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怨自己     
鲁迅的母亲说鲁迅“实在是气极了才骂人的”。我不知道鲁迅骂完人之后会不会后悔?也许不会.他临死前仍是坚称“一个都不宽恕”。而我骂完人之后经常很后悔。前几天写了一篇骂余秋雨的文章,现在看来觉得真是无聊。我为什么要骂他呢?是因为晚饭后犯懒。没出去散步,而是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结果就看到了他,就想起要骂一骂他。这种文章能有什么好效果吗?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6,(7)
正不要说骂人、指责人、妒忌人、贬低人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即便是喋喋不休的、不断重复中性的语言,也是有副作用的。粤人的语言有时候是不按常规出牌,显得充满活力,比较精彩。例如说海味,粤人就用"生猛"二字,显得雅俗共赏,有喜庆味道,又有一种良好的愿望。谁不喜欢"生生猛猛"的呢?没有人不喜欢的。谁会喜欢暮气沉沉的呢?这种人极少。现在的网络,出现很多"猛人"了,活跃得很,有如  相似文献   

3.
毒药     
赵恺 《法制博览》2010,(20):17-17
一对好友许久未见,某天突然意外相逢,相互捅拳:骂:“你这家伙,想死老子了!”另一个骂:“嘿,看你又长膘了,肥得像头猪呵……”搂抱在一起哈哈直乐。这种“骂”里充满了人情味,极富感染力,融入了无间的友情。特定场合下骂人是一种亲热、友好的举动,不骂反倒显得生分了。村里干部到农户家做工作,临告别时,女主人送出大门笑着说:  相似文献   

4.
双面人生     
我家楼上的吴越,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日本老板的司机。吴越不但长得帅气,而且极具男子汉气质。出来进去总是西服领带,头光鞋亮,楼里的人都把他当个人物看。 吴越最大的毛病是脾气不好,时不时就骂老婆打孩子,一折腾起来就是鸡飞狗跳,搅得四邻不安,以致楼里人都猜测他有外心,是故意要拆散这个家。如今不是时兴吗?不论是男是女,一旦混出个人模狗样,阔气了,就想换个伴儿。 但这些猜测并不准确,我们当邻居已经5年了,他骂老婆打孩子从没间断过,却始终不见动真格的。于是邻居们便叹息道:“这家伙兴许就是这样的驴脾气。”  相似文献   

5.
中国话中,骂人最厉害的当数这“王八蛋”了:因为这三个字不但骂了你本人是“王八蛋”,还骂了你父母是王八,可以说是一箭双雕,狠毒下流。那么,为什么“王八蛋”是骂人,而其他动物的蛋,比如鸡蛋、鸭蛋,甚至其他爬行类动物的蛋,比如蜥蜴蛋、蛇蛋……都不是骂人的话呢?王八究竟怎么得罪了中国人,居然成为这么恶毒的咒语?  相似文献   

6.
中国话中,骂人最厉害的当数这“王八蛋”了:因为这三个字不但骂了你本人是“王八蛋”,还骂了你父母是王八,可以说是一箭双雕,狠毒下流。那么,为什么“王八蛋”是骂人,而其他动物的蛋,比如鸡蛋、鸭蛋,甚至其他爬行类动物的蛋,比如蜥蜴蛋、蛇蛋……都不是骂人的话呢?王八究竟怎么得罪了中国人,居然成为这么恶毒的咒语?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6)
正2月底出差去北京,见到了一位相识于江湖的大哥。他是山东人,在北京陪孩子上学,租了一间小房子,在家里张罗饭菜招呼我。2014年,他的儿子参加一所音乐学院附中的钢琴专业招考,遭遇评委的不公正对待而落榜。此前我已报道过这所学校的一潭浊水的问题,主要是跟钱有关,各种可以想象到的污秽,在这所高大上的"艺术"学校里都集中存在。走投无路之际,他孩子的老师就建议他找《南风窗》,并指名要找我。接通电话后,他说了孩子遭受不公正的情况,希望我去采访,  相似文献   

