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风窗》2016,(15)
正美国近年来不时泛起的种族冲突,颇有随大选白热化而加剧的势头。独立日庆典刚过,两天内就有两名黑人男子—兜售碟片的奥尔顿·斯特林和涉嫌违反交规的费兰多·卡斯蒂尔,分别在路易斯安那州和明尼苏达州被警察枪杀。如果说前者在和两名白人警察扭打时被误击不奇怪,那么后者仅仅试图从口袋里掏钱包拿证件就被警察开了4枪,还被女友录下现场上传互联网,就真的是惊骇众人了。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美国多个城市共1300名13-18岁的学生中进行调查,试图将种族与社会联系理论联结在一起,以解释青少年对警察看法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白人和黑人青少年之间的差异显著,白人和拉美裔青少年之间的差异较小。社会联系,尤其是学生对学校的投入和传统信念,对青少年的态度有显著的影响。种族和社会联系的影响更独立,社会联系也不对种族与态度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青少年犯罪、受害经历和安全感等因素与青少年对警察的评价相关联。文章还对调查结果的启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龚小夏 《南风窗》2010,(17):84-86
<正>在奥巴马上台一年多后,原本希望历史上这第一位黑人总统能够带来种族和谐的人开始陷入失望。2009年1月20日,当奥巴马宣誓就职的时候,绝大多数的选民——包括不少反对他的人——都期待历史上这第一位黑人总统能够将美国带入一个"后种族时代"。也就是说,希望在奴隶制结束140多年之后,种族不再成为一个爆炸性的问题。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种族问题似乎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以来,美国的种族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白人种族主义和黑人种族主义互相激荡,黑白之间的口水战充斥媒体。进入90年代以后,不论是种族仇恨的团体还是种族仇恨的犯罪都有大幅度增长。种族危机,成了美国社会的一颗定时炸弹。人们不禁要问,拥有远甚于罗马帝国的文治武功、独霸当今世界的美国,未来会不会像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那样分裂,形成东西罗马式的格局?2004年初,美国民主党竞选阵营中又多了位黑人女性卡罗尔·布劳恩,她是前  相似文献   

5.
从2009超级大选年看德国左翼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因为在德国要举行一系列重要选举而被称为"超级大选年".在这个超级大选年里,在原东德执政党--统一社会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德国左翼党的崛起,对于德国各个政党以及政党体制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德国左翼党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德国政治的现状,尤其是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政党在德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杜剑峰 《南风窗》2014,(11):79-81
<正>当解决贫困等民生事务成为美国种族问题的主要矛盾之一时,媒体在一些涉及种族事务的话题上的反应过度,却使这一问题无法在公共平台上得到充分的讨论。NBA快船队老板唐纳德·斯特林最近摊上了大事,在一段含有针对黑人歧视性言论的视频被曝光后,斯特林被NBA处以重罚250万美元,禁止进入NBA赛场,并强制其出让球队控制权。今年是《民权法案》通过50周年。半个世纪前,美国黑人第一次获得同白人平等的投票权;而今,寻求种族平等的努力开始面临全新的挑战。在过去两年中,一系列关系种族问  相似文献   

7.
今日的墨西哥贩毒和暴力愈演愈烈,10万毒枭为最大客户美国及五大洲每年供应数以百亿美元计的毒品,枪杀、斩首、与政府军交火,每天在边境小镇甚至闹市街头上演,"昨日无人被杀"才是报纸的头版头条。毒品暴力已深深地影响了这个国度的一切。而当地不断出产的毒枭电影的流行,见证并记录了所有的罪恶与疯狂。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6,(6)
正刑事案件被告有权选择法官判案还是陪审团判案。陪审团的判断最接近案件真相,前提是陪审员都没有受过信息污染。而梁案审理时,美国抗议各类对黑人施暴的警察逍遥法外已持续了一年多。  相似文献   

9.
作为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重要载体,美国在制定对外政策时受到种族思维惯性的左右,对内表现为决策层与外事团队的多元性失衡,对外则体现在对具有异质种族或文明特性的国家难掩外交偏见。在新冠疫情的刺激下,美国进一步把公共卫生治理困局转化为强调“他者威胁”的外交言行,与国内排亚(亚裔)、仇黑(非裔)、反犹(犹太裔)、拒拉(拉美裔)等情绪相呼应。尽管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旨在修复美国的海外领导力、重树移民国家形象,但鉴于种族主义在美国外交史中的长期发展,种族秩序与其国内政治生态的同构基础和相似逻辑,加之新冠疫情诱发的现实困境持续扰动着美国社会的理性思维,其国际观中的种族意象投射愈加清晰,对美国软实力传播和其“民主灯塔”形象构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美国"文化霸权"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文化霸权"源于其根深蒂固的种族等级观念,美国人运用这种观念逻辑地证明"优等"种族文化征服"劣等"种族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特殊的民族经历造就了美国特殊的民族性格.高度的"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意识、美国例外的信念及好斗自私的本性,成为美国建立"文化霸权"的内在原因."硬权力"的膨胀是美国建立"文化霸权"的真正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则笑话说,伦敦发生绑架案,英国警察10分钟赶到现场,华盛顿发生绑架案,美国警察5分钟赶到现场,马尼拉发生绑架案,警察就在现场!  相似文献   

