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西劳工党(下称“劳工党”)成立于1980年2月10日,1982年2月11日获巴西最高选举法院批准登记,是巴西规模最大的左翼政党,也是拉美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左翼政党之一。过去40年,劳工党的发展轨迹折射出巴西政局的起伏波动:1980年,劳工党兴起于工人运动,是推动巴西再民主化的重要力量;1989—1998年,劳工党先后3次在总统大选中失利;2002—2016年,劳工党连续4次赢得总统大选;2016年,罗塞芙总统在其第二任期内被议会弹劾,劳工党执政黯然收场,巴西陷入政治动荡、经济衰退的系统性危机;2019年以来,劳工党再度成为巴西选民的“选择偏好”,有较大可能“重新执政”。  相似文献   

2.
2016年总统大选标志着美国与全球化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即重新界定美国与全球化关系的时期。特朗普反对自由贸易协定,支持收缩移民政策,反对所谓的"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其成功当选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在全球化冲击下,美国中产阶级出现"空心化"现象。一方面,中产阶级中下层特别是蓝领工人的工作岗位不保,经济利益受损;另一方面,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社会流动性减弱,"美国梦"的实现难度陡增。第二,"美国身份认同"危机因人口结构的迅速变化及文化多元化发展而爆发,令部分白人产生严重的不适与不安。第三,政治极化使两党难以在国会内达成妥协,联邦政府工作效率低下,民众对政治精英和主要政党的信任度降到历史低点。美国政治体系"失效",令民粹主义抬头。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短期内将推行逆全球化的经济政策;继续将外部因素作为"替罪羊",以回应国内民众的诉求;外交政策会出现回摆,但美国不会退出全球化。外界不应高估美国的逆全球化立场和影响,但应做好准备应对一个倾向"孤立"的美国。  相似文献   

3.
奥地利自由党曾拥有两届执政经验,目前是奥地利国民议会最大的在野党。在2016年的奥地利总统大选中,该党候选人诺贝特·霍费尔的强势表现再次说明了这一右翼民粹政党在奥地利政坛中的实力和影响力。卡斯·穆德的政党发展理论将右翼民粹政党崛起归因为"供给侧"因素和"需求侧"因素。借用这一理论框架,回溯奥地利自由党的发展历史,可以解释该党的强势表现不仅是全球"黑天鹅"现象的一个缩影,更是植根于奥地利的民族认同、政治文化和政治体制等一系列深刻的社会背景中,并与该党多年以来的发展之道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美国政党的衰落与复兴成为美国政治学界研究最多也是最富争议的政治现象之一。本文从美国政党衰落的纵向时间维度和横向政党维度两个视角对美国学者已有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主要涉及政党衰落与复兴的概念、政党衰落与复兴的衡量方法、政党衰落与复兴的时间段、政党衰落与复兴的原因以及政党的"三张面孔"(即"选民中的政党"、"政党组织"、"政府中的政党")等方面。本文认为,美国政党在最近几十年出现了复兴的趋势,并且正在试图通过国家政治权力来恢复过去丧失的政党功能。  相似文献   

5.
2016年6月的英国脱欧公投,作为民主政治晚近的一个大型实践,给了我们一次难得的近距离反思民主政治的机会。分析英国脱欧公投,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民主面临的双重结构性困局:民主结构性地产生政治冷漠与民主结构性地制造社会隔裂。前者导致了实质意义上的"民主赤字",而后者则使整个人民统治自身(民主之本义)成为一个"幻想"。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6.
选举联盟是指一个政党的选民集合,其选民基础和意识形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不变。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和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表明,美国共和党逐步从"里根联盟"向"特朗普联盟"转变,其选民基础和意识形态都发生了明显重组。这实际上是保守选民应对美国社会变迁的自然反应,也是特朗普采用"加倍下注"策略深入动员保守白人和吸引白人蓝领的结果。但"特朗普联盟"内部存在矛盾和缺陷,根本原因在于保守白人选民的比例在下降,而特朗普又很难将选举联盟扩展到该群体之外。"特朗普联盟"或许能帮助共和党再次赢得大选,但难以构成一种稳定持久的多数联盟。  相似文献   

