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风窗》2016,(12)
正但资本也是"唯利是图"的,当市场走弱,资本跑得比谁都快。那么,改革的钱从哪里来?这是国企上市公司必须面临的难题。当下,说国有企业遇到一些"危机",这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产能过剩大部分在国企,产业结构调整重担在国企,供给侧改革也先要向国企"开刀"。除了这样的泛泛之谈,随着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披露结束,国企上市公司到底有什么样的"危机",已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2.
谭保罗 《南风窗》2016,(4):57-59
正保卫中国经济,要从保卫银行开始,而打击"票据硕鼠"则应该尽快纳入银行防风险的日程。近期爆发的票据案,将中国银行业可能面临的"票据风险"暴露无遗。从我国的监管法规来看,银行的不少票据业务都属于"违规"。因为,他们早已脱离了实际的交易,而仅仅是一种"空对空"的融资手段。这种循环贴现的融资模式,没有改变票据的"最终兑付方",最终付款人依然是银行。这只会让银行的表外风险随时转移到表内,成为  相似文献   

3.
李北方 《南风窗》2012,(6):46-47
世行报告虽没有直接提国企私有化,却清楚地表明了这层意思,使用了诸如国企"所有权多元化"(Ownership Diversification)、政府要"后退"(Scale Back)等提法。  相似文献   

4.
来信     
符号 《南风窗》2014,(16):12-12
<正>window@vip.163.com1许多国企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和政策上的倾斜优势赚了个盆满钵溢,高高凌驾于全社会平均收入之上,这早已饱受诟病。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国企又向来有"哭穷"的传统和技法,当然,"哭穷"只是手段,"涨价"才是他们处心积虑的诉求。因为作为裁量他们价格调整是否可行的最关键的形  相似文献   

5.
8月8日,应该是东北振兴银行正式运营的日子。可是, 由于此前该项目已被叫停,东北金融市场上表面相对平静, 然而围绕东北振兴银行的落户地之争,已进入白热化。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印度期间,印度政府和军方先后向俄方施压,要求俄罗斯停止出售RD-93发动机给中国。这是印度首次借助市场力量干涉中俄之间的军事合作和武器交易。这使得"俄、中、印三角军事合作关系"开始呈现出零和博弈的特征。它开启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相似文献   

7.
辜学武 《南风窗》2014,(8):22-25
<正>随着习近平主席3月22日到4月1日成功访问欧洲,欧罗巴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潜力开始显现,欧洲正在成为中国全球地缘战略博弈的一张王牌。大凡国际政治博弈,各国手上都应握有几张好牌可打。尤其是大国博弈,地缘政治的王牌必不可少。所谓"地缘政治的王牌"就是一种能使你撬动大国互动,朝着有利于你的方向发展的杠杆力。这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实力,牌打得好,即使相隔千山万水,亦可运筹帷幄,  相似文献   

8.
郑作时 《南风窗》2007,(17):68-69
2007年应该是中国国有企业的一个转折点。就在这一年的5月30日,国务院代表政府作出了决定,那就是国有企业将在这一年的年末结束13年不向其主要股东分红的历史。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将开始接受国企的分红。自此,代表着中国经济中一支重要力量的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9.
刘乃强 《南风窗》2008,(9):18-19
从今年3月开始,北京奥运会进入实质性阶段,冲着中国来的各种势力都开始行动。简而言之,基本上这只是一场国际形象和话语权的博弈。  相似文献   

10.
种种迹象表明,东北将在中央吹起的反腐败冲锋号下再掀反腐风暴。从去年12月下旬始,互联网上开始狂轰滥炸哈尔滨"宝马撞人案"。为什么一件看起来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起不久前刘涌案由死刑改判死缓后互联网上的"文攻"风暴。透过两起案件网上风暴的硝烟,不难看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是案件的本身,而是案件判决背后所反映的腐败问题。"宝马撞人案"宣判之初,互联网论坛上便流传各种传言,称苏秀文免于牢狱之灾是因为其是黑龙江省某领导的亲属、苏秀文的丈夫是大老板,"用钱买通了关系"、证人被"封口",甚至是司法腐败枉法裁判等。到目前为止,各种谣言陆续得到了澄清,但毫无疑问的是,在东北新一轮反腐败态势渐呈高压之势的时候,一起引起汹汹舆论的交通肇事案,早已超出了当事人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1.
谭德波 《南风窗》2011,(4):68-70
大量外企的职业经理人开始向国企和民企回归。个人选择背后蕴含着行业背景和经济大势的变化。在中国之前,新加坡已经经历了这一过程,和中国同时,印度也存在着这一现象。对跨国企业的中国职业经理人来说,回归本土企业逐渐成为一种潮流。20年前,跨国企业对中国公司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倾斜,外企体面的工作,优厚的待遇成就了无数个"白领梦"、"金领梦"。随着中国公司的壮大,资源投入业已进入"回报期",加之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区在承担更多绩效压力的同时,纷纷收紧人力成本支出,外企已不再是当年的梦想之地。  相似文献   

