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阶级与新的不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至少是在盎格鲁-萨克逊世界长期保持畅销的关于工业社会社会结构与阶级冲突的一本书的作 者来说,由于全球化不得不提出的这样一个问题:在这里,是否正在出现新的阶级结构?旧的传统理论确实还具有 它的魅力:现在存在这样一种社会关系和集团,他们的兴趣就在于不要使现状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也还存在这 样一种新生力量,他们把现存关系看作是一种障碍,存在这样一种社会集团,他们的兴趣就在于对现状进行变革。 全球化是否已经创造出一个全球阶级,他们代表新的力量,从而希望对旧的关系进行变革? 2000年所写的这篇文章并没有公布答案,事后证明这个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就在当时,"新经济"的泡 沫已经开始破裂,有些自以为是全球化获利者的人发现,他们的皇帝新衣原来是用幻想编织成的。但是,人们还是 可以有足够的理由说,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个从全球化机遇中获取好处的阶级。按照常规来说,当一个阶级正在崛起 的时候,就会发展起新的不平等。由此产生的这种发展的赢利者与失败者毫无疑问会释放出改造世界的能量。 这里刊印的文字原来是在以色列科学院所作的报告。它包含了传统的社会学分析,包括对于所描述的发展趋 势能否长期持续下去的怀疑。也许,"Y2K"--2000年大灾难预告的缩写--是这篇分析的核心。也许我们  相似文献   

2.
<正>经济学家间的分歧是有益的。这反映了一个事实:经济学是由多元化的模型组成的,匹配现实与模型是一项不完美的科学,很容易犯错。公众更应该直面这一不确定性,而不是沉溺于某些知识的外表所带来的虚假的安全感。芝加哥大学的全球市场计划,定期对一组政治观点各异的顶尖经济学家发起调查,询问他们对当前各种问题的意见。最近一期的问题是:奥巴马的刺激计划是否有助于美国降低失业。这一正式名为"2009年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的计划,包括政府投入8000多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教育、卫生、能源领域,税收激励,以及众多社会项目。  相似文献   

3.
喜欢名词创新的港台传媒把北京的四位年轻经济学家称为“中国经济学四小龙”。 北京新闻界则借用一部电视剧的名字,称他们为“京城四少”。 这四位引起海内外关注的经济学家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魏杰教授;北京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刘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4.
记者、政治家和一般公众都有一种倾向,那就是对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加之以超乎实际的权威和准确性。不幸的是,经济学家在公众面前很少表现出谦虚的态度。当赌注很高时,政治对手会利用从经济学家和其他研究人员那里得来的一切证据,这并没有什么稀希。比如,最近美国保守派政客和欧盟官员利用卡门·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肯尼斯·罗格夫(Kenneth Rogoff)等两位哈佛教授的研究来佐证他们支持的财政紧  相似文献   

5.
谭保罗 《南风窗》2016,(5):30-33
正尽管这些失业终将被消化,但问题在消化之前,也对中国的社保和教育培训体系提出了新要求。这些"配套",我们是否准备充分?上个世纪,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一条"规律":在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和失业率之间会存在一种负相关的关系。1960年代,奥肯曾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这条以他名字命名的奥肯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浪潮中的社会主义-从跨越论到新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球化”的内涵及其对社会主义的影响本文所论及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简称.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高明的"解剖学家”,马恩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时,就对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现象进行过深刻的剖析--尽管他们当时并未使用这一术语.在<共产党宣言>中马恩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①  相似文献   

7.
回顾西方工会运动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条件下的变革过程,可以看出他们的行动轨迹主要是:针对新形势和新情况不断修正活动方针、政策和形式;努力改革工会的组织结构和领导体制;积极实现职工群众的经济和政治诉求;加强与其他社会运动的合作,拓宽工会活动的内容和领域;广泛采用新的活动形式和科技手段为工会服务等。当然,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经济危机蔓延的情况下,工会的改革是否奏效,关键要看是向心力还是离心力在工会运动中起主导作用,特别是工会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是否符合时代与民众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8.
美刊《政治事务》2004年6月号刊登了该刊记者对美国著名左翼经济学家 (著有《华尔街》、《新经济之后》等畅销书)、《左翼商业观察家》杂志的创办人道格·亨伍德的访谈, 题目为《非主流经济学: 专访道格·亨伍德》。亨伍德在采访中谈到了全球化与老式帝国主义的异同、美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民主党在2004年大选中在经济议题上可能陷入被动局面等等内容。访谈主要内容如下。记 者: 在《新经济之后》一书中, 您主张全球化一直是资本主义的一个特征。道格·亨伍德 (以下简称亨伍德): 某些对经济现状不满的人认为, 全球化是一个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俄罗斯工会连续举行了有关工会与全球化问题的研讨会,例如今年年初他们就举行了以21世纪的全球化与工会”为题的研讨会等。同时在俄罗斯工会报刊上也连续发表了一些有关这一问题的文章。这些研讨活动和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俄工会对待全球化的看法和对策,包括对世贸组织的主张和要求等。  相似文献   

