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少文 《南风窗》2011,(26):39-39
颁奖词:金融危机以来,他多次提醒要注意政府"假宏观调控之名,行微观干预之实,实际上等于复辟命令经济"。认为这会加剧腐败和寻租。他也质疑"中国模式",认为所谓的"高铁奇迹"和"医改奇迹"论调缺乏支撑。多年来,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公共领域发出批判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6,(16)
正此番去青岛,见到的是作家刘杰。这是个丰产的写作者,他有一种自觉,认为作家存在的一个基本价值在于"修复文化",但他并不是从新儒家的角度提出的。在他看来,"修复文化"包括了帮助大众建立基本的理性能力,至少不总在网络空间里一张嘴就说一些令人吃惊的傻话。就此而言,我认为恐怕不能称之为"修复",因为理性地判断与思考,从而理智地说话与行动这种能力,看不出曾在哪个时代或朝代被大众拥有过。大众受教育水平和社会的理智程度似乎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我觉得刘杰这样的态度是对的,总还是要寄希望于教育,除了学校教育,还有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就要依赖人的阅读习惯的养  相似文献   

3.
李昊 《工会博览》2013,(16):48-49
近日,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火爆热映,很多人都在感叹一位香港导演能把中国大陆的现代创业发展刻画的入木三分.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当我们的额头爬满皱纹,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让它们也爬在心里."文艺愤青、"土鳖"、"海龟精英",我们或许都能在人群中找到这些稚嫩的身影.6月,又一年的"毕业季",这个从1981年出现的"毕业季",已经有32年的历史.每一次青春身影步人社会都无不让人喟叹.是选择职业,还是在选择人生?是相信命数,还是相信这成百上千的大军造就的中国式就业?大幕的开启将是又一次人生的新旅程.  相似文献   

4.
公知与伪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北方 《南风窗》2012,(12):54-56
有一些知识分子,内心没有自己的信仰,随波逐流,扮演启蒙者的角色,什么时髦宣扬什么,其本质是"掣维新之衣,以蔽其自私之体",这种人便是"伪士"。鲁迅期望他的文章"速朽",而且要"火速到来"。他的意思是,希望他所批判的黑暗面和他的文章一起被埋葬。但是,鲁迅的期待仍未实现,我们仍然可以从他的思想里源源不断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这个著名的"修正主义公式"出自于伯恩施坦《崩溃论和殖民政策》一文。该公式的提出意味着伯恩施坦正式公开了他的修正意图,并转向修正主义。而这一公式则是伯恩施坦在同英国社会主义者巴克斯的争论中直接提出的,两人的争论涉及有关资本主义三方面的问题,即资本主义是文明的还是邪恶的;资本主义是否会迅速崩溃;社会主义的实现能否通过资本主义文明的整体演进。在这一争论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伯恩施坦转向修正主义的起点是对教条革命者的批判,也正是以此批判为基础,伯恩施坦逐渐远离了马克思主义,彻底转向修正主义。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名80后,我从小就是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呵护下成长起来,如雏鹰地飞翔,学习阶段也是按照父母的希冀,承载着家人的厚望,按部就班地完成了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直至毕业、工作。期间,父母的"建议",在我们看来就是善意的"命令",不得不从,比如大学选专业,你喜欢这个专业,而父母建议你去学那个专业,还身体力行、苦口婆心地用过来人的口吻给我们"善意的提醒"。当然,我们明白,这些是父母对我们的爱,所以有些时候,我们还是顺从了父母,没有听从自己的内心。择业上,想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二战前还是二战后,海德格尔哲学都对欧美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即便是他的学生也对他的思想多有批判,美国的实用主义者对他的思想更是持批判的态度。这些批判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海德格尔哲学思想及其影响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虽然对于中国崛起已经有很多讨论,但是对中国崛起的含义仍有争议。争论的关键在于中国崛起是对全球范围的新自由主义霸权的挑战还是进一步巩固了全球范围的新自由主义霸权。本文批判地考察了激进全球化理论的一些关键假设,具体来说,就是中国代表着另一种形式的"竞争型国家",其发展抱负已经从根本上受到全球"新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     
孙伟锋 《南风窗》2013,(24):96-96
《吾国教育病理》郑也夫著中信出版社2013年11月版一反时下不涉病灶、不究病理,治标不治本的教育论述,从诸多视角,说出惊世骇俗的道理,直指中国教育的病因,直陈其解决之道,言辞犀利,一针见血,穷根问底,论据翔实。既呈现了对教育病理的追问,也体现了对当下国情的关怀。  相似文献   

