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风窗》2016,(7)
正我心里始终有一个"乌托邦",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美好的社会",在一条平常化的轨道上,每一个人都对其他人尤其是陌生人自然地释放善意。如果说还有一点情怀,这就是情怀的来源。以前我不时会使用"情怀"这个词,而现在用得少了,因为情怀在公众认知中已被异化了,异化后的样子,比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比如用古文写辞职信。以前我的乡下有一种职业—养一头大公猪,每天拿根棍子赶着它去各村各户给母猪配种,我们称为"赶猪人"。赶猪人的职责就  相似文献   

2.
正亲爱的龚晓光:您好!很高兴能够收到你的来信。听说你和我一样,乐于参加公益活动,真心为你感到骄傲。来信中,你也向我倾述了自己的一些烦恼和困惑:你积极奉献社会的热情并没有得到身边人的理解,甚至有人嘲笑你为"傻子";很多工友也都或多或少面临信仰上的迷茫——不知道为了谁、为了什么而奋斗,有的"拜金",有的"伪善",有的"假信仰真贪婪",有的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此,我只想说,你并不是第一个"傻子",你和工友们遇到的这些苦恼我都遇到过。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5,(3)
<正>《南风窗》第2期封面报道关于"食利"的话题,我认为,本质上就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只要是市场经济制度,就不该存在这一歧视性概念。因此,关键还在于市场经济究竟是什么,这是根本性问题。首先,市场经济就是自由经济。市场经济本质就是自由经济。人类社会本来就该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充要条件,这是100多年前马克思也曾提过的观点。数千年世界的历程,本质就是一部自由总量不断增加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6,(10)
正相对于民选的总统来说,世袭的国王更能超越党派政治代表整个国家。英国王室的挑战在于,如何从代表国家形象这样的"消极象征",转向为国家利益服务的"积极象征"。4月21日是英国史上在位最久的君主伊丽莎白二世的90岁寿辰。与往年一样,英国社会除了"普天同庆",也不乏"不和谐"的声音。有英国媒体质疑,在民主的英国,如此狂热地庆祝一位世袭的君主的生日,是否不太正常?更有评论直指君主制在当代英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时空错乱。  相似文献   

5.
南方朔 《南风窗》2013,(21):95-95
"自由"到底是什么的确讲不清楚,但"不自由"就比较容易讲清楚,将特别"不自由"的项目消除了一项,"自由"这边就增加了一项。所有复杂的大问题,都可以用这种"负面消去法"。人们普遍都有一种思考习惯,那就是当时代改变,某一种价值出现,人们就会设定出一个大概念,希望用这个大概念来谈所有的问题,像"自由"、"民主"、"平等"、"人道"、"幸福"、"文明"等就是这种大概念。在方法论上,我们称这种大概念的思考是"方法论的全体主义"。  相似文献   

6.
陆晓光 《南风窗》2008,(11):34-37
王元化先生去世了。去世前一个月,先生在病床上与人聊天:"如果说我的一生有什么一贯的东西.那么这就是反思。"先生的"反思",首先是指对自己思想进行反省检讨。在《我的三次反思》中,先生自述这三次反思分别发生于抗战时期40年代,新中国的50年代,以及上世纪末90年代以来。其时先生分别是20岁青年,三四十岁壮年,七八十岁老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的基本人际状态的特点是:亲属集团在"心理社会均衡"模式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由于亲属集团成员的资格具有恒定、自动和不可转换的特点,个体生活在一个高度稳定、较容易得到心理社会均衡的亲密圈子中。与之相联系的两个层面的心理文化取向是"人伦中心"和"人与人之间的彻底和谐"。这些特点不仅反映在中国人的日常行为上,也反映在中国这个行为体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和行为上。当今中国提出的"和谐"理念的心理文化基础有消极和积极两种含义,消极意义的和谐是指伦人这种基本人际状态具有较高的均衡度,行为体的行为较趋于静态、消极、内敛;积极意义的和谐是指在伦人这种基本人际状态下,人们有一种把人际关系的和谐作为最值得追求的东西而加以提倡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将行为导向追求和谐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石勇 《南风窗》2014,(8):8-8
<正>在现在的中国,这种"逃避现实"、"逃避自我"的心理需要更为普遍,更为蚀骨。不仅那些没有心智水准的人在玩"娱乐至死",采用"娱乐疗法",从政治、社会领域中撤退的人也在玩。有一个算是中产阶层的朋友问我,对文章出轨"的事件有什么看法,其心理是什么?然后,不等我说话,她对文章和某人发生(或保持)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相似文献   

9.
正亲爱的龚晓光:您好!辽宁的天气逐渐变热了,你们那里如何呢?在你的上一封来信中,我感受到了你的不安。你说,自己太渺小了,工作太平凡。同时,你跟我分享了自己的工作遭遇:因为在工作中"太死板",没有"好人缘",为此你感到苦恼。在你看来,我是一个有"好人缘"的人——不管谁遇到困难,我都会主动跑去帮忙;不论谁跟我提什么私人要求,我都会尽量满足。实际上,你只说对了一半。我是个认死理儿的人,如果违反了我心中的原则,那么,即使是再容易办到的事儿,我也不会"抬抬手"的。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15)
正前几天,和一位长三角某大城市的朋友聊天。他的一番话让我感到了中国的强大,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普通人生活。他说,以前,这座城市的姑娘都热衷于嫁给欧美人士或日本人,一是有"面子",二是有"里子"。但现在,嫁给外国人早已没有任何吸引力了。相反,嫁给"自己人"才是两者兼备。什么是"自己人"?就是成长于同一座城市的适龄男性。"他们有房子!"在这座城市,即便来自于  相似文献   

