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学者、国际马克思大会社会主义学科主席托尼·安德烈阿尼在法国《思想》杂志(季刊)2005年第1期发表了《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一文,对西方媒体制造的中国必然向资本主义演变的舆论以及萨米尔·阿明等学者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批驳。他指出,西方的舆论制造者掀起了媒体大合唱:中国正在迅速走向资本主义。中国的公有制和社会主义正在消失,只剩下寥寥几个陈旧的国有企业,而且这些企业也将要私有化。中国共产党的一党专政不可能持久地与经济体制的转变并存下去。中国社会主义的怀疑论者,例如萨米尔·阿明认为,中国的市…  相似文献   

2.
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到底原因何在?对中国的影响如何?为什么中国也会受到冲击?中国在这次危机中的表现如何?世界及中国究竟应如何应对?这些都是当前全球政界、学界乃至平民百姓都在用不同方式予以讨论的问题.作为一名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为研究任务的老学者,我也十分关注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思考与国内外学者交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占统治地位的现代化理论将第三世界的不发达归因于这些国家资本主义体制建设的迟滞和不完善。而那时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如欧美的共产党的观点)又把拉丁美洲归为“半封建性质的”。弗兰克当时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拉丁美洲从一开始就是在资本主义的框架中即作为中心资本主义国家的外围而被构造的。阿明当时正着手分析,在全球规模积累的需要下,亚非如何被纳入资本主义体系并必然产生财富和权力的两极分化。1972年在墨西哥的拉美社会科学大会上,弗兰克和F.H.卡多佐、阿尼瓦尔·基哈诺等提出了“依附理论”的最初形态。他…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的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升空后,国际社会侧目相看。然而对中美潜在的太空冲突的讨论也早已在讨论之中,甚至“中国太空威胁论”也开始初露端睨。下文深入分析了中美两国各自的太空利益、可能陷入竞争的根源以及进行合作的局限性,并提出了避免太空冲突的政策建议。我们必须要指出的是,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还刚刚起步,和平利用太空,是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一个基本原则。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中国发展外空技术完全是为了和平利用外空,中国一向主张太空的非武器化,认为防止在太空进行军备竞赛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中国愿与各国在和平利用外空方面开展各种有效合作。中国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参加任何形式的外空的军备竞赛。从下文中我们看到了美国学者的一种代表性观点,特编译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阳敏  姚洋 《南风窗》2007,(15):52-56
1979年4月,《读书》创刊。其后28年,这本小小的杂志不时掀动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无论是创刊号上的名文《读书无禁区》,还是10年来讨论诸种中国问题乃至重构世界图景。在它努力为社会发展拓清思想道路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思想与知识界种种纷争的活化石。2007年7月,负责《读书》长达10年之久的汪晖、黄平卸任。一月以来,种种不同渠道的声音和消息四处传播。当本不该是"新闻"的正常内部人事调整不期然成为知识界人人关注的"新闻事件"时,《读书》再一次显示出它在当代中国思想版图上的重要位置。而在本刊记者试图避免纠缠于单位人事纷争与知识界派系纠葛,努力通过多元视角,还原10年以来《读书》与中国思想界流变之关系时,却发现"《读书》事件"之为"新闻",它的价值可能正在钱理群先生提出的问题:"我们所有的知识分子,不管我们原来是什么派,现在都共同面临着体制的扩张和官僚化,这是对我们的自由空间的挑战,我们要共同来面对!"《读书》随着陈原、沈昌文、汪晖3位主编所处的时代变迁而变。无论今后《读书》往何处去,陈原先生"解放思想,开动机器"的办刊宗旨,乃至"切中时弊"的刊文理念,都当是所有曾受益于《读书》的读者最真实的期待。  相似文献   

