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费=最贵     
佚名 《法制博览》2011,(4):36-36
据说,在没有鞋的古代,有一个国王出巡的时候,脚被石子硌得很疼。于是他下令把全国所有的路都铺上牛皮。他认为这样一来,全国人都可以不被石子硌脚了。一个大臣建议:其实人们只要把自己的脚包上牛皮就可以了。国王猛醒。皮鞋就这样发明了。  相似文献   

2.
七娃 《法制博览》2009,(23):29-29
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字,就得有倒霉的人。而我要说的这个人,却是个活着和死了都很倒霉的才子。这个倒霉的家伙就叫蔡邕!蔡邕倒霉就倒霉在他的才华上。  相似文献   

3.
钢铁大王卡内基在他的自传中有这样的记载: 有一天早上,洛伯里先生邀请我去他家。寒暄过后,他把一个信封递给我说:“请你把写这信封的秘书辞掉。”当时我大感惊异。“为什么?”我问,“这个秘书平时做事十分认真,品行也很不错,他有什么事得罪你吗?”洛伯里指着信封上的一行名字说:“他怎么可以把我的姓氏写错?”我说:“这种笔误难免,即使写错了,也不过是粗心而已,何必当做一件了不起的事?至今我每天收到的许多信件中,就有十分之二三把我的名字拼错。如果对这种事情都要计较,也许我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相似文献   

4.
在俄罗斯,有一个让恐怖分子心惊肉跳、闻风丧胆的名字,那就是"阿尔法"."阿尔法"是俄罗斯的一支闻名遐迩的反恐怖特种突击队.在这支队伍中,队员个个身怀绝技,骁勇善战.在今年10月23~26日的莫斯科人质事件中,"阿尔法"再建奇功,它与俄其他特种部队一起,仅用15分钟就顺利地制服了恐怖分子,成功地解救了人质,"阿尔法"的名字再次让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比较偏僻落后的乡镇,有个特爱开会的乡长.只要乡里有个事,不管大小,都要先开会.结果有一次开会时他让狗给咬了,还闹了个笑话.至今在那个小镇还常常被人当笑料说. 话说一天,乡上派出所的所长向乡长报告,说街上最近发生了多起狗咬伤人的事情.而狗的主人大多是乡里有钱人家和一些干部的,他说他不好处理,请乡长定夺.乡长听完后感觉这事情很严重,因为乡上正在准备召开一个对外招商引资的农产品交易大会,上面很重视这次大会,如果让狗咬了来参加大会的客商,那如何是好?乡长思考了一会说:"那我们赶紧开个会,研究研究."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18)
正前段时间,一个老朋友突然要请我吃饭。坐下来才知道,他想做一个微信公众号,开始中年创业,然后他就想到了我拥有一点文字能力,以及"为人靠谱",想要和我合作。他本来是很安于现状的,夫妻俩都是白领,一个月加起来有好几万元的收入,生活安稳。以前他总说,人应该知足,少折腾一点,有时间多出去旅游玩耍。才过了两三年,他就彻底变了,从他的眼神中,我再也看不到知足带来的平静,而是充满了对物质的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5,(25)
<正>经常看到有人发布"放生"信息,挺高大上的。我注意到,放生大咖的名单里,不仅有一些"正能量"的人,还有这个法师那个法师——放生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身份上,都与佛教有关。很惭愧,没有时间和兴趣去观摩放生大咖们的放生。不过我曾经一度疑惑,居住在城市中心的他们,从哪弄那么多动物,一大帮人仪式股的去放生呢?媒体同行提供了答案:放生背后有一个产业链在支撑。有的人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很职业化地把动物捉来,卖给放生大咖们,然后,大咖们就可以进行放生作业了。在有的地方,情景还挺有  相似文献   

8.
来自安徽农村的修车师傅小吴来京15年,在宣武区南线里小区门口修自行车也已经11年了.小吴不仅车修得好,服务态度一流,人更是热心,小区里谁家有什么事需要帮忙都爱找他,他也总是来者不拒,尽力而为.11年来,他帮小区居民做的好事数不胜数,搬东西、修门锁、换煤气、换水、代收邮件、照看物品,甚至帮老人上医院挂号、拿药,可以说,什么事都做过.小吴告诉记者,自己的父母都已过世,他来到这里这么多年,早就把小区居民当成了自己的邻居和亲人,“力所能及为大家做点事,我愿意,都是小事一桩.”也因此,小区里的人们都很喜欢这个整天油渍麻花的小伙子,大爷大妈们更是喜欢他,信任他,没事儿的时候,喜欢聚在他的修车摊前,晒晒太阳,聊聊家常.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与美美、朵朵结识之前,别说养狗,几乎是"见狗色变"。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乍着胆拍摄报道了很多有关宠物的新闻,所以很多不太熟悉我的朋友,都误以为我很喜欢养宠物,甚至有些人还以为我也是宠主。我与宠物结缘,还要从2007年8月开始说起。我的一位好朋友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那天我去看这位好久没见的朋友,一见面她就忙着打开电脑给我看她家的小家伙,津津乐道地讲着小家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13)
正政商关系和政治人脉乃是风险太高的成本,靠着政商关系来经营工商业,台湾已发生多起高达百亿以上的经济犯罪案件,它的代价都必须由人民支付。古代中国人都很懂人情世故,这是人们的处事哲学,它沉淀在民间俗谚里。古代民间商人就有一些谚语,例如"小富由己,大富由天";官场中人则有"朝中有人好当官"等。人们都知道靠着自己的努力可以致富当官,但若想要成为大富大官,就必须有"通天"的政商关系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6,(21)
正因为工作内容在主题上很集中,这段时间想得比较多的问题是:人类真的可以被科技进步解放出来吗?几十年前,我们的确曾经以为,当科技发达到一定程度,人就会越来越有闲,越来越自主。因为以前我们对社会发展的逻辑是这样预设的:人因为"懒"而去钻研科技发明—发明提高了效率,所以完成当下这些工作只需要很少的时间—剩下的时间我就可以自由支配了。这个预设逻辑走到最后,是未来的智能甚至仿生机器人代劳了一切事务,人类要做的就只剩下"饮食"、"男  相似文献   

