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风窗》2016,(22)
正林张引发的产业政策之争,是否能将中国学界的努力引向真的问题,而不是仅陷入口水战,这倒是各位看官继续瞩目的焦点。由林毅夫和张维迎激发的产业政策之争,在中国经济学家的圈子中依然如火如荼。“产业政策要准”,这是2015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推进深化经济改革的五大政策支柱之一。这一提法显然不会无的放矢,产业政策不准、不灵、不妙的事情,真可谓层出不穷,媒体报道的案例也热闹非凡。围观者不满足于“吃瓜”,高手们纷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6,(24)
正近来经济学界的争论如此之多,正是因为中国经济面临艰难转型,又逢全球经济正处低谷,未来怎么走,本就不确定。学术争鸣是好事情,也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这几个月中国的经济学界很是热闹,林毅夫和张维迎的产业政策之争尚没有尘埃落定,北大经济学院前院长77岁的晏智杰老先生和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62岁的贾康就供给侧改革又掀起了一轮争论。和林张之争的心平气和、直播后还搂着合影笑得开怀不同,晏贾之争似乎嗅到了火药味。  相似文献   

3.
敌友之辨中美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这种在世界政治中超大性的国家地位和超重型的国家关系,决定了这两个社会制度迥异而又不接壤的大国,不可避免地互视对方为重要的评估对象。冷战结束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和对外政策目标轻重缓急新的排序,特别是基于美国自信“有能力影响那些能影响我国安康的国家的政策和行为”,一场有关中美关系的大辩论在美国国内全面展开,并导致随之而来的对中美双边关系的重新定位。在这场大辩论中,美国著名思想库  相似文献   

4.
关于"马克思与正义"的争论,一方认为,从"内在的"尺度来看,资本主义并非不正义,马克思拒斥用"内在的"正义尺度批判资本主义;另一方认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为不正义,是用"外在的"正义尺度批判资本主义。这场争论被引介到国内后,在2005年前后开始成为研究对象。国内学者也以自己的方式介入了这场争论。争论的深入开展,为更好地解读马克思关于正义的思想提供了许多理论上的启发,同时也为与正义相关的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期付梓之际,正是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打响之时。我们这里刊载的两篇关于关伊战争的 文章虽写于美国正式开战之前,但仍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这场战争的根源及后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法国总统大选的临近,法国各党派、各政治力量展开激烈的角逐。与此同时,法国社会掀起了一场关于法国社会发展模式的大辩论。法国左右翼政党及其精英对这场辩论的引导和参与折射出法国民主制度和政党政治的特征。为了深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我们采访了中央编译局李其庆教授,下面是他同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7.
声音     
《南风窗》2015,(14)
<正>"1提倡只生一个孩子,我向来不认为是一个最好的办法。"——田雪原近日,被称为"计划生育之父"的国家人口计生委专家委员田雪原接受媒体专访,讲诉自己在36年前参与计划生育决策的过程,称提倡生一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2论战走到今天,没退缩的理由,况且这场论战并非为了私人利益,不是个人的荣辱得失。——这场持续两年之久围绕"转基因"话题的"崔永元方舟子网络骂战",近日经海淀法院判决,双方相互道歉,删除侵权微博,相互赔偿对方4.5  相似文献   

8.
陈和午 《南风窗》2012,(7):55-57
虚拟经济之过度、"一规两制"之尴尬、发展模式之交锋,凸显的是全球经济危机之下资本主义的现实困境。而资本主义何去何从的大辩论,实际上是争议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的未来究竟何在。本轮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和欧美债务危机的跌宕起伏,激化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全球大讨论,2012冬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转型:寻找新模式"的主题下更是发出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追问。其实资本主义经济自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全面性的危  相似文献   

9.
声音     
《南风窗》2012,(14):14-14
未来中国的后发优势潜力仍然很大,中国经济至少还可以保持20年8%左右的增长。——林毅夫刚刚从世界银行卸任的林毅夫以一场关于"新结构经济学"的学术研讨会开启了他回国后的首次公众亮相。早在2009年24个工业行业中21个已经产能过剩,成熟的制造业几乎找不出一个产能不足的行业。—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陆家嘴论坛上作开幕主题演讲,认为"中国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结构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0.
Still 《南风窗》2014,(4):52-57
<正>摇滚,这两个字,迷笛一写,就写了20年。20年,不长也不短,但足以改写一个人的一生。有像张帆这样的,把生命注入摇滚。20年前,一名首都经贸大学的年轻毕业生,在他眼前的,是迷茫与不安;20年后,作为"中国摇滚音乐黄埔军校"的校长,在他耳边的,是一波波青春与自由的躁动。也有像毛川这样的,把未来献给了摇滚。20年前,他只是一个五音都不全的、一边听着卡带一边敲击桌面的黄毛小子;20年后,作为迷笛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国内摇滚乐队逃跑计划的主唱,站在迷笛音乐节的舞台上,一次次地声嘶力竭。他不  相似文献   

