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楼项飞 《当代世界》2014,(11):56-59
<正>2014年对于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4年7月15—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后,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实现了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以下简称"拉美")领导人首次会晤。这是习近平主席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第二次访问拉美。此次访问对深化双边合作,构建中拉整体合作框架,完善中国整体外交布局具有深远影响。中国—拉共体(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简称)论坛的成立标志着今后中拉关系将双边  相似文献   

2.
新千年以来,中拉政治、经贸关系迎来一波快速发展,双边合作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过程中,中拉整体合作从构想成为现实,成为中国整体合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坚实支撑。可以认为,中拉整体合作将是未来十年间决定中拉关系走势的最重要推动力之一,如何使其得到深化也将是中国外交的最重大议题之一。2016年11月颁布的第二份《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高度强调中拉整体合作的战略重要性,并为推进这一合作提供新的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两年内第二次访问拉美,将中拉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拉美正成为中国全方位政治经济外交的重要板块,中拉论坛的创立又为中拉合作开辟了新的战略空间。随着中拉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发展,需要全面考虑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战略布局,有重点地建立以经济为基础的战略支点。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中,牙买加地理位置优越,制度条件规范,经济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4.
周力 《当代世界》2014,(12):6-7
<正>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远隔重洋,但双方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传说早在公元五世纪,就有中国僧人东渡墨西哥交流。中外文献还记载着明朝万历年间的海上"丝绸之路"通往拉美,促进了中拉贸易往来。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在中拉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关系持续稳步前行。进入新世纪以来,各领域合作突飞猛进,成效显著,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高层交往,政治引领。中拉双方高层交往日益频繁,访华的拉美和加  相似文献   

5.
高静 《南风窗》2008,(1):71-72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未减。在大洋彼岸,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正逐步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在此背景下,中拉经贸关系,不仅延续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增长的态势,而且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不断扩大交流与合作,逐渐步入"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和拉美、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于2015年1月8—9日在北京举行。拉共体方面有30个成员国的外交部长或政府代表出席会议。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主持会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哥斯达黎加总统索利斯、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巴哈马总理克里斯蒂出席开幕式。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同谱写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篇章》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内的富余产能和财政盈余正好能够满足拉丁美洲对工业化和产品价值链上行的需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的五大"轴心"之一,拉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亟须升级。中拉全面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内涵享有共同基础,前者更是后者的延伸,双方在多领域,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如两洋铁路建设)领域已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读者     
《南风窗》2010,(6):10-10
<正>对发展中拉经贸合作关系的几点看法黄士康(中国前驻智利、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大使)看了社科院拉美研究所岳云霞博士的"投资拉美"一文,我很赞同岳博士关于"投资拉美正当时"的观点,并补充以下几点:中拉经贸合作互补性强,我国的和平发展离不开拉美这个经济战略伙伴。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拉美左翼国家经济困难,美国加速对拉美政策进行调整,意图重塑美国在拉美的领导地位。但美拉关系没有美国所说的那么乐观,由于奥巴马政府对拉美政策调整起步较晚,很多政策还未调整到位,美国又临近大选,未知变数太多。美国对拉政策是否会延续,仍不确定,但奥巴马政府对拉美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动向依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对联合国关于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积极回应,也是为解决国内和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开出的"中国药方"。"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赋予"一带一路"的新内涵,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抓手。进入21世纪以来,拉美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在量上有了很大改善,但在质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拉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对拉美地区缩小数字鸿沟,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促进中拉经贸合作的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作用。在中拉"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不仅面临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竞争,也面临中拉在该领域政策、法规制定和对接滞后等问题。当前,中拉正在通过官民并举的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其中官方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对促进中国互联网企业走进拉美发挥了引导性作用。尽管中拉"数字丝绸之路"未来仍将面临多方面挑战,但是中国作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倡导者,应该对此进行整体规划和全面推动。  相似文献   

