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     
《南风窗》2016,(2)
正01习近平的"供给侧改革"英《经济学人》1月2日罗纳德·里根和习近平,一位是美国前总统,一位是现任中国国家主席,但他们在某些经济政策方面,却有着类似的见解。近期,习近平在公开讲话中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简言之就是要提高国货的质量,把钱留在中国,让老百姓有钱花在国内而不是跑去国外血拼。"供给侧改革"这一术语似乎与里根在上世纪80年代任期内颇受欢迎的"里根经济学"类似。现在已成为中国最为热门的经济学潮  相似文献   

2.
谭保罗 《南风窗》2016,(5):63-65
正在经济转型的特殊时刻,中国要做的事情很多,在生产部门,供给侧改革要求产业必须调结构。而在金融市场,同样要求有一个公平的、正义的"利率供给"。唱空人民币的人,估计都期望着中国来一次金融危机,但事情显然难以按他们的意志发展。回顾历史,无论是拉美、还是东南亚,在这些曾经发生过金融危机的地区,除了本身财政金融治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3)
正无论从普惠金融,还是智能汽车的"地方经验"来看,作为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最有效率政府的经济体,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既要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也要注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供给侧改革到底是什么?各类高深的财经术语,时常会把问题弄得复杂。不少产业界人士认为,供给侧改革不妨简化地理解为生产侧改革。比如说,"铁工基"是政府和国企通过粗放的资金支出,人为地创造需求,属于需求侧的刺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6,(12)
正但资本也是"唯利是图"的,当市场走弱,资本跑得比谁都快。那么,改革的钱从哪里来?这是国企上市公司必须面临的难题。当下,说国有企业遇到一些"危机",这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产能过剩大部分在国企,产业结构调整重担在国企,供给侧改革也先要向国企"开刀"。除了这样的泛泛之谈,随着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披露结束,国企上市公司到底有什么样的"危机",已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5.
正"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这12个字是对十八大以来改革进程的高度概括。从2015年底提出,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到2017年,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更广维度、更深层次、更大空间深化拓展,不断"深耕细作",朝着彻底根除病灶方向奋力前行。张立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结构性"三个字十分重要。它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7)
正当下的中国,供给侧改革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在这一过程中,金融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越发重要,这是企业突破众多软性约束的关键,唯有突破种种发展边界,企业"做大做强"才会成为可能。未来,金融机构将承担重要的改革推动者的责任。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南粤银行董事长韩春剑在广东代表团全体大会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机构要通过业务、技术创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深度融入供给侧改革。同时,政府和监管部门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24)
正实业投资的"广州现象"正在成为中国一线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典型样本。通过着力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降低营商成本,改善投资环境,既起到了对本地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产生了对央企、海外500强背后高端要素的集聚效应。在社交媒体中,当时还是总统候选人的特朗普曾这样质疑奥巴马的医改政策。他连用了三个排比,认为这一政策将在三个方面摧毁美国经济,一是妨碍创业(stop entrepreneur),二是让增长  相似文献   

8.
正自2015年11月以来,一个经济新名词——供给侧改革,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政府各项重要会议上。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在以后的短短八天内,中央五次提到供给侧改革,明确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的推行,清理"僵尸企业"作为清理无效供给的典型日益成为热点问题,这也促使部分地区破产案件逐年增加.而在"僵尸企业"的清理过程中,"担保链"问题逐步显现,即企业之间彼此相互保证,并因此导致企业成为"僵尸企业"直至破产.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对...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结构性因素对中国和拉美各自经济增长及双边经贸关系的影响日益突出。一方面中国进入经济中速增长的"新常态",正在通过供给侧改革发掘潜在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增长率,即通过改革纠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使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另一方面拉美国家正在实施以实现平等和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来促进包容性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6,(12)
正本刊上期封面文章推出了贵阳痛客计划的有关文章,读来颇有新意。从此学会了"痛客"和"创客"这两个概念。痛客是发现和提出痛点的人,而创客则是解决痛点的人;痛客是有想法的人,创客是有办法的人。贵阳市领导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推出痛客计划,委实是一大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6,(6)
正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其后,11月18日,习近平又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表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24)
正近来经济学界的争论如此之多,正是因为中国经济面临艰难转型,又逢全球经济正处低谷,未来怎么走,本就不确定。学术争鸣是好事情,也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这几个月中国的经济学界很是热闹,林毅夫和张维迎的产业政策之争尚没有尘埃落定,北大经济学院前院长77岁的晏智杰老先生和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62岁的贾康就供给侧改革又掀起了一轮争论。和林张之争的心平气和、直播后还搂着合影笑得开怀不同,晏贾之争似乎嗅到了火药味。  相似文献   

14.
包刚升 《南风窗》2012,(7):28-30
任何改革都会有阻力,而改革者的智慧体现在能否以恰当的方式启动改革,并逐步把改革导入一个不可逆转的政治经济过程。2012年3月,中国北京,"改革"再次成为"两会"关键词。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近70次出现"改革"两字。在最后一次全国"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也誓言:"为了中国的改茧开放事业,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奋斗一天。"全国"两会"期间,从政府到民间对改革的关注,恰恰说明改革出现了制度供给的不足。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领域从制度、结构到绩效都发生了重大的变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杭州举行,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为当今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G20的国际舆论关注度始终保持高位,已经超过原有平台——七国集团(G7)。国际舆论对中国举办G20峰会寄予厚望,期待中国方案发挥关键作用,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外界寄望中国能够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稳定器"。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6,(1)
正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明年经济发展的关键任务。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6年经济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从会议释放的信号看,供给侧改革成为经济政策重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都将是明年经济发展的关键任务。质重于量2015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尽管11月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呈现企稳迹象,工业增速超预期,零售销售增速创年内新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货币M2和房地产销售额增速也都在回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6,(22)
正说到底,一座城市的供给侧改革最根本的路径是不断改善自身的营商环境,保持和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营商成本,吸引高端要素在本地积聚,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财富增长。广州是"千年商都",也是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起点,这种历史地位决定了广州必然是中国南方独一无二的商贸和工业中心。在商贸和工业领域拥有巨大的"存量优势",但反过来也意味着,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时代,广州又会有着"存量负担",以及巨大的变革紧迫感。紧迫感,更是动力。作为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8.
薛晓莉 《法制博览》2022,(10):122-124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破产案件呈上升趋势,在这方面取得系列成效但也遇到瓶颈制约.破产处置要实现良好的政治、法律、社会效果,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其中最重要的方式是完善"府院联动",即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由司法主导、行政联动,且贯穿整个破产处置过程,进而更好地推动破产案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谭保罗 《南风窗》2013,(17):69-71
让保险资金的投资有效披露,减少投资过程中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输送,唯有如此,才能降低保险资金吃下"有毒资产"的几率。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保险业的资产规模约为银行业的1/20,这决定了保险的"系统重要性"远不及银行。但这种悬殊的积极效果是,保险业的改革不用像银行那样斟酌缓行,这也  相似文献   

20.
周晓燕 《法制博览》2023,(17):166-168
在当前我国市场化经济快速转型的关键期,国家供给侧改革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其中资本金融市场的活跃度提升有目共睹。上述背景更为国内商业银行行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新挑战,尤其是商业银行中不良资产的数额呈现出持续增长发展趋势,这对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为此,本文中就希望与国内商业银行共同思考一点问题,即如何规避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时所带来的法律风险,阐述其法律现状,并提出具体的规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