   

7.
传媒暴力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社会化有负面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阐述了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社会化负面影响的几种主要表现,分析了限制传媒暴力困难重重的原因,并就如何限制传媒暴力的负面影响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暴力倾向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严重性意味着未成年人暴力倾向的严重性,为此我们应对暴力文艺娱乐品做限制性分级管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尽量防范少年暴力倾向并在学校教育中加强道德和纪律法制教育,注重完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另外全社会都应积极参与遏制暴力倾向蔓延,未成年人自身也应注意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在近几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暴力的施者和受者绝大多数都是正处于花样年华的青少年,而原本应该安全宁静的校园也日日笼罩在暴力的阴影之中。如何防治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如何建立起完善的青少年校园暴力预防系统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探讨的重点。鉴于青少年心理状态的特殊性,结合心理学研究成果探讨青少年校园暴力防止措施的完善将会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0.
日益增多的校园女生暴力通常由日常琐事引发,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聚众性、虐待性和持续性的特征,容易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青春期女生校园女生暴力的心理特征是诱发校园女生暴力的内在因素,女生教育的误区、大众媒体中的女性暴力和社会转型期的不良风气则是诱发校园女生暴力的外在因素。鉴于校园女生暴力独有的特征和成因,对其不仅应当适用普通的校园暴力预防措施,还应从塑造校园女生的"双性化人格"、预防校园女生隐性暴力、规范大众媒体和实现社会广泛参与等方面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社会化有负面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阐述了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社会化负面影响的几种主要表现,分析了限制传媒暴力困难重重的原因,并就如何限制传媒暴力的负面影响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校园暴力事件严重威胁学生的安全,而现有教育法律、法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期给社会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和目前教育教学体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校园暴力表现出来的新特点已经不能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建立完善的校园暴力法律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3.
传媒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犯罪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的发生机制与外界环境相关。传媒暴力具有正负社会效应的两面性,决定了社会应对传媒暴力的策略。调整传媒暴力的社会需求与降低传媒暴力对少年犯罪的激励作用,是社会控制中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14.
庄海涛 《法制博览》2023,(18):83-85
网络暴力的行为本身就具有群体性较强、煽动范围较广、单方面欺凌等特征,这种暴力行为与传统的暴力行为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会对受害者带来不可预想的人身和财产威胁。而在现代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背景下,为了有效抵制网络暴力现象的出现,为我国的网民营造一个更加良性和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国家网信办在2019年年底正式发布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并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在该规范中强调了对于网络暴力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目前,我国的刑事法律中虽然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寻衅滋事罪以及侮辱诽谤罪具有一系列明确的规定,但是这些刑法惩处规定,大多数都是针对传统的暴力行为而设定的。为了有效抵制网络暴力现象,更应该将当前社会中热门的网络暴力现象作为研究案例,被纳入到相关的刑法体系中,这样才能够在解决网络暴力行为时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是分析了网络暴力刑法规制目前存在的困境,并且就网络暴力刑法规制构建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进一步完善网络暴力刑法规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充斥社会的暴力活动已渗透到校园。一项对日、英15岁以下少儿的调查证实:日本、英国各有约14%和13%的受调查者承认受过同龄人欺侮。据统计,美国平均每天有36名学生因在校园内进行暴力活动而被捕。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一些中小学校也笼罩着“校园暴力”的阴影。  相似文献   

16.
公务化暴力为何愈演愈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化暴力只会引发更多的“体制外暴力”。在当今社会本已令人深为忧虑的“结构紧张”中,出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必须从制度上、处罚上、维护秩序的思路上把公务化暴力彻底非法化。  相似文献   

17.
认知暴力     
“认知暴力”这个词是美国后殖民批评家斯皮瓦克在《三个女性文本和一种帝国主义批判》这篇文章提出、并在其后的著作中经常提及的,它比较集中地表达了斯皮瓦克对帝国主义殖民话语的批判。在斯皮瓦克的使用中“,认知暴力”指帝国主义以科学、普遍真理和宗教救赎这样的话语形式对殖民地文化进行排斥和重新塑造的行为。一方面,这种方式配合了帝国主义对前殖民地的政治和军事占领,为其辩护,并且使这种赤裸裸的暴力合法化;另一方面,也使得殖民地人民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主体性,失去了表达自身独特经验的可能性,从而被迫处于依附状态。帝国主义对前…  相似文献   

18.
时宇晨 《法制博览》2022,(2):139-141
在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中,校园暴力一直都是教育机构最为关注的难点教育问题.且近年来,随着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造成校园安全风险激增,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各所学校都愈发重视校园暴力干预机制建设,以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导向,重点加强校园暴力防治.本文就是从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入手,结合现实的校园暴力发展情况,针对性提出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强调以发展的观点来研究暴力对儿童的影响并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暴力对儿童的行为、认知、情感和心理、生理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校园学生暴力的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日渐增多,已引起社会的深切关注。有识之士呼吁要采取措施,妥善解决这样一个困扰教育发展、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严峻社会问题。笔者从校园暴力的危害;校园暴力频发及家庭、学校、社会应负的责任多个方面反思了校园暴力作为一种反社会行为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条件和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