12.
南非是非洲发达程度最高的国家,但种族、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种族隔离制度所遗留的经济结构也极不合理.成立于1912年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以下简称"非国大")在领导南非黑人开展废除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80余年后,于1994年4月通过全民选举上台执政.非国大赢得执政地位标志着占南非人口绝大多数的黑人在政治上获得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13.
和静钧 《南风窗》2011,(18):86-86
仅从骚乱的层面来诊断一个国家或社会"病"重几何,恐怕结论会归于偏颇。正如我们追问突尼斯一个失业青年商贩自焚,为什么会演变为令数个政府垮台的中东变局一样,8月4日晚伦敦一名黑人青年被警察在追捕中射杀所引发的骚乱,其背后肯定有处于应激状态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只要引燃导火索,已经绷紧的关系体就会以激烈冲突来释放对社会和政  相似文献   

14.
来信     
高新军 《南风窗》2014,(20):16-16
<正>1多年前我们这里发生过一起命案,警方带走嫌疑人后,死者家属就整天在村里大骂嫌疑人的亲属。后来尽管嫌疑人因证据不足而无罪释放.村里人还是怀疑他.导致嫌疑人在村里生活很艰难。其实这种"有罪推定"意识在社会上相当普遍,有些人只要听说什么人被警察带走或者被检察官约见,马上就一口咬定那人是罪犯,连"嫌疑人'这个词都省了,而某些司法部门在抓到嫌疑人时的表现,也在加强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6,(18)
正现阶段让美国重回孤立主义以大幅度削减国防预算,基本不可能。而减少基本福利又不被大部分选民接受。因此目前最可行的,是减少离奇的福利和医疗福利。本届美国大选中的"共和党黑马"特朗普,其最吸引眼球的竞选承诺,是为了省钱而不做世界警察甚至退出北约;进而在不减少福利的情况下,在其8年任期内还清19万亿美元国债。这反映了选民对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愈发不满,和对巨额债务的忧心。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对于美国民众来说,这是又一个美国梦成为现实的故事,一个来自于曾经处于被奴役、被歧视地位的族群的黑人小子,成为美国总统的奋斗故事。而大多数中国人所关心的.更多是奥巴马时代的中美关系走向,是这个以“改变”为口号的新任美国总统,将会怎样把握这一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12年4月,巴西与美国之间两次高级别访问(罗塞芙总统访问美国、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巴西),以及在这两次访问期间举行的第六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使得巴美双边关系成为巴西4月份外交议程的核心内容.美国政府以"大选年"为由不予"国事访问"接待的做法使巴西政府大为不快,而在总统会晤时间上的硬性安排(只能安排在4月9日)更是使罗塞芙总统此前预设的"访美后从美国直飞哥伦比亚参加4月15日开幕的美洲国家首脑峰会"的计划泡汤,这些细节似乎为罗塞芙访美定下了"不愉快"的基调.  相似文献   

18.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市长10日呼吁俄亥俄州立法禁止21岁以下人士拥有枪械,以遏制青少年犯罪案件频发据美联社报道,克利夫兰市本月初刚发生一起血案,一名12岁女孩被街头流弹击中死亡,枪杀她的嫌疑人是一名年仅20岁的男青年。血案发生后,克利夫兰市市长弗兰克·杰克逊忧心忡忡地表示:“我们不能再等下去了。  相似文献   

19.
杨忠生 《工会博览》2010,(5):253-254
《秀拉》作为托尼莫里森第二部长篇小说展现了作者对于黑人未来的一种文化思索。这种思索中充满了对话性的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巴赫金对话理论对这部小说中对话的多声部性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作家对于黑人种族、生存、女性等多重的思索。  相似文献   

20.
谢奕秋 《南风窗》2008,(24):30-31
一场马拉松式的大选嘉年华终于落幕了。有人优雅地承认失败,有人谦逊地面对胜利。愿赌服输,尊重规则。所谓美国精神,其实是一个多面混合体。不仅仅指人人机会平等的美国梦,也不能完全被自由民主制度、世界警察形象或文化创新力所代表,至少在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中,它让各国民众观摩到政党之间动态的博弈过程,选民、媒体、政府、国会、法院之间不断相互纠错的实践,在不断有花絮甚至丑闻娱乐观众的同时,也让人不得不对喧闹背后人们对美国宪法独特价值的恒定信仰有所触动。这份触动,并非因首位黑人总统的诞生而来,也不会止步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