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风窗》2016,(16)
正欧洲的恐怖袭击离中国人有多近?最近在德国南部火车上"持斧砍人"事件的4名受伤者,就都是中国香港人;而在法国国庆日尼斯市"飙车碾人"事件的上百位死伤者中,也有两名中国公民(已无生命危险)。"伊斯兰国"认领的这两起袭击事件,作案者都很年轻,一个是刚到德国不久的17岁阿富汗/巴基斯坦难民,一个是31岁的突尼斯裔法国尼斯本地人。他们在滥杀时并不区分你是欧洲人还是中国人。而对有"欧拉伯"谑称的欧洲来说,要从上千万阿拉伯移民后裔和上百万穆斯林难民当中,甄别出已被极端组织洗脑、并且具有袭击能力的人,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尽管可以重点盯梢那些从叙、伊战场回国的西方籍圣战士,但他们只是  相似文献   

2.
正"伊斯兰国"之所以频繁选择法国作为袭击对象,一是对法国进行恐袭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国际影响大,更重要的是因为法国积极打击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既定外交政策。未来法国极有可能因这一政策在中东成为美俄之间的"第三种力量"。2015年11月13日晚,恐怖分子在巴黎多处发动恐怖袭击,造成至少132人死亡,约180人受伤。次日,中东宗教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正式声明对此负责。那么,法国到底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8)
正3月22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机场与地铁发生爆炸,导致34死187伤,据BBC报道,此次恐怖袭击与IS(Islamic State)组织有关。近年来欧洲持续处于IS组织恐怖袭击的威胁之中,去年法国《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事件、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两起恐怖袭击至少导致149人死亡379人受伤。恐怖分子缘何频繁袭击西欧,此次袭击为什么发生在比利时?问题复杂,但透过西欧人口结构数据或许能找到部分答案。  相似文献   

4.
值"黄金周"来北大这所非世界一流大学瞻仰朝圣的人吃了闭门羹,因为北大行使了它的"产权":非北大人不得入,除非你和北大人沾亲带故。里面正在讨论关系国运民命的军国大事,所以不能打扰?非也。有恐怖分子要袭击,所以采取措施确保安全?亦无。北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5,(3)
<正>法国《沙尔利周刊》遭到恐怖分子袭击,12人死亡。它被认为是对别人的宗教信仰进行漫画式讽刺而惹祸。于是,"他们是否有这样的言论自由?"引发争论。教皇方济各一世认为,言论自由是基本人权,但它也要有限制,侮辱别人的宗教信仰,或拿别人的信仰开玩笑,属于挑衅行为。英国首相卡梅伦不同意这个说法。卡梅伦说:"我认为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人们有权利冒犯他人的  相似文献   

6.
面对日益严峻的本土恐怖主义威胁,欧洲主要国家在2010年开始采取反恐怖主义极端化措施。各国政策在目标对象设定和实施方式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呈现出一种较为明显的反极端化"欧洲模式"。但这一模式并未有效遏制极端思想的蔓延,一方面是因为相关政策不再强调对恐怖分子个体成因的追问,导致个体层面的预防与干预失去了明确的目标和评判标准;另一方面是因为试图加强与穆斯林地方社群的合作的方式虽然弥补了个体预防的不足,但同时也强化了主流社会对于穆斯林"嫌疑群体"的认知,对反恐怖主义极端化工作的成效带来负面影响。"欧洲模式"遭遇的这两方面困境是我们判断欧洲未来恐怖主义发展趋势、参考借鉴解决相关问题的经验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199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不同文明对话的决议,并将2001年确定为"联合国不同文明对话年",这一主张得到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然而,就在开展对话活动之际,在美国发生了"9·11"恐怖暴力袭击事件,这使得"文明冲突论"沉渣泛起,一时间伊斯兰教徒成为恐怖分子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正>法国总统大选已然落下帷幕,"政治新人"马克龙组建新党独立参选并一举夺得总统宝座,成功登上政治权力的巅峰,成为真正的"超级黑马"。这一"奇迹"发生的真实原因是法国乃至欧洲政治生态与格局发生重大嬗变的深层折射。而随着新政府组建完成,马克龙总统未来内外政策的施政方向和前景,也必须要放到法国和欧洲政治生态与格局发生的重大深刻变化之中去考量。  相似文献   

9.
近来,欧洲政治风云急转向右,法国政坛也结束了三次左右"共治",传统右翼大权独揽.这一现象既与欧洲的大背景相关,但更重要的是法国政治本身的产物,尤其是与法国三次左右"共治"有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在欧洲一体化的历史上,2005年5月29日是一个黑色的日子,因为法国在这天举行公民投票,以54.8 6%对45.14%的多数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作为欧盟的创始国和核心国,法国在欧盟10国业已通过<欧盟宪法条约>的情况下第一个对欧宪说"不",这表明欧宪批准进程遭到严重挫折,势必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法国政局造成巨大冲击.在世人感到震惊和疑惑不解之际,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法兰西这样一个欧宪主要推动国里会发生"5.29"公投失败这场政治大地震呢?  相似文献   

11.
去年底一踏上美国国土,就感到美国变了。那 个从来毫无顾忌伸出铁拳打人的美国终于也尝到了挨打的滋味。同十年前海湾战争时期相比,一般美国人高枕无忧的神情已消失。恐怖分子防不胜防的自杀性袭击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种种问题,无时不困扰着美国的平民百姓。“9·11”的废墟已经清理,但清理不掉的是从此笼罩在人们心灵上的阴影。  相似文献   