11.
微天下     
《南风窗》2011,(12):21-21
共识网:刘瑜:大家往往只注意到专制制度下人们缺少自由,其实专制制度的另一个坏处是,人人都可以过不负责任的生活——因为一切都可以怪政府。周健工:与一位央行人士私下聊天,均感用人民币交易的所谓"国际板"根本就是多余的,近来把股市搞得鸡犬不宁。根本上就是个A股嘛,难道非要搞出个什么带"国际"两个字的"板",以显示其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政绩?  相似文献   

12.
微天下     
《南风窗》2011,(12):21
共识网:刘瑜:大家往往只注意到专制制度下人们缺少自由,其实专制制度的另一个坏处是,人人都可以过不负责任的生活——因为一切都可以怪政府。周健工:与一位央行人士私下聊天,均感用人民币交易的所谓"国际板"根本就是多余的,近来把股市搞得鸡犬不宁。根本上就是个A股嘛,难道非要搞出个什么带"国际"两个字的"板",以显示其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政绩?  相似文献   

13.
石勇 《南风窗》2013,(15):12-12
抬出"自由"来为富人辩护的文人们,似乎从来不知道,富人的自由的行使,很多时候是以别人埋单为代价的。一说到"自由",中国人,尤其是浅薄文人非常容易激动,口头禅是"这是我的自由",如何如何的。比如最近发生的"富人吃人奶"事件,"自由"这块金字招牌立马就被抬出来为富人的行为辩护。  相似文献   

14.
对转型时期我国公民政治认同重构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认同是人们对其所在政治系统的一种情感上的归属或依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发生了不同于传统农业社会和计划经济时期的显著变化,这就要求对公民政治认同进行重新建构,应使公民从原来的消极认同模式向积极认同模式转变,具体建构模式有以下两个方面:从自由到平等的积极认同模式和公民至上的宪政认同模式。  相似文献   

15.
邓晓芒 《南风窗》2010,(1):100-100
<正>近年来,"潜规则"这个词频频出现于媒体,比如某某女星被"潜规则"了,或某某向某某行贿是业内的"潜规则",等等。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到底什么是"潜规则"?为什么要"潜"?既然"潜"了,又何来约束力?人们为什么要服从它?直到最近,我才略有所悟:原来所谓的"潜规则",就是中国  相似文献   

16.
贸易和金融把中美两国紧紧连在了一起,于是乎诞生了"中美国"一词.面对"中美国"的童话,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和我一样思考同样的一些问题,不知有多少人会产生同样的困惑. 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困惑或许就是,我们究竟从中得到了什么,难道仅仅是美元"废纸"而已?  相似文献   

17.
正不久前,一位朋友在朋友圈里发出了三连问:"工会是什么?能为我们提供什么福利?为什么要让我们交钱?"作为一名工会人,我认为这三个问题的背后暴露出更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对工会组织不了解,对工会的认识只限于提供福利这一简单层面。作为85后,我也一度错误的认为工会是一个过去式。但是现在明白,工会组织就像是一个纽带,连接着企业和职工。因为职工有需求反映问题,企业也有需  相似文献   

18.
"权利普法"一直乏善可陈《南风窗》(以下简称南):您一直从事法律方面的写作,而你的本行和法律无关,您为什么一直对这个专业性比较强的领域感兴趣?余定宇(以下简称余):我是一个学术上的蒙古人,旷野就是我的家。一生中从事过许多种不同的职业,因而不知道什么是我的"本行"。只喜欢在文史哲法等貌似庄严的领地里自由游荡,追逐阳光、空气、水草。至于说到兴趣问题,那可能与我们亲身经历过"10年浩劫"有关。10年浩劫,  相似文献   

19.
周保松 《南风窗》2013,(19):80-83
没有以个人自主为核心的主体,消极自由将变得无根,更很易被批评者视为是对价值主观主义、相对主义乃至虚无主义的认同。反思伯林,并思考如何回应这些挑战,对中国的自由主义的发展,多少是有益的。在当代中国自由主义论争中,伯林(Isaiah Berlin)的《两种自由的概念》影响深远。在这篇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论文中,伯林提出了两个著名命题。一、将自由区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并认为自由主义应该拥抱  相似文献   

20.
李斯特 《南风窗》2014,(15):46-47
<正>谁都不反对这样一种知识产权制度:既保障知识主体不因物质匮乏而丧失自由和尊严,又使知识不成为少数人的特权,为全体社会成员所享用。熙来攘往的都市里,随处可见盗版游击队,盗版消费者里有公务员、高级白领、大学生甚至大学教师。莫以为又是"中国制造",在知识产权最发达的美国,他们自己承认"下载盗版音乐的人比参加总统选举投票的人还多",外国同学纷纷向中国留学生问道(下载盗版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