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最近有几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却引发了笔者很多的反思。一是个大事,关于建立国学院的争论,所谓"国"学,不能不谓之"大";二是教育问题,也许不大也不小,关于家庭私塾教育的系列争论,尤其以郑渊洁在其儿子亚旗身上的实验成为近日热点;三是个"小"问题,关于理科生越来越缺乏人文素养的批评。这三个问题,最近炒得热。三者,分开来论,都是问题,一个个都值得郑重讨论。但合起来看,就是一个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及其教育体制下的变异和缺失。穷则思变,"变"本不是坏事,也是人类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是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一个重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本动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在冷战后与全球化相互叠加的时代,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二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三是中国文化自信心的提升和政府外交观念的更新。当前,尽管中国文化外交与文化"走出去"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在文化与软实力关系上存在认识误区,简单化地将文化"走出去"等同于赢得软实力;二是相比于西方,当今中国文化处于结构性弱势地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本身存在多元价值冲突,因而在如何选择中国的文化价值观进行外交上存在困境。化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应注意两点:一是争取国际话语权,努力改变中国在国际文化价值观中的结构性弱势地位;二是重构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在文化现代化、国际化与保持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一大进步。所谓"反传统"是伪命题,任何人、任何团体、任何民族都不可能彻底反传统。马克思主义和儒学功能各异,根本不存在谁冲击谁,谁取代谁的问题,对儒学的倡导丝毫无损于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能够真正有效地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依然是以儒家文明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发自民间,政府引导,在我国往往是一个正确有效的路径,前景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4.
"革命"话题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密不可分,因此,应以严肃的态度对待作为历史的"革命",因为革命首先是20世纪中国人所经历的历史。其次,革命作为一个热议的话题,有助于我们了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当今的现实。此外,严肃而谨慎地运用革命的思想、理想和实践,开拓了20世纪中国和当代中国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最后,革命印迹仍存在于当今中国的社会组织和精神文化上。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16)
正任何一种生活习俗与生活态度背后,都有深刻的文化渊源。当代,"日厕"似乎成为日本的一个文化脸谱,成为日本标榜城市文明和产品人性化的一个符号。中国游客赴日抢购马桶盖一事炒热了"日厕文化"。中国游客归国后的最大感叹,往往都是日本的"逆天"厕所—无论在机场、商场,还是景区、旅店,几乎所有公厕都是一尘不染到令人惊叹。"日厕"这一日常生活细节,体现了日本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是了解日本文化的一个独特视角。一种生活情趣对日本人而言,厕所不仅仅是一个解决生理需要的场所,需要保持干净整洁,更是附加了消费、享受、娱乐等功能和需求,需要得到身心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问题上,古代政治模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它包括相互关联的四个环节:一个"民为邦本"的政治理念;一支"明君贤臣"的执政队伍;一种"居安思危"的政治文化;一套"整肃吏治"的监察制度。这个政治模式虽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但也包含着古今国家治理的某些共性,其中的合理元素经过吸收改造可以为我们克服中国当前的"四个危险"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精神     
<正>城市,尤其大城市,人们普遍缺乏归属感。怎么提高城市的归属感?最重要的方法是提高城市的精神,培育每个城市独特的东西。市的归属感?最重要的方3年前我写了一本书,比较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很多人提出批评,质疑所谓的"东方"有没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比方说,印度、印尼、中国、马来西亚这些亚洲国家有没有所谓的一种亚洲价值观。包括西方,所谓的"西方"有没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呢?—好像加拿大的价值观与美国的价值观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加拿大比较受社群主义的影响,但是美国就比较偏自由主义。再到欧洲,每个国家也有很多不一样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和"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脉络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她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基础."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在维系中国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澳门之所以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社会,与保留较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文化并不一定存在着“殖民”或“被殖民”的问题,或者是所谓的“文化霸权”的问题,重要的在于“好”与“不好”。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语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从文化进路的视域看,先是从器物层面对"西学科技文化"先进性的肯定,接着是从制度层面对"西学制度文化"先进性的肯定,再到从观念层面对"西学观念文化"先进性的肯定,最后由于马克思主义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融性,而且能够破解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心的失落和失序这两大难题,因而为中国语境...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当前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需要一个友好、稳定的国际环境。同时,崛起中的中国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需要民间外交的更多参与。中国特色民间外交的理论,是一个有待深入构建的开放的体系,也是一个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中国特色民间外交既有时代的使命,也有制度的需求与制度优势,既有人民史观的哲学基础,也有历史与实践的经验支持、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深度嵌入以及行为体与外交对象频繁互动关系的推动。因此,中国特色民间外交理论作为一种"中国话语"的构建,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文化热”兴起后, 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一个时髦的口号。在鼓吹者看来,21世纪甚至可以成为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世纪,因为相对于以大自然为敌、事事强调对立的西方文化而言,体现了综合思维模式的中国文化“东学西渐”乃势所必然。我们首先要确定什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人一看到这个字眼,首先想  相似文献   

