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鲲 《南风窗》2014,(24):68-70
从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这是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不断"晋级"的经典路线图。当今中国,似乎也走到了这个节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拉开了中国资本输出的大幕,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和外部世界的联系将迎来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页岩气、致密油、油砂、深海石油等为代表的非常规能源发展迅猛,改写了全球能源版图。美洲地区在全球能源版图中的地位迅速崛起,中东地区则相对下降,油气开采呈现出"西移"趋势,并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保障能源安全对中国经济的可  相似文献   

3.
2003年,广州市政府倡言"以空港海港辐射东南亚、连通全球"的全新战略定位,以确保广州在未来数十年的经济发展中不落后,而其中的重点,就是以南沙港区为核心基础的南沙开发战略。进入9月下旬,相关新闻频频见诸报端:25日,中船集团旗下的华南最大造船基地在南沙龙穴岛东岸北部开工,此举象征着广州临海工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将使广州跻身全国三大造船基地。此前已有经济学家指出,今日的珠三角如果不迅速补上"临海经济"这一课,弥补重化工业落后的缺陷,不仅高增长的期待将会破灭,甚至还会  相似文献   

4.
谢奕秋 《南风窗》2012,(11):78-81
"海油981"要尽快移师南沙海域,哪怕只是象征性地打油,也能够凸显主权权利。两岸应当把在南沙联合开发油气,当作中华民族的共同使命。2012年对中国在南海维权是个特殊的年份。30年前,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在牙买加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是首批签字国之一;20年前,中国在南沙首个采油计划由于越南的干扰而流产;10年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签署推动了南海周边国家进一步增信释疑;过去的3年,中国先后与美、日、越发生海上局部摩擦事件;而今,中国与菲律宾在黄岩岛海域持续僵持。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18)
正任何一座城市、一个"中心"的崛起,最根本的推动力都在于它成为了这一区域的资源集聚地和分发地。广州是珠三角和华南的要素集聚中心,随着城市的扩张,疏解城市功能成了必要。南沙,将崛起为广州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全球各大城市建设"副中心"的热潮发轫于1970年代,彼时,发达国家进入了工业化的巅峰,而城市内部的产业结构也发生巨变。这一时期,由于通讯技术的成熟和  相似文献   

6.
因为企业信用缺失,这颗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有点心律不齐;为了建成“世界工厂”,它高悬起“诚信之都”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1954年夏季—1955年春季,中国的亚洲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在经历了中苏结盟及其之后的一系列重大事变后,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思想,将"中间地带"特别是其中的亚洲地区界定为改变世界政治版图的重要战略空间,这里对中国地缘安全具有特殊意义。后来的发展表明,中国领导人实际上将这里看作是比中苏同盟更为持久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在美苏两个阵营之外展开新的战略竞争的一个主要舞台。中国亚洲政策的转变是中国构建"中间地带"努力的开端,它打开了一个重塑冷战并推动冷战全球化的独特而又影响巨大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重申中国的经济地理常识中国的面积与美国或欧洲差不多大,但可耕地面积只有人家的一半。其原因是中国拥有世界上的“第三极”——青藏高原。它决定了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一江春水向东流”;它将东亚季风的作用限制于中国东部地区,导致了夏季雨热集中,年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18)
正南沙自贸试验区自成立以来,围绕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充分发挥"双区"叠加优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体制机制,形成了142项创新成果。打造现代化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不断夯实的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南沙速度",开创"南沙模式"。七大区块立足区块定位,实现协同发展,不断提高开放程度,深化粤港澳合作,将政策利好效益最大化,拉动南沙社会的腾飞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东部新亮点     
《南风窗》2002,(24)
东部的积极变化,正在再次改写中国区域经济的版图。东部活力的增强使中国经济的重心有可能进一步向东倾斜,从近两年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已经看到这种趋势。一是中心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及城市群、都市圈等概念频繁地出现在高层政府的文件中,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多年来,我们的城市化方针当中始终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制度的多元化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系统的支配因素,中国对外战略逐步实现了从"三个世界"到"一个世界"、从"敌友外交"到"伙伴外交"、从"意识形态外交"到"经济外交"、从"低层次对外开放"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和平共处"到"和谐共处"的适应性转变。中国对外战略的转变是中国与世界在三十年互动中完成的,是世界系统的支配因素作用与中国自觉选择的结果,它体现了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实现了中国国家利益、国家发展目标和国际行为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两者间的协同,推动着中国和世界沿着繁荣稳定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世界     
《南风窗》2007,(20):88-88
从袜子到军火,从留学生到工程师,从孔子学院到汉语广播,中国在一步步把自己推销到世界上。世界也在重估中国。  相似文献   