10.
宁二 《南风窗》2008,(10):34-35
"西藏+奥运",正在引发新一轮的爱国热潮,主角自然是可爱的青年。通过言论保家卫国,号召抵制家乐福、抵制LV的民族主义网络愤青;自发组队,为奥运火炬传递护航的海外留学生,都不令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6,(11)
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脆弱"了,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有人觉得受伤害了,就要跳脚抗议。比如,前一段时间网上很多人转发郑强教授的一段关于空姐的言论,是一段脱离了演讲主线的小杂感。他自己也知道不是很严肃,当不得真,所以在视频片段的开头,他特地嘱咐台下的一位王书记把这段掐了别播。大家转发那段视频,主要原因是说得挺好笑的,把老愤青郑强当段子手围观了。至于他说的,  相似文献   

12.
张墨宁 《南风窗》2013,(12):50-52
他们这代人的横向差距远胜于任何时代。对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来说,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才是他们最真实的前路。所谓的"逆袭"不过是自我安慰的幻想。24岁的林宇第一次当伴郎。他在淘宝上悉心置办了一身正装,颜色灰暗、款式规矩的衬衫加西裤。当初找工作时,也不曾有这样拾掇自己的兴致。在外地的大学室友要结婚了,特意叮嘱他:"不要穿你的万年球服过来。"林宇对室友的老成一番嘲弄,还是郑重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世纪之前文化批判理论的得失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总结,并剖析了20世纪初出现的极权统治与文化批判自身缺陷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出了"文化批判面临着文化与野蛮之辩证法的最后阶段",并逐一从"文化概念"、"文化与文化批判物化"、"内在批判与辩证法"的角度阐述了"辩证文化批判"的内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石破 《南风窗》2010,(9):62-64
"草根教育"的特点是"求真",而许多民办学校却是全方位"作假",世风如此,谭绍勤觉得他可以把握好自己,但要想在这些尚"假"的"草根学校"推广"草根教育",难如登天。  相似文献   

15.
正他是一线的公路养护工人,不论严寒还是酷暑,他的身影始终在朝阳区的道路上来回奔波;他日复一日地埋头劳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为朝阳每条道路的平整和畅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就是常年坚守在养路护路第一线的"养路天使",朝阳区道路养护中心施工队副队长伞宝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干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荷兰莱顿大学访学虽有一个月,但所见所闻使我感受很多.概括地说,我们对荷兰的了解还很不够,无论历史还是现状.在莱顿大学汉学院图书馆可以找到30多万本中文书,有关中国的西文书也有约5万册,而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书目中,用中文搜索"荷兰"也只能找到214条书目,这种差距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专题探讨我国的大学教育危机,封面的标题,问得干脆:"大学怎么办?"中国的大学教育,历史短浅,上下不过百年。最早是清末的京师大学堂,还是戊戌维新的产物:主张学习西方列强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6,(26)
正看到这个话题,记忆就回到遥远的大学时代。那是个停电的黄昏,晚上没课,同宿舍的四个人没事干,睡觉又嫌早,有人提议各人搬凳子到阳台,背诗去!晚风习习的阳台上,面对着隐隐青山与如血残阳,我们背《诗经》、《楚辞》,背"采莲南塘秋"、"客从远方来",气氛真是前所未有的好。这应该算是大学时代做过的最文艺的事。诗意的栖居,这个矫情得出水的词第一次如此生动美妙起来。所以,在刚听到今年的诺奖得主是鲍勃·迪伦时,我相信很多和我一样读中文系的人,内心还是雀跃了一下的,即便我不够了解他,也只是零星听过几首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两次遇到一群大学生,口头测试了同一个问题:如何评价他们的大哥哥韩寒同学。大表赞同的不少,不以为然的也很多。我特别注意后者的理由。有一位同学说,“他愤世嫉俗”,另一位说,“他偏激”。更普遍的说法是,他是一个“愤青”。  相似文献   

20.
南书房     
《南风窗》2012,(13):96-96
《中国的大学》梅贻琦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版被誉为清华"终身校长",与蔡元培并称的大教育家梅贻琦(1889~1962),从"大学之精神"、"清华之为清华"、"西南联大的精神家园"、"工业化的前途和青年的使命"四个方面,阐述了他对真正的中国大学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