13.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源于欧洲的理论,在指导具有不同社会实际的各国实践时,需要民族化、本土化,在中国,就是中国化;另一方面,近现代中国社会现实所激发的理论需求以及中国文化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认同,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可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着两个重要命题:其一,是基于中国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而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其二,是文化上进一步认同马克思主义,实现文化交融。前一个命题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后一个命题的关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两个命题要双向互动,良性互动,实现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4.
西方所谓的"底层阶级"指的是位于社会最底层,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处在劣势和被排斥地位的那部分人,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城市"弱势群体"含义接近.本文对当代西方、特别是英国"底层阶级"的构成和产生原因做了分析,对有关"底层阶级"的争论做了评述,最后从市场和工作处境、生活机会和阶级意识几个方面对当代英国及其它西方国家是否存在一个单独的"底层阶级"做了讨论并得出了否定的答案,认为他们只是工人阶级的下层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的基本人际状态的特点是:亲属集团在"心理社会均衡"模式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由于亲属集团成员的资格具有恒定、自动和不可转换的特点,个体生活在一个高度稳定、较容易得到心理社会均衡的亲密圈子中。与之相联系的两个层面的心理文化取向是"人伦中心"和"人与人之间的彻底和谐"。这些特点不仅反映在中国人的日常行为上,也反映在中国这个行为体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和行为上。当今中国提出的"和谐"理念的心理文化基础有消极和积极两种含义,消极意义的和谐是指伦人这种基本人际状态具有较高的均衡度,行为体的行为较趋于静态、消极、内敛;积极意义的和谐是指在伦人这种基本人际状态下,人们有一种把人际关系的和谐作为最值得追求的东西而加以提倡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将行为导向追求和谐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唐小兵 《南风窗》2014,(8):89-91
如何在缺乏深厚说理文化传统,同时又被20世纪的意识形态迷雾影响过的中国,滋养一种新的说理文化来培养健康的公共生活,是困扰当今知识界的重要议题。说理,是政治辩论、公共生活和私人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说理意味着一种表达和聆听,预设着双方彼此尊重对方的智商和人格,除了"求同",其实也应该"存异",甚至"求异","异"才丰富了说理者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即  相似文献   

17.
正"家文化"指的是一个"家"的文化,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这个"家"可以是三口之家,也可以是一个国的家,当然也可以是一个企业,一个公司。"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大的内容,也是最主要的部分,从对"家"的定义延伸看,"家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一个家族、家庭的文化。今天我们主要探讨在企业中如何打造家文化,做有温度的企业。  相似文献   

18.
阳敏 《南风窗》2007,(17):82-85
一年来,于丹热了,《论语》热了。其实,传统文化在中国民间的复兴早就开始。有人说,这是在革命年代过去之后,人们想追求一种信仰以安身立命,处世为人。也有人说,这是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过程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与认同。虽然它背后有市场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9.
朴槿惠被弹劾入狱后,韩国总统为何难有善终这一问题成为学者们热议的话题,而社会文化是一个有趣的研究切入点。"政经胶着"、"帮派文化"是引发韩国总统道德危机的直接原因,这些政治现象以韩国社会特有的"缘故"文化、"家长制"文化为土壤,难以根除。另外,韩国社会对政坛有很高的道德期待。如果青瓦台难以在民生改善方面取得成就,总统的道德瑕疵就会引发民众更大的愤怒。最终,往往是来自街头和国会的两股力量共同导致总统难有善终。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的概念,并在<共产党宣言>中作了进一步发展.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点出发,可以正确看待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这一现代化进程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遏到的普遍性问题,也有基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形成的特殊性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冷静分析,可以对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