12.
威武铁骑 20XX年夏,欧洲某国。据情报显示,一伙武装恐怖分子正准备翻越边境地区的山地潜入该国进行恐怖活动,这些人属于一个自称"游猎者"的恐怖组织,此前曾经在欧洲各地制造过几起重大的恐怖事件,恶名昭著。因此,接到情报后,该国国防部立即下令让其机动部队的一个机械化步兵营、一个特战小组和一个武装直升机连迅速前往围歼。 参加行动的机械化步兵营是一支有着很  相似文献   

13.
一、德国统一和"大德国梦"伴随着短暂时间内发生的东欧剧变,欧洲的均势天平忽然倾斜了,舆论界惊呼:新时代降临了"欧洲眩晕"的现象——连欧洲人自己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未来的命运将被引向何方。在令人难以招架的"眩晕"中,一个谁也不曾料到的因素——已被封存的德国统一愿望——竟然在一夜之间从某种臆测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法国《费加罗报》在年初首次告称:"德国统一已成定局,1990年是德国年,重新统一年。"正是在人们的心理还无法承受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6,(8)
正比利时布鲁塞尔3月22日早上发生爆炸案,目前造成至少34人死亡,逾两百人受伤。国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宣布对布鲁塞尔自杀式恐袭负责。这不由让人联想起,在去年11月巴黎恐袭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称"法国已经进入战争"。其实,发生在任何国家的暴力恐怖袭击,本质上是一样的。包括ISIS在内的极端组织"没有底线"的滥杀无辜使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暴恐袭击的牺牲品,这其中的"牺牲品"、"受害者"自然也包括极端组织成员的妻儿等亲人在内。扎克·易卜拉欣就是其中一个。扎克·易卜拉欣一直生活在恐怖与颠沛流离中,他的童年几乎是在恐怖主义的  相似文献   

15.
疯牛病在欧洲卷土重来 谁也未曾想到,曾于四年前肆虐英国的疯牛病去年又在法国"登陆",随后席卷整个欧洲大陆.这一马蜂窝是这样捅开的:2000年11月17日,法国一家医院承认,他们发现了一例可能因疯牛病而引发的克罗伊茨费尔特一雅各布氏病即人体疯牛病病例.  相似文献   

16.
“多少个时代过去了,生命本来是光荣的历程,却变成了一场可怕的经历,这一切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迄今为止人的生存完全被恐怖所笼罩。”(房龙,1940)如今,恐怖活动再一次得逞。它让全球商业中心之一的曼哈顿残垣断壁,让成百上千的商界精英无辜丧生。美国总统布什说:“我说过这是21世纪美国遭遇的第一场战争,看过现场之后,我更确定我没有说错。”在美国遭到恐怖分子袭击事件发生之  相似文献   

17.
2004年西班牙马德里爆炸案、2005年英国伦敦地铁爆炸案、2010年和2011年俄罗斯莫斯科地铁机场连环爆炸案以及2011年挪威奥斯陆爆炸枪击案等清楚地表明,当代欧洲已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重灾区。当代欧洲恐怖主义具有伊斯兰主义、种族民族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的重要特征。尽管欧洲国家采取系列反恐措施,当代欧洲恐怖主义遭受沉重打击,但由于欧洲恐怖主义根基未除,恐怖主义袭击依然存在,而且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欧洲各国要彻底解决恐怖主义袭击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恐怖分子正是利用了印度和周边国家间的利益纷争和矛盾才能祸害一方长达半个世纪。据《印度教徒报》报道,10月2日,印度东北部相邻的阿萨姆和那加兰两邦接连发生数起爆炸和枪击事件,共计造成约45人死亡,150人受伤,其中包括大量妇女和儿童。3日、5日,在数个不同地点再次发生武装袭击和爆炸,又有多人伤亡。事件发生后,印度官方和媒体普遍认为,这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是由长期困扰印度中央政府的两个主要的恐怖主义组织--博德兰民族民主阵线(NDFB)和阿萨姆统一解放阵线(ULFA)所为。  相似文献   

19.
欧洲的出路     
欧洲想要走出危机,德国和法国的态度成为关键。假如它们继续将危机表述为好逸恶劳的南方人揩勤劳节俭的北方人油,那么出路缺缺。从长期看,欧盟国家需要彼此更加相像——假如它们真的想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话。紧缩在欧洲似乎已不再时尚——至少眼下如此。欧盟给了西班牙、法国和荷兰更多的时间使其遵守欧盟不超过GDP的3%这一财政赤字上限。甚至德国政府官员如今也承认,除了财政紧缩外,还需要其他手段重振欧元区外围经济。据欧盟委员会,"其他手段"指的是结构性改革:放松裁员限制和其他劳动力市场规则、使封闭性职业(译注:  相似文献   

20.
2005年5月29日,法国公投否决了欧盟宪法,法国人这样做是对新自由主义和美国霸权说“不”。欧盟宪法是新自由主义性质的,它推动劳工从东欧穷国向西欧自由流动,这有利于大资本降低劳动成本。而法国传统上是具有鲜明的政府保护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如公民福利较多)色彩的国家,欧盟宪法被大多数法国人看出是在走向无任何束缚的新自由主义放任市场政策,因此大多数法国人对它投了否决票。这是新自由主义在欧美迄今受到的最大最公开的打击。欧盟宪法被法国否决也是因为法国要对美国霸权说“不”。法国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欧洲追求独立和自主运动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