7.
:随着法国总统大选的临近,法国各党派、各政治力量展开激烈的角逐。与此同时,法国社会掀起了一场关于法国社会发展模式的大辩论。法国左右翼政党及其精英对这场辩论的引导和参与折射出法国民主制度和政党政治的特征。为了深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我们采访了中央编译局李其庆教授,下面是他同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8.
2000年的墨西哥总统大选结束了革命制度党连续执政71年的执政格局。由一党威权到多党竞争,墨西哥逐渐形成了新的政党政治生态,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政党国家治理效率低下和政党的社会认同低下。这一问题的产生不仅与墨西哥政党自身演变有关,也与其所处环境的变化有关,包括政党的官僚化、政党整合功能的减弱、中等阶层的非政治化以及其他代表性中介的发展。墨西哥应构建一个"成长型"政党以适应这样的演变,包括加强党派之间的协商与合作,巩固政党对国家的治理功能;提高民众对政党的政治认同;政党要正确定位,协调好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从2016年美国大选可以看到,美国人一直引以为豪的自由民主,恐怕成了最大的输家。这让人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宣告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的终结?或者说,"历史终结论"已经踏上了终结的历程?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已经尘埃落定。毫无疑问,唐纳德·特朗普是最大的赢家。不过希拉里·克林顿却不一定是最大的输家;美国人一直引以为豪的自由民主,恐怕才是最大  相似文献   

10.
推崇北欧实践、追求多数人的民主、有别于传统社会主义的桑德斯"民主社会主义"之所以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受到年轻人欢迎,主要是因为年轻人对社会主义的认知逐渐与冷战的历史记忆脱钩,对北欧民主社会主义持积极评价。同时,美国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导致受影响最大的年轻人愤怒感增强,弥漫起一种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之情,而颇具理想主义情怀的桑德斯所提政纲为渴望"真正变革"的年轻人找到了愤怒的出口。桑德斯在竞选中极力宣传"民主社会主义",虽复苏了平等主义传统,将边缘化议题带入了美国主流政治,还深化和拓展了美国左翼政治,但也面临国内反社会主义、反大政府主义思潮的掣肘,在未来仍将争议不断。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拉美地区政治格局持续演变,左翼力量接连失势,右翼政党相继上台或把控议会。拉美左翼是否盛极而衰?"21世纪社会主义"为代表的左翼旗帜是否将会让位于新自由主义?亲近西方价值观的右翼政权在对外关系上将如何出牌,颇为引人关注。2016年,在国际政治格局深度调整,全球经济复苏艰难的背景下,拉美政治格局持续演变,"左降右升"态势明显,成为全年地区形势主线。自2015年底开始,阿根廷连续执政12年的左翼政党在大选中落败丧失政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叠加震荡,拉美政治生态深度演变。在2021年拉美“大选年”中,左右翼势力展开新一轮对决,诸多国家的左翼政党接连在总统大选、议会选举和地方选举中获胜。拉美政坛劲刮“左转”风,左翼政党强势回归,地区政治力量对比进入调整与重构的新周期,地缘政治开启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是美国的总统大选年,在奥巴马两届任期将满之时,谁将继续掌舵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引发世界的广泛关注。在这次选举中,以极端言论备受争议的两党竞选人却大有突出重围、成为黑马之势。而这种现象是否会成为美国总统竞选的"新常态",其背后又揭示了怎样的深层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近二十年时间,俄罗斯政党改革使政党朝"大型政党"、"政权党"和"传媒党"的趋势发展,同时也使政党越来越重视选民的社会政治心态.能否对当前的社会政治心态进行准确的认知与把握并作出积极的回应,是争取民众支持、立足政坛的关键所在.虽然,当前"人民型"政党存在不少问题,但随着政党的进一步规范整合,俄政党作为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将会有令人憧憬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选举权是西方选举民主的重要基石。19世纪初,美国通过取消对财产、宗教、种族和性别等投票资格的限制,逐步实现了建立在普选制基础上的大众民主。然而近年来,美国选民政治参与水平不断降低,其重要原因是两党激烈的政党斗争客观形成并加强了对选民投票权的"再限制"。两党以州为单位,围绕选民身份核验、预先投票和邮寄选票等制度展开激烈斗争。选举优势来源的差异导致两党关于扩大抑或维持选民联盟问题产生分歧。民主党借身份政治扩大选民基本盘,主张进一步放松投票限制"扩大联盟";共和党以防止选举舞弊为由加强投票限制"维持联盟",以避免选举相对优势下降。选举政治被两党政治所裹挟,"民主"从目的沦为党争的手段,是引发2020年总统大选选举乱象和宪制危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6,(23)
正特朗普走上历史舞台,核心原因是自由主义故事的没落,而特朗普的表演是一个虚无主义的荒诞剧,因为反抗自由主义的人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脚本,为反而反。三轮美国总统大选辩论结束,这几次的辩论或许最接近英文"debate"的拉丁文词根原意"完完全全地击打"。第三轮辩论的核心是,互攻对方根本没有竞选资格:一个因为协同俄罗斯操纵选举、偷税漏税、侮辱妇女;一个因为泄露国家机密、吸纳不当资金、持续的外交失误。从双方的互攻来看,他们提出的关  相似文献   

