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斯从 《南风窗》2011,(6):78-81
境外业务由外资投行垄断,国内市场因合资证券公司纷纷落地而屡受蚕食,中国资本市场前有狼后有虎,国企的投行尚步履维艰,民企投行能否从外资投行中分得一杯羹?能不能成为中国创业者在华尔街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4,(5):16-16
国际投行的中国区经济师一直存在“唱空派”和“唱多派”,而“唱多派”往往具有一些让人羡慕的入仕机会。日前,央行在内部公示将聘任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担任央行研究局的首席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3)
正目前,中国在亚投行的股权占30.34%,投票权占26.06%,对需要75%赞成票的重大事项而言,实际上暂时有了一票否决的权力,但是随着未来更多国家加入亚投行,中国的股权会被稀释,一票否决自然不复存在。在五大洲57个创始成员国(其中域内37国占股75%)的代表见证下,亚投行1月16~18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开业。习近平主席为亚投行标志物"点石成金"揭幕,李克强在亚投行理事会成立大会上称,亚投行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里程碑。从2013年10月习近平访问东南亚最早提出亚投行倡议,到如今的开张运  相似文献   

4.
最初吸引我的是书的副标题“华尔街的12个经典故事”.对于金融,实际操作我一点儿都不懂,可是我看过《华尔街》《华尔街2》《华尔街之狼》这些电影,隔靴搔痒半懂不懂一些金融的运作.然后我又看到比尔·盖茨、巴菲特都推荐这本书.比尔·盖茨甚至说,这是他读过的最好的商业书.我就想:理由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当年,中国股市“基金黑幕”到底有多黑?人们一直都没搞明白,但我们知道它确实改变了中国股市的运行轨道…… 现在,一个更大的、世界性的“黑幕”又出现了,它又会有多黑?又将改变什么? 有人断言:“如果不进行一次新的战争,美国将没法消除华尔街丑闻带来的巨大伤害。” 虽然,我们不赞成用战争的方式来转嫁本该由华尔街来承担的代价,但是也担心,如果不能迅速找到一个消除华尔街黑幕的方法,整个世界都有可能被它抹黑!  相似文献   

6.
刘海波 《南风窗》2012,(14):68-69
在采取坚强有力的行动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方面,中国明显做得还不够,这也是我们在对外各种争议中有时被动的重要原因。人民币国际化、欧债危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责任……一系列问题剪不断理还乱。中国如何定位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关系?中国要对世界负责任吗?如果是,那么这个世界具体包括哪些部分,是华尔街,还是孟加拉的童妓和尼泊尔的农民?  相似文献   

7.
对于2008年以来远未充分展开的世界危机的动因,最令人厌烦的陈词滥调,莫过于把问题归结为什么"华尔街的贪婪",什么"金融监管不到位",以及什么欧洲(尤其以希腊为最)难以为继的"过分"的社会福利等等。"华尔街"从来都是贪婪的,谁见过不贪婪不逐利的资本?更何况是金融资本。1929年大危机之后,美国原本形成了严格的金融监管制度,问题是1980年代之后,是什么结构性的原因和力量,推动美国放松金融监管并打败了这些政策的反对者的?资本与权力控制着的大众媒体和意识形态宣传,出于自身利益这么讲是可以理解  相似文献   

8.
唐小兵 《南风窗》2011,(25):6-6
对于2008年以来远未充分展开的世界危机的动因,最令人厌烦的陈词滥调,莫过于把问题归结为什么"华尔街的贪婪",什么"金融监管不到位",以及什么欧洲(尤其以希腊为最)难以为继的"过分"的社会福利等等。"华尔街"从来都是贪婪的,谁见过不贪婪不逐利的资本?更何况是金融资本。1929年大危机之后,美国原本形成了严格的金融监管制度,问题是1980年代之后,是什么结构性的原因和力量,推动美国放松金融监管并打败了这些政策的反对者的?资本与权力控制着的大众媒体和意识形态宣传,出于自身利益这么讲是可以理解  相似文献   

9.
华尔街正成为另一个好莱坞吗?在这个偶像的黄昏,安然、安达信、环球电讯、世通、施乐、默克等昔日光芒不可一世的明星纷纷成了“堕落天使”,宛若上演于资本主义心脏地带的一出“生死时速”。 无独有偶,年初有人预言今年中国股市很“娱乐”,国有股减持叫停所引发的井喷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正>一、"亚投行协定"正式签署亚洲区域合作再迎新机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会见各成员国代表。"亚投行协定"对亚投行的运作宗旨、成员资格、股本和投票权、业务运营、治理结构及决策机制等做出明确规定,成为亚投行未来运行的"基本大法"。根据"亚投行协定",亚投行的法定股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3月29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外长毕晓普及国库部长霍基联合对外宣布澳大利亚将签署有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的谅解备忘录,成为"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作为亚太地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发达国家,同时兼具美国重要盟友的身份,澳大利亚是否能够加入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举措——"亚投行"一直备受瞩  相似文献   