13.
毛凌云 《南风窗》2011,(17):31-33
搁置争议的关键在于共同开发,共同开发不彰,搁置争议就往往流于形式。既然越南、菲律宾等国都不愿与中国在南沙海域"共同开发",那么中国在加大南沙资源维权力度的同时,就应该择机主动开发。只有加强了存在,积累了谈判筹码,才能真正促成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14.
古代伊斯兰文明中的世界主义有悠久的历史和多维的展现,主要体现在古代伊斯兰的社会文化生活、宗教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及历史地理研究等诸多领域,并长期以来在上述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从社会文化生活来看,世界主义主要体现在伊斯兰社会的民族构成、宗教状况、语言状况、学术状况及其与世界各地的互动状况等方面。从宗教政治思想领域来看,世界主义主要体现在对宗教多元、宗教大同、民族平等以及世界和平等主张的阐述。从哲学思想领域来看,世界主义主要体现在对中道理念和人本理念的宣扬。从历史地理研究层面来看,世界主义主要体现在对于"伊斯兰中心"的历史地理观的突破,进而在"世界/人类中心"的历史地理观的指导下所开展的诸种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5.
南沙群岛向为中国领土,直到20世纪中叶,都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沙主权提出过任何疑议。50-60年代以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对整个南沙或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面对复杂纷乱的南沙争议,中国一直都采取自我克制态度,从1990年起,对南沙争议正式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倡议,希望缓和南沙紧张局势,避免矛盾冲突,同时进一步加强争端各方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本刊发表此文,并不表示赞同文章中的所有观点,只是希望通过对这场从时间上距离我们最近的海上冲突的介绍,引起国人对国家安全的关注以及对南沙现状和海洋权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1997年爆发了波及世界的东亚金融危机以后,人们对节制资本的兴趣日益浓厚.它不仅是西方资产阶级调整和改良经济的一系列理论和政策,也为社会民主主义者、共产主义者所利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也提出了"节制资本"的思想与主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更好地进行经济建设,我们要积极利用并正确节制资本.  相似文献   

17.
在冷战后亚洲经济日益崛起的背景下,地区贸易制度框架的构建,成为演进中的亚洲地区秩序和地缘政治版图上的重要内容与显著特征。亚太经合组织与"APEC方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与"东盟方式",双边自贸协定与自贸区建设,制度竞争与制度制衡,是地区范围内国家间互动关系日益"制度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地区秩序变化和演进的重要表征。对于中国而言,积极适应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制度框架下合作的发展趋势,统筹兼顾"双边和多边机制"两条路径,主动参与构建地区性组织和机制,塑造地区贸易规则,是提升自身在地区贸易领域制度性权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谭保罗 《南风窗》2016,(5):28-29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值得骄傲的成就不是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的GDP总量,而是让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单一语言劳动人口"找到了工作",使得这个充满经济禀赋的民族,找到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应有位置。就业问题,这是一个经济体是否能持续运转的"体温计",也是一些国家政治剧变的"催化剂"。对现在的中国而言,它是改革的"安全阀"。充分的就业,稳定的环境,这是推动任何改革的前提。但2016年,这个问题在沉寂多年之后,再次浮出水面。一方面,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13)
正华为过去的成功,在于它最大限度地组织和利用好世界上最大规模出身寒门、却充满出人头地欲望的聪明工程师的大脑。但是,它却没有足够利用好这个国家数量惊人的低廉资金,这是过去的遗憾,也是未来的机遇。华为公司,现在已经成了中国经济乃至"政治经济"领域的最大热门之一。从公众到高层,一片叫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未有一家公司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相似文献   

20.
突然之间,中国成了一个显性的世界经济"霸主"。如果不是经济实力上实际已经达到这样的水平的话,那么至少关于中国经济的讨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界和投资界的"霸主话题"之一。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信息提供商之一,布隆博格的专栏作家威廉·波谢克在他的专栏中毫不犹豫地写道:"中国,是最新的世界经济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