12.
南方朔 《南风窗》2013,(15):95-95
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乃是一种有效的选择。但国家资本主义绝对不容许变为清末的官僚资本主义,清末的教训不能忘了。近年来,由于中国的经济崛起,"国家资本主义"忽然成了世界上的热门话题,到了现在,美国的评论界对这个问题的意见逐渐集中。对中国国企的抨击开始日趋凌厉。前"美国中国商会"  相似文献   

13.
来信     
许家祥 《南风窗》2014,(23):12-12
<正>1 1997年我曾参与县国企改革。作为破产清算领导小组成员,现在感到既欣慰又愧疚。那次改革之后,举目之下,这个西部县只剩寥寥几个资源型与行政垄断型国企。企业破产后的果坏账全由银行埋单,地方政府扔掉了沉重包袱。还有偷着乐的一群,偷梁换柱般掳走了颇有价值或带有公益性质的企业。随后发现,"盛宴"之后民众为公共产品付费更多,  相似文献   

14.
警惕城市建设"国企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企,我们已见过太多所有者缺位的发展。那种发展,已被历史证明其往往是短期的、不稳定的、畸形的、虚假的和看不懂的,并最终只是使少数以"内部人"为主的"特殊阶层"受益的发展。国企的一切改革,也正是以促使所有者到位为根本。否则,一切的增长最终都会与所有者无关。  相似文献   

15.
正1999年,29国欧洲教育部部长共同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开始了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在这一进程的推动下,欧洲各国为将本国教育政策调适到"欧洲学分转换体系"上,纷纷强制推行"模块教育",掀起了一股推广模块化的热潮。校企合作框架下的学分银行课程体系设计应由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岗位需求协商决定,这不仅是为了突出校企合作的特点,也是为了课程转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李克诚 《南风窗》2012,(18):31-33
拆迁双方的博弈其实也是信息不对等的非均衡博弈,只有双方充分沟通,尽最大可能地替对方考虑其利益并共同作出让步,才能走出"囚徒困境",实现利益均衡。眼下,一本看似不起眼的小书,正在国内拆迁界引发空前关注。这本名为《和谐动迁方略》的著作,听起来更像一本专业性的学术读物,却其实是一本具有官方背景的拆迁界人士集体编写的、具有极强实战经验的"官方拆迁宝典"。  相似文献   

17.
蒋圣力 《法制博览》2013,(11):26-28
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之所以会就"间接碰撞"是否属于船舶碰撞这一问题展开长期的激烈争论,在很大程度是因为受到了司法实践和航运实务之间价值追求和利益博弈的深刻影响,集中表现在如何确定"间接碰撞"的法律适用以及船舶保险条款所承保的碰撞责任是否包括"间接碰撞"的情形这两个问题上。因此,在对船舶碰撞概念进行释义时,应当充分考虑与其现实意义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6,(13)
正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正是国企混改成功的一大"定海神针"。股权结构无完美、标准模式,但存在最佳实践:符合自身实际、成效佳。《西游记》中的定海神针是孙悟空的超级兵器,极大给力了其西天取经。孙悟空"修得正果",也得益于用好了定海神针。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正是国企混改成功的一大"定海神针"。混改中股权结构很关键。据公司法,股东有选择管理者、参与重大决策、资产收益三大关键职权;同股同权,  相似文献   

19.
石勇 《南风窗》2014,(6):2-2
<正>不出所料,在全国"两会"上,公务员"加薪"的议题成了一个热点。这很好理解。毕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一波公务员的叫苦潮,包括网上,媒体上,也包括地方的"两会"。舆论的发酵,为其在全国政治舞台上的公开言说作好了铺垫。有人说公务员在言论上是一个"弱势群体",这需要辨析。他们只是在官民关系的紧张中,作为公众眼中的"特权阶层"而在道德上处于劣势,使其某些利益诉求的正当性值得怀疑。但这一点从来没有妨碍他们在博弈上的优势。毕竟,手中掌握的权力,使他们绝不是这个社会的弱者。  相似文献   

20.
吴翎 《法制博览》2013,(11):313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规章制度培训的有效结合可以提升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促进员工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遵守,从而构建现代化的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由于传统的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企业规章制度培训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因而必须采取措施促使两者有效结合。本文主要从"三个结合"的角度探讨了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规章制度培训之间如何结合,提出政工队伍与企业培训人员队伍的结合、政工工作内容与企业培训内容的结合以及政工工作方法与企业培训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