8.
看了这题目,您也许会奇怪:“路”怎么能“走”人呢?有有搞错?那么就请您先听听我的故事吧! 有了人就有了路。人和路都集中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城市了。当初我还不会骑车时,天天走路。走路,这最平常的事,还能分对错?为了争分夺秒抢时间,我是“哪儿有空就往哪儿钻”。人行道若是被“走鬼”和乱停乱放的车辆占了,我就会一边骂一边走到自行车道里去。有时不小心被自行车撞了,我又会很自然地骂他们是“睁眼瞎”,“有眼无珠”。要是碰上绿灯过马路给那些右转弯的车碰着了,那我就更火:我走路又没挨着你,你惹我招我干嘛?  相似文献   

9.
1990年你正在做什么?也许正在上学、也许刚拿到人生中第一份薪水、也许早已成家立业.而有那么一批人,此时刚刚出生,25年后的今天,他们正在步入职场,甚至有些人已是公司的中流砥柱. 有人认为这是一群说着火星文、不靠谱的“非主流”,提起来就头疼.也有人正看好他们个性张扬、积极创新的活力一面.不管你承认不承认,90后面对的就业环境比当年的70后、80后更为复杂;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批199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就要走进你的生活中,或多或少将为你的生活带来各种改变.  相似文献   

10.
早6点,两岁的儿子醒了就开始哭.妻打着哈欠,抱怨着,爬起来给孩子把尿.孩子把尿盆踢翻了,妻边训斥,边抓起一个枕头向我扔来:"还躺得下去啊你?" 我懊恼地掀开蒙在头上的被子,起来给孩子穿衣服,叠被理床,刷牙洗脸,然后在兜里塞两个饼,推自行车去上班,出门又回头喊一声:"我走啦!"里面若有若无传来一声"嗯!"  相似文献   

11.
孙玉祥 《法制博览》2011,(12):78-78
中国话中,骂人最厉害的当数这“王八蛋”了:因为这三个字不但骂了你本人是“王八蛋”,还骂了你父母是王八,可以说是一箭双雕,狠毒下流。那么,为什么“王八蛋”是骂人,而其他动物的蛋,比如鸡蛋、鸭蛋,甚至其他爬行类动物的蛋,比如蜥蜴蛋、蛇蛋……都不是骂人的话呢?王八究竟怎么得罪了中国人,居然成为这么恶毒的咒语?  相似文献   

12.
王吴军 《法制博览》2009,(15):55-55
中国话中,骂人最厉害的当数这“王八蛋”了:因为这三个字不但骂了你本人是“王八蛋”,还骂了你父母是王八,可以说是一箭双雕,狠毒下流。那么,为什么“王八蛋”是骂人,而其他动物的蛋,比如鸡蛋、鸭蛋,甚至其他爬行类动物的蛋,比如蜥蜴蛋、蛇蛋……都不是骂人的话呢?王八究竟怎么得罪了中国人,居然成为这么恶毒的咒语?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月1日凌晨1时40分,在上海市云南南路发生一起六人持刀抢劫案。在过路群众的协助下,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可是谁也没想到,他竟是一个只有十五、六岁的孩子。据他交代已经逃走的另外五人也都是孩子。 六个花季少年居然在深夜的街头持刀拦路抢劫,他们是不良少年吗?不,他们都是学习努力,遵守纪律令老师们引以为傲的好学生;是他们家庭残缺,无人管教吗?不,他们都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父母大多在令人羡慕的岗位上工作,收入颇丰,文化水平一般较高,对子女的管教也十分得法。 那么,这些孩子为什么会结伙拦路抢劫呢?事…  相似文献   