11.
一位名叫苏三的民间女学者,最近大大地冒犯了一回史学界。她提出的"中国文明脱胎于红海文明"论,新奇大胆,占尽风流。尽管那些见解遭到了正统学术界的鄙夷,但却获得了普通读者的支持,从而引发出新的疑古风潮。这是继大话、戏仿和"酷索"横扫文坛之后,自我封闭的史学界所面临的一种挑战。互联网、出版商和资本逻辑声援了这场学术叛乱。但仅仅在30年前,这种声音却是注定要被毁灭的。  相似文献   

12.
正写作文对于不少孩子而言,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非命题作文,孩子总会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无从下手。作为家长,怎样辅导孩子写作文?如何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给他们营造一片写作的快乐天空?本刊记者为此采访了小作家俞天一的爸爸俞阿峰。"‘快乐至上’,这是我教育孩子永远的座右铭。在写作文上,我觉得不是教孩子写什么、怎么写,而是要培养孩子浓厚的写作兴趣,让孩子觉得写作文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女儿的作文之路,离不开三个‘快乐法则’。"俞阿峰开门见山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26)
正译林出版社2016年10月版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汉娜·阿伦特就这场审判为《纽约客》写了五篇报告,后集结成书。这部著作,对二战中纳粹犹太政策进行全面总结,提出著名的"平庸的恶"概念,引发西方思想界长达五十年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2004年8月17日晚6时许,52岁的林毅夫随着"中国优秀经济学大学生夏令营"营员们期待的目光,以他一贯的优雅姿态,双手有节奏地摆进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万众楼。除了着装上的随意庄重之别,林的"课堂姿态"和他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朝堂姿态",并无二致。过去十数年里,有官方经济智囊称谓的林,出任过4届全国政协委员。掌声响起来。40多名来自中国各个大学的营员用大学生们独有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林的拥戴。营员中鲜有人知晓,10年前,万众楼所在的朗润园一片荒芜。彼时,这个昔日乾隆皇帝第十七子的府邸,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6,(13)
正今年年底,世界贸易体系将面临重要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因为近15年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延迟到现在。美国和欧盟必须决定是否在贸易政策中开始将中国作为"市场经济"体对待。不幸的是,虽然这场战争今年逐渐升级,但选择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不会对全球贸易机制更深层次的修补带来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六年,本刊曾刊载《一场历时六年的“三国演义”》一文,说的是三种货币在深圳平分天下。如今,这场“三国演义”已演变成——三国称雄话说大约12年前  相似文献   

17.
<正>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创刊20年的时候,我应约写了"高举旗帜,改进文风"几个字。15年过去了,还是以此为题做文章,不是说明我们的刊物没有进步,没有贡献,而是说明这个题目仍大有文章可作。十几年前,我们这个刊物确实比较活跃,比较受关注,这也许与当时中国的改革发展所处的阶段有关。现在,中国社会发展处在十分关键的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进入"深水区",对理论界、学术界要求更高更严了,我们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18.
声音     
《南风窗》2014,(11):15-15
<正>1他们现在查办的腐败案件,通常的结果是‘家破人亡’。可以这么说,在腐败官员背后,几乎很难找出一个完全清白的家庭。——林喆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林喆称,从中纪委一位负责人口中得知如此情况。2到目前为止成功的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政策是蒙对的。——经济学家林毅夫称成功的产业背后有共通的理论,要努力让政府明白什么样的干预是对的,什么样的干预是错误的。3离开苦难之后,大概都庸俗了吧。——张艺谋接受采访时表示,自从《活着》获得了戛纳的评审团大奖之后,大环境都变了,个人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去开辟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新闻眼世界     
《南风窗》2008,(11):11-11
真主党的另类兵谏5月12日,黎巴嫩军队宣布在全国实行安全管制;以制止亲政府派和反对派从5天前开始的武装冲突。当时,因为对政府6日的两项决策不满,盘踞黎南部的什叶派真主党武装在第二天挥师攻入首都贝鲁特西区,后在军方保证将说服政府撤消两项命令后才下令退兵。尽管逊尼派的总理西尼乌拉和议会多数党领袖、前总理哈里里之子萨阿德一致谴责真主党策划"血腥政变",但事实上,真主党不过是发动了一场另类兵谏。冲突中双方伤亡不过260人,而两派斗争的核心不是政府试图清除真主党在国防军中的"眼线",而是真主党谋求"重组"逊尼派在3年前主导成立的政府,在通过正常的倒阁渠道达不到目的后,便企图利用黎新总统难产的良机,推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5日,哥斯达黎加举行了四年一度的大选.民族解放党候选人奥斯卡·阿里亚斯得票率为40.92%,以18169张选票的优势险胜主要对手赢得了大选,将于5月8日宣誓就职.这位20年前就已功成名就的前总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再度登上权力的颠峰.今年这场以经济发展为主题、两大竞争对手旗鼓相当的激烈角逐,使现年66岁的阿里亚斯更富于传奇色彩.在哥国街头随处可见"好日子就在前面"的宣传,这就是他的主要竞选口号:到2021年建国200周年时,把哥斯达黎加建设成拉美第一个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