17.
代议民主和古典民主在结构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在前者当中,代理人成为一个结构性的必需。通过这个方式,代议民主的原创性核心结构的实质就是将主权者位置永久性地"留白"(留给抽象的全体人民)。在当今的民主政治中,主权(至高性)的位置所在是一个"空白场地",无法被任何个体或群体所占据;这使得政治过程中最重要的力量,即民选出来的代理人靠不住的时候,政治过程本身就必然会坍塌。围绕"代表"这个代议制核心元素展开批判性分析,可以揭示出代表的三重"靠不住"。而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土耳其政变、美国总统大选三大事件,则分别为我们近距离检视这三重"靠不住"提供了独特的经验性契机。  相似文献   

18.
总统选举是美国政党政治的重要主题。近年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分歧巨大、斗争激烈。政党极化成为美国政治的重要现象,民意互为对立,鸿沟日益扩大。两党实力相对均衡、选情胶着的"摇摆州"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威斯康星州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该州的共和党近年来通过严格的选民身份法和瓦解有组织的工会等一系列选举制度改革,削弱了民主党的选民基础和实力,巩固并扩大了自身在选举中的相对优势,民主党基本盘萎缩,共和党所获选票比例相对上升,最终在"胜者全得"的制度下,2016年特朗普在该州胜出。从摇摆州两党选民的力量对比,可以分析选民群体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而透视美国政党极化和争斗的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两党间的政治极化已成为当代美国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其中又以国会中的政党极化表现得最为突出。从结构性视角来看,导致国会中政党极化的主要原因是:首先,越来越多意识形态激进的议员进入国会,同时部分议员发生了"适应性调整",不断向意识形态光谱的两端移动。其次,国会自身的制度变革尤其是议事规则和程序上的变化,客观上对政党极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次,国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主导着立法议程,他们不断强化政党纪律,致使国会中"政党投票"愈加频繁。最后,国会中政党领袖自身的不断极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特朗普时代,"否决政治"将成为美国政治生活的常态并持续下去,其未来发展趋势及影响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20.
美国对台政策是美国总统选举时各派政治力量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且总统选举形势的发展变化也往往对美国对台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1999年的美国对台政策已出现新的调整,2000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这种情况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