12.
我叫俞桂章,出生在贵州省一个僻陋的小山村中,父母都是淳朴、本分的庄稼人。虽然家境贫寒.但我却一直在父母和姐姐的呵护中无忧无虑地成长。不知是天赋还是灵性,上了学之后我的学习成绩特别好,不但老师喜欢,父母高兴,就连附近的邻里也对我赞不绝口。凡有好吃的食物,都不会忘记给我留一份。那时,父母就坚毅地下了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供我读书。我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学习的成绩一直在全年级的前三名之内。学校的“三好学生”我总是榜上有名.学习中的多项奖项,我也能幸运地获得,由于获得的奖状多了,细心的母亲就特意请人做了只小木箱,专门珍藏我的各种奖状。  相似文献   

13.
鲁民 《法制博览》2011,(11):29-29
敝单位有一老领导,酷爱下棋。当政时,从来没人赢过他,大伙都夸他是“国手”,他也一向很自负,曾蝉联单位十多年象棋冠军。退休后,又一次回单住参加象棋比赛,结果是见谁输谁,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6,(21)
正"一线楼市永远涨",这可能只是一个神话,但却越来越被人们所相信。这让我想到一个故事。几年前,我曾经接到过记者生涯里最匪夷所思的一条新闻线索,这件事就发生在某一线城市的郊区。一位三四十岁的男子A先生向我控诉,他被人用钢管活生生地砸断了几根肋骨,痛不欲生。而且,他觉得还很耻辱。我说:你应该找警察、看医生,而不是找记者。和他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一直在"选择性"地描述事情的经过。之外,还有很多"隐情"。最后,在我的追问下,他终于把事情和盘托出。  相似文献   

15.
黄狗汪汪     
中秋节,我携妻带子回家同父母一块儿过节。父母家的门锁着。一只大黄狗卧在门口前,看到我们的到来,它竖着脊背上的毛向着我们吼叫。我怕他咬着我们,就赶它走。谁知它不但不跑,反而叫的更凶了。我一急,随手捡起一块砖头向它狠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父母都是1933年出生的,今年已81岁。父亲9岁成了孤儿,八路军收养了他,所以父亲是在部队里长大的。母亲因家境贫寒,7岁的时候被我的姥姥送给了别人。可以说,我的父母平生很少感悟过父母的爱,但他们却懂得人间父爱母爱的珍贵,他们把  相似文献   

17.
印记     
傅彪  张秋芳 《工会博览》2006,(10):32-35
在父母眼皮子底下谈恋爱可能女孩子都是这样,将她的手交给一个人的同时,就将心一并交给了他。那次以后,彪子想让我和他的家人见面,又不敢明着和家里人说,于是编出一个“狡猾”的借口——同学聚会,把大半个班都招呼去了。我对他的“阴谋”一无所知,和同学们一起去了他家,装出一副什么事都没有的样子。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说过:"人们时常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应让着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恐怕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了.这种可怕的礼物可以这样来比方:如果你想毒死你的孩子,你就给他吃一剂足量的你个人的幸福,这样他就可以被毒死."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一个没有秩序和原则的家庭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一个不会拒绝孩子的家长是没有威严和尊严的,也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  相似文献   

19.
发黄的欠条     
我小弟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美术学院,全家都很高兴,但那两万多元的学费着实让我家犯了难. 一天,母亲把一张发黄的欠条拿出来给我看.欠条是一个叫张红民的人打的,金额是300元,落款日期距离现在已经20多年了.我忙问:"张红民是谁?"母亲说:"张红民是我们原来的邻居.他养了几百只鸭,一年四季在外放鸭,后来带着老婆孩子到外地放鸭去了,就一直没回来."看着那张发黄的欠条,我摇了摇头说:"都20多年了,不知他现在家庭情况怎样,我看这钱难讨回呀."母亲说:"你弟急着等钱用,我还是去试试吧.他在东河镇有个家,我20年前去过一次,还有印象."  相似文献   

20.
石破 《南风窗》2012,(15):54-56
杨正超在努力建立一个高效挖出贪官的监控系统。然则,比揭露腐败更重要的,是铲除腐败土壤,这需要细致、系统、深刻地改变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在出任河南农业大市——周口市纪委书记45个月之后,该市被处分过的县处级干部已达92人,多人被判重刑。杨正超个子不高,书生模样,人很随和,像个邻家大哥,人们很不容易想象出来,他办案时会是怎样的强硬。有时,来自各地的说情者把市委附近两个宾馆都住满了,他们都想找到杨正超。"同事们去直接办案了,只有我来顶了。"杨正超对《南风窗》记者笑道,"我还是那句话:每查办一个案件,没有人说情不正常。但严重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必须得受惩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