11.
塞巴斯蒂安·爱德华茨(SebastianEd-wards)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研究生院教授;曾任世界银行拉美和加勒比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协会主席,长期从事拉美问题研究,在学界具有相当影响。作者在研究拉美民粹主义宏观经济问题时,对民粹主义经济或经济民粹主义的界定堪称经典。本文从多个方面对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世界》2014,(1):26-26
问:中国政府从战略高度看待对拉关系,致力于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党的对外工作是国家总体外交重要的一环。请问2013年对拉美政党工作是如何配合对拉美总体外交战略的?  相似文献   

13.
盘点2006年的中国外交,非洲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亮点.中国政府虽未把这一年正式定为"非洲年",但中非之间的外交互动却是接连不断.新年伊始,中国政府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这是继2003年10月中国政府出台<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之后的第二个对外政策文件.  相似文献   

14.
新闻眼     
《南风窗》2005,(4)
中国和拉美展开“石油蜜月”1月下旬,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访问,在所到地区迅速刮起“中国旋风”。中国和秘鲁、委内瑞拉又相继签署了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合作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石油是这场“旋风”的源头。从去年开始,中国与拉美各国关系迅速升温,中国的“大国石油外交”策略在南美最大、世界第五大的石油出口国委内瑞拉的发挥更是可圈可点。去年底,在查韦斯总统访  相似文献   

15.
辛者 《当代世界》2009,(4):40-42
应格林纳达民族民主大会党、多米尼克工党、哥斯达黎加民族解放党、阿根廷正义党等四国执政党的邀请,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率中共代表团于2009年3月2—11日对上述四国进行了友好访问。2008年年底和2009年年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副主席习近平先后成功访问拉美,提出了构筑并加强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方针。  相似文献   

16.
赵灵敏 《南风窗》2008,(11):14-16
日本的经验已经证明,没有健康平和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一个国家的前途终归有限。这是我们在学习日本的过程中不应该忘记的。5月6日到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名为"暖春之旅"的访问。访日期间,日本天皇三次和胡锦涛见面,胡应邀在日本知名学府早稻田大学大隈讲堂发表演讲,并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共同签订题为《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的政治文件.这是继1972年建交时的"中日联合公报",1978年的"中日友好和平条约",1998年江泽民访日时的"中日联合声明"之后中日之间的第四份重要政治文件。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地区间制度框架协定的不断搭建,拉美与亚太地区间经济交往日益加深,亚太地区已成为拉美地区最具活力的经贸合作伙伴。在美国主导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和东盟着力倡导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亚太自由贸易区逐步取得进展的背景下,拉美国家对亚太地区日趋多元化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受到广泛关注,以重点参与、积极推进的态度开展地区间合作,其中墨西哥、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和哥斯达黎加等太平洋东岸拉美国家表现尤其突出。拉美次区域合作机制太平洋联盟则普遍被视为成员国融入亚太的重要平台。考虑到当前中拉合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拉美国家对待亚太经贸合作的这一立场与态度,有助于中国在推动拉美地区与亚太地区的地区间合作中发挥更为积极和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美国学界对中拉关系的快速发展予以了高度关注,认为中拉的相互接近导致美拉的彼此疏远。出于维护美国全球霸权的考量,美国学界将中国进入拉美视为中国"全球崛起"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对美国主导的西半球秩序的挑战和破坏。中国经济的崛起之势与美国国力的相对衰弱进一步加重了美国对中国的猜忌和顾虑。美国学者分别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中国在拉美的角色定位、利益诉求以及战略影响,并从美国的角度提出了制衡和防范中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千里迢迢,暖风入京古语有云,"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这话用来形容今日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关系,最恰当不过。纵然分处东西半球,相隔海角天涯;纵然气候南北差异,我冬雪你夏花;纵然肤色和语言互不相同,文化和信仰各具特色,这些都挡不住双方内心的日益接近。在12月的北京,朔风凛冽,迎来了26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27个政党的近60位代表。他们怀揣着热切的心,乘坐三十多个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拉美互动关系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介入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是中国总体性"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都应该将"走出去"战略置于更广阔的全球化背景下加以理解和判断。中国的"走出去"战略,依据地区、国家、部门以及既有参与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要研究中拉互动,必须考虑到参与者自身的多样性。中拉互动研究领域日渐彰显的独特形式为将来深化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原始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