12.
财经     
《南风窗》2008,(1):10-10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12月19日与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达成交易协议,将购买后者发行的约50亿美元可转换股权单位,并按照年息9%支付31个月利息,之后中投公司将持有摩根士丹利不超过9.9%的无表决权股份。在次贷危机重创美金融机构的背景下,摩根士丹利成为继贝尔斯登之后第二家寻求中国帮助的华尔街投行。2007年明,中投公司曾斥资30亿美元购下美国私人股本集团黑石10%的股份,结果在半年内亏损约7.44亿美元。作为中国新成立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2000亿美元注册资本金的1/3  相似文献   

13.
自中国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来,亚投行便成为澳大利亚学界关注、研究的重要议题。澳学者认为亚投行的成立既有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巨额融资需求而现有投资无法满足的客观之需,也是中国不满现今国际金融机构改革迟缓,试图重塑地区秩序的主观能动之举。亚投行具有多重影响且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风险和挑战,澳学者就如何建设好亚投行提出了诸多建议。此外,澳政府的亚投行应对之策广受批评,同时也引发了如何正确应对中国崛起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业崛起     
机会没有了吗?花旗银行把单据的打印、装订等业务外包给新泽西的专业服务公司,新泽西又把它外包给印度,印度的公司外包到哪去了呢?——上海的一家公司。对于国研中心李志能博士讲的这样一个故事,你怎么看?这个过程的复杂程度,是不是与十几年前世界制造业的流变相似?——麻烦,又不得不。克林顿的美国时代,以华尔街IT股泡沫为代价,使美国成为信息化技术的创新福地,8年后,他留给继任者小布什一个既欢又忧的经济局面:制造业大量外包外移,服务业外包又势不可挡。现在,美国经济80%靠服务业支撑,成为全球的大脑。与此相应,中国成功地承接了大部分…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09,(7)
自从华尔街金融海啸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包括中国这个正处于发展中国家地位的庞大的经济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而广大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经济寒冬迅速蔓延。  相似文献   

16.
郭濂 《当代世界》2015,(8):56-58
<正>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日渐僵化、广受发展中国家诟病的背景下,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横空出世,无疑为现行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立足亚洲区域的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的主要使命是解决亚洲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日益扩大的资金缺口,以谋求亚洲经济持续  相似文献   

17.
杨军 《南风窗》2007,(19):74-75
中国的投资银行业目前正处于从传统盈利模式走向收人多元化的转型期,这时候外资投行带来的竞争压力,未必不是好事情。摩根斯坦利、美林、瑞银、摩根大通、高盛等等,不知何时,这些曾经离中国百姓生活很远的国际投行的名字,开始在众多国人口中变得如数家珍。在国际投行们看来,现在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国家,就是所谓的"金砖四国",即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中,又以中国最具吸引力。为了分享中国经济成果,它们逐渐齐聚这里。外资问鼎"中原"美资投行是最早进入中国内地的国际  相似文献   

18.
龚婷 《当代世界》2016,(12):60-64
为应对"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美国智库界提出推动"亚太经济战略"、联手日本加强在欧亚大陆的协作。据此,围绕"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对美开展增信释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声音     
《南风窗》2012,(5):14-14
80%至90%以上的PE,主要赚钱方式是套利,最典型即PE腐败。现在很多PE雇高干子弟,像做投行有个不可言明的(潜规则),用关系拉(项目)。—中国国际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阎焱在第12届亚布力中国企业家年会上道出中国PE热实质。  相似文献   

20.
南方朔 《南风窗》2011,(24):92-92
媒体不报道即等于不存在,报道得愈大,就表示愈重要,媒体报道只是社会运动的过程,现在已几乎变成了目的,真正的目的反而变成了不再那么重要。媒体时代的改革运动其实是很悲哀的!为了深入理解"占领华尔街"运动,我特地翻出这个运动的发起组织、《广告破坏者》杂志(Adbusters)的创办人拉森(Kalle Lasn)所著的半理论著作《文化堵车》(Culture,Jam),想要理解他的思想内涵,但在读了后不禁大失所望,他在搞运动、找题目上的确很有创意,有本领把个运动搞成"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