10.
何三畏 《南风窗》2010,(6):96-96
<正>几年来,薛涌严厉地批评国内"主流学者",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家"。先得分别一下"主流"的概念。在薛涌看来,"中国的主流学者",是应该打引号的。因为"草根才是主流"(薛涌一本书的名字),而中国的"主流学者",例如"主流经济学家"们,尽管也主张市场,但他们往往精英意识过重,他们的知识可能已经老化或比较有限,他们可能实质上是蔑视草根的。薛涌很不待见他们。每当他们有"不主流"的表现,薛涌的批评直言不讳。  相似文献   

11.
章剑锋 《南风窗》2012,(15):82-85
经济学原理讲人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市场经济的动力概在于此。但在中国,很多经济学家"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好像完全不自利的人,这跟你自己宣扬的经济学理论不正是矛盾的么?中国社会就吃这一套,一搞就道德化、神化,成了社会利益的无私代表,这些观念要破除,实际上他们是有利益有私心的"。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6,(22)
正林张引发的产业政策之争,是否能将中国学界的努力引向真的问题,而不是仅陷入口水战,这倒是各位看官继续瞩目的焦点。由林毅夫和张维迎激发的产业政策之争,在中国经济学家的圈子中依然如火如荼。“产业政策要准”,这是2015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推进深化经济改革的五大政策支柱之一。这一提法显然不会无的放矢,产业政策不准、不灵、不妙的事情,真可谓层出不穷,媒体报道的案例也热闹非凡。围观者不满足于“吃瓜”,高手们纷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1月26日美国http://www.count-erpunch.org网站刊登了格里格.葛兰汀题为《弗里德曼和帝国经济学》的文章,着重分析了弗里德曼、哈耶克以及他们和美国政府、美国垄断资本策划培养的“芝加哥小子”在智利和拉美实践新自由主义的过程。皮诺切特在弗里德曼等人的帮助下在智利进行了全球新自由主义的第一次系统实践,它的法西斯主义性质说明了新自由主义的所谓自由的本质。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米尔顿.弗里德曼没想到他在1975年3月的六天智利之行会引发如此多的争议。他曾被一群智利经济学家邀请前往圣地亚哥。这群经济学家在过去几十年里曾…  相似文献   

14.
今年夏天,680万大学毕业生又将踏入社会,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出生于1990年代。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哺育下,这本该是更加开放、充满创造活力的一代人。可是当他们第一次拥有自主选择权的时候,却一窝蜂地涌向政府机关、国有企业,这让主流社会和舆论感到一些失望。  相似文献   

15.
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劳动者的终身教育密不可分。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指出,当物质资源推动经济增长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驱动力就须从物质资源转移到人力资源。在美国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增长中,物质资源投资增加45倍,收益增加35倍;人力资本投资增加35倍,收益却增加了175倍。  相似文献   

16.
正本院陈东晓院长四月底接受上观新闻采访,就有关问题予以解答。此处为部分内容。——疫情是否加速"逆全球化"。从狭义的全球化概念来看,疫情确实给全球化带来巨大冲击。全球价值链分工最深的东亚和欧美地区,受到的影响最大。但是假使新冠疫情发生在一个互相隔离的时代,显然不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说,这次疫情反而会加深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体系中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6,(17)
正全球化出了问题,不是因为方向不对,而是因为具体的设计出了问题,如果因此就认为应该放弃全球化,那是错误的。这不是全球化退场的时刻,这只是从旧的全球化走向新的全球化的转折时刻。虽然2008年之后,反全球化的声音日益高涨,但显然,它一直还不是主流。在2016年之前,全球化的拥趸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担心,全球化将离开历史舞台,可做的,只能是对它的背影挥手告别。反全球化浪潮在这一轮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全  相似文献   

18.
政策制定者们,像我们所有人一样,都是时尚的奴隶。他们对何谓可行的政策、何谓理想之事物的观点都被时代思潮,也就是"风行一时的理念"所塑造着。这意味着经济学家和其他意见领袖能发挥极大影响力——不论目的是好是坏。  相似文献   

19.
肯尼思·洛戈夫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现任哈佛大学经济学系教授。他在最近的一些著作中批评了全球化的消极后果。德国《明镜》周刊2006年第16期(4月15号)发表了他的访谈记录。他强调,如果西方的政治家和企业经理不关心财富分配日益加剧的不公正,西方发达国家将发生政治骚动。文章主要内容如下。《明镜》:洛戈夫教授,在布什总统为经济高速增长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大多数美国人却认为自己生活在一次衰退之中。在这一方面是谁看错了?洛戈夫:我也在考虑,难道美国人糊涂了吗?可事实是:工人的工资在整个增长总量中的份额减少了。《明镜…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经济学差不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显学,一系列影响巨大的改革举措,离不开主流经济学家的鼎力擎画。那么,作为很多重大改革措施的设计者、推动者和观察者,他们对自己、对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到底是如何认识和反思的?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中国改革目前这种进退失据、左右为难的尴尬?读罢《风雨兼程·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