14.
张鸣 《法制博览》2008,(8):24-24
民国时期的记者牛。租界里的口没遮拦,想说就说,租界外的口上的遮拦也有限,批评揭黑自不必说,损人骂街也是家常便饭。惹着谁了,告上法庭的不多,上门来砸场子的不少,但是砸完了,记者该骂还骂,反正那个时候,一个报社值钱的东西也不多。  相似文献   

15.
有人出轨,他人的第一反应总是: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如果我们把出轨看作是人的一种天性,那么,问题就要从反面来提出:人们为什么要服从。但是,在一个习惯了规则的社会里,服从反而是一个不需要提出的问题。那还要问吗,人天生就要服从,服从在这里又变成是人的天性,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这个道理。出轨的人就是因为不懂得服从才成为出轨者的。为什么在我们的社会准则里,“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不听话”将面临淘汰。回答这个问题,要先回答人到底为什么服从。  相似文献   

16.
闲情五拾     
人邻 《法制博览》2011,(6):62-62
一家人 人和人怎么就成了一家人?这是非常奇怪的。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相互陌生的,他来自哪里?她来自哪里?他是谁?而她又是谁?但是他们就那样认识了,就那样将两个人的东西像蚂蚁搬家一样地搬在一间屋子里,成了恩恩怨怨的一家人。  相似文献   

17.
4月7日,台湾“立法委员”李敖在“立法院”教育委员会质询时,一上场,就要求教育部长杜正胜、台大校长陈维昭、清大校长徐遐生、中央大学校长刘全生、台东大学校长郭重吉、台湾师大校长黄光彩等入列“备询”。李敖训斥他们:当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敢站出来和北洋政府对干;傅斯年当台大校长时也敢和政府对干,他们是第一流的知识分子。李敖又说,当年警总查禁他的书时,他要弟弟顾着,但弟弟却跑回家“大便”。为此他骂弟弟“肥水不落外人田”。话锋一转,他说,现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中学生的心声:“自从上中学以后,我和爸爸之间渐渐出现一层隔膜,以至后来变成一堵高墙.谁有心里话也不说,在一起时总是别别扭扭.其实,我多么留恋小时候的生活,那时我和爸爸亲密无间、猜谜语、做游戏.坐在爸爸怀里吵吵嚷嚷、快乐无比.现在尽管也想和爸爸亲密如初.可看到他那阴沉的脸.我就怎么也鼓不起勇气和他谈心,只能把愿望倾吐在日记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孩子了,要严加管教,不能把路子走歪了.孩子们却认为我长大了.自己的事自己能处理了,偏偏是父母总要管头管脚,心里有说不出的烦恼.父母与子女之间,一个要管.一个拒绝管.对抗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对抗有的甚至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到了这个时候.即使父母或子女有意要调解这种关系,一时间也会无从着手.家.这个人生起跑线上的第一站.如何成为孩子长大成人遮挡风雨的的港湾,如何帮助他们处理好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烦恼,对于长成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李北方 《南风窗》2012,(20):10-10
2008年中央政府以4万亿"救市"以来,关于"国进民退"的争论就不绝于耳。由于近一段时间以来热点繁多,这个话题显得沉寂了,但是新近出台的又一轮1万亿投资,很可能再将这个议题带回舆论的中心。批评"国进民退"的人很多,而国有企业一方的反击很少听到。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这么说过:"我现在清华讲课,一半学生来自非公企业,可以说,我还没听到哪家民营企业骂国有企业,真正骂的是个别学者。"李荣融此言说明一个问题:国资与民资谁进谁退的问题有被学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一春 《法制博览》2008,(16):4-5
20年,日本和中国换了个位 20多年前,一位中国银行家带着一个考察团在德国杜塞尔道夫市中心商业区散步,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时,马路中心急驶而过一辆敞蓬跑车,车上两个年轻人挥拳扬臂地用德语骂了一溜话后扬长而去,考察团的人都蒙了。原来是德国人把这些中国人当成了日本人,他们骂的是“日本人滚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