6.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学习和研究国际关系理论?如何学习和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理论、历 史和现实在国际关系学中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把握这三者之间的平衡?本刊特别刊 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袁明教授、张小明教授和李巍同学的电子通信,听听他们对这个问题的 讨论,也希望借此激发各位读者对理论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23)
正汪晖这一代学者,跟传统文人的书斋生涯和现代教育的规训体制所最重要的不同,就在于他们都做过工人、农民或军人,每个人都跟土地、跟底层社会紧密相关。如果把进入大学读书,视作学术生涯的起点的话,那么汪晖从事人文思想学术研究工作,到今年为止,已经有了整整40个年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应北岛策划的视野丛书之邀,汪晖在中信出版社推出了自己的随笔集《颠倒》。正如汪晖在书中的同名随笔《墓园·颠倒》里讲述的那样:"颠倒"一词含义极为丰富,既可表示上下之间的倒置,也可以暗喻失序和混乱。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对中国道路的现状、发展、问题和未来进行了新一轮的深入研析。学者们从各自的经验和角度出发,讨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道路的关系、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及其影响、未来中国道路的发展等问题。因立场和看问题的方法等存在不同,虽然随着中美交流的增多拓展了美国学者对中国发展和中国道路的视野和认识,但这些观点实际上仍然带有不少固有的偏见、刻意的扭曲甚至是恶意的攻击。与此同时,美国学者内部也在不断变化和变动,甚至出现了两极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历来是众多学者讨论的问题,这两者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两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笔者的主要观点是主张国家权力应该略小于公民权利,而且本文将主要从两者的对比中来论证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日本是对中国研究最深入的国家之一。中国研究在日本的区域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中国政治又一直是日本的中国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近些年中国在政治方面进行的改革更吸引了日本众多学者的目光,他们非常关注中国政治的发展,有许多优秀的成果问世。作为重要的邻国,我们不应忽视日本对中国政治的研究,因为这些研究中的许多观点直接影响了日本政府对中国的看法,从而决定了日本对中国的外交和战略决策。了解日本如何对中国政治进行研究和如何看待中国政治的发展,做到知己知彼,必将为我们的外宣和对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就日本…  相似文献   

11.
萨米尔·阿明作为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并不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更正确、更先进,而且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也存在一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本文从"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中心—外围世界体系与经济全球化""当今时代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民主"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了萨米尔·阿明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观点的差异,进而指出:资本主义并不能与帝国主义画等号;中心—外围格局其实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民主的性质取决于经济基础,因此民主并不是普世的。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学者对社会主义国家阶层或阶级关系的讨论,涉及到对过去的苏联社会主义体制时期、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以及市场经济转型时期阶级或阶层关系的观点与学说。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是一个阶级社会,以及当前在中国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又重构了怎样的阶级或阶层关系的问题,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具有争议的观点与学说。究其争论的根源,在于这些学说引...  相似文献   

13.
2011年6月,埃及左翼学者、第三世界论坛理事长、替代道路世界论坛主席萨米尔.阿明委托本刊发表其最新写作的文章《2011年:阿拉伯之春?》,认为穆巴拉克政权放弃了独立工业化努力,取消了社会平等和和谐的政策,支持反动的政治伊斯兰而全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加入WTO后的经济互动关系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入世谈判取得重大突破,海峡两岸加入WTO进程进入倒计时,入世后两岸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将呈什么样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备受世人的注目;两岸应如何把握入世带来的新机遇,趋利避害,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经济关系的正常发展,更是海峡两岸及港澳和海外学者广泛讨论的议题。本文拟从分析当前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现状入手,着重探索入世后两岸经济互动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恢复性司法是司法哲学的变革,其关注的重点不是加害人的行为是否违法、是否应该受到惩罚,而是对人及其关系包括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及如何修复这些伤害。通过介绍和讨论国外恢复性司法的起源和发展、主要操作模式及其效果评估等,在探索恢复性司法在中国的文化基础及实践传统基础上,笔者系统总结和提炼了中国为什么要引进现代式的恢复性司法的原因,同时通过讨论中外恢复性司法的异同及国内恢复性司法进一步发展的若干问题,并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更加清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如何面对中国的崛起,正在成为世界国际关系中的聚焦点之一。中国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走这条路?特别是发展什么样的军事力量和如何使用军事力量,已经不单纯是中国内部的事情,它必将对世界战略力量对比变化,对国际关系格局演变走向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美刊《每月评论》2006年12月号刊登了国际著名左翼学者萨米尔.阿明题为《超越自由主义全球化:更好还是更糟的世界》的文章,论述了超越当前世界格局的必要性。认为由于全球的反资本主义力量当前陷入后现代主义(如在欧洲)或宗教、种族主义和传统文化主义(如在第三世界),它们根本无法改变当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作者提出了改变这种状况的四点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美国所预测的世界未来美国对2020年的世界的预测没有想到,被称为“达沃斯计划”的自由主义全球化原则可能遭到质疑。这是因为美国及其盟友认为,这些原则完美无缺,因而不可能有…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0月22—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百余位中外学者就“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回顾和历史经验”、“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和“21世纪与社会主义中国”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本刊将把外国学者提交大会的论文或发言稿译介给读者。本期介绍三篇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南书房     
《南风窗》2010,(1):104-104
<正>《中国模式》潘维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11月版此书被认为是学界对"中国模式"这一热门话题进行学术总结的重要尝试。厚达630页的论文集中,囊括了温铁军、胡鞍钢、王绍光、强世功、李强等16位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的分析文章。主编、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俄罗斯学者对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及其实现手段和未来前景的解读,这些解读主要依据中共中央相关文献资料和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其中很多观点比较合理,对于我们切实、有效地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不无启示和裨益,而有些看法则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需要加以分析和辨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