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18年11月爆发的法国"黄马甲运动"已延烧至今,短期内仍无平息的迹象。学界对其评价不一,但经常将其与1968年"五月风暴"类比。本文认为,"黄马甲运动"反映的似乎不是法国民粹主义的泛起,而是代议制民主的危机:作为这个制度支柱的各传统政党、工会、主流媒体等政治中介物,未能及时体察民意、整合民意、将民众的诉求引导到正常的代议制机制中进行回应处理,而是一如它们在"五月风暴"中的作为,游离在运动之外,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政治功能。"黄马甲运动"是否标志着法国政治生活的一种新形式、代议制民主的一种补充乃至替代,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
熊培云 《南风窗》2008,(10):76-79
拒绝暴力和流血是"五月革命"各方的共同底线。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如果法兰西要继承其"革命"传统,那么1968年5月可被视为法国革命的新起点。或者说,"六八底线"才是1968年5月运动留给世界的最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3.
<正>中日关系正处在趋缓走暖的趋势中。应该在这种趋势的政治行程中来定位"安倍谈话"。一个已实现以及或可能实现的中日关系趋缓走暖的政治行程表是:一、2014年11月10日,在中日达成四点原则共识的基础上,习主席应约与安倍首相会见,使两国关系持续两年多的空前严峻局面终于迎来重要转机,"习安会"还对推动中日之间开展各个级别、部门、领域的对话乃至地方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一、苏东社会主义的终结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给欧洲的政治图景带来了深刻变化。苏联体制的崩溃将共产主义从苏联模式中解脱出来,并再次揭开了工人阶级寻求自身解放的序幕。然而,结构性的政治剧变和经济转型引发了全球范围内资本主义力量的再次崛起。欧洲反资本主义力量面临着巨大压力:组织和领导社会斗争变得越来越困难,整个左翼在意识形态上丧失了1968年之后在关键领域所拥有的支配性地位。  相似文献   

5.
寒漠 《南风窗》2012,(18):96-96
"一般来说,政治处理的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事情。与之相比,伟大的宗教则通常声称它们有权利统治全部生活。"彼特沃克在《弯曲的脊梁》一书中,继续将无所不包的极权主义运动置于宗教视域中考察,他所提醒的是这样一种反观:极权政治与宗教的竞争,可能是源于政治在群体性精神渴求与权力结构中的宗教变体身份。  相似文献   

6.
围绕"民主政体为何存续或垮台"这一经典问题,文章对1945年至2005年间的拉丁美洲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民主政体垮台的原因、有利于其存续的因素等问题。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是:其一,政治行为体的政策激进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民主政体垮台的危险;其二,如果政治行为体对偏好民主有规范性,民主政体远不可能垮台;其三,一个更民主的地区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民主政体垮台的可能性;其四,结构因素对1945年至2005年间拉美的民主稳定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通过集中分析澳大利亚绿党在2010年大选中的竞选表现及其结果(尤其是在堪培拉特区),探讨它在何种意义上已经或可能成为联邦选举政治中的"第三政党"或现实政治中的平衡力量,并依此对澳大利  相似文献   

8.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及行动是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危机方面的主动作为,意味着技术系统、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的脱碳变革。大规模"碳中和"行动通过地理因素、外交政策对地缘政治产生深刻影响。当前,部分"碳中和"行动已产生显著的地缘政治效应:"碳干涉"频繁出现,碳边境税或将出台,以天然气和氢能为重点的能源贸易新格局正在形成,大国强化了对关键矿产资源的控制,区域电力一体化在多地兴起。整体上,"碳中和"行动对地缘政治产生非线性影响,既创造了合作机遇,又具有驱动权势扩张、引发资源竞逐和规则对冲的破坏性影响;碳元素的地缘政治角色凸显,相关议题的能见度迅速提升;空间维度的作用不断强化,地缘政治正产生新的权力想象;人类世现实主义的政治逻辑业已出现,大国政治特征更加突出。在中美欧的气候治理合作中,"碳中和"未必会成为促进大国关系向好、塑造良性互动的契机,其所引发的地缘政治变动可能加剧大国博弈。  相似文献   

9.
尽管印共(马)有成绩,它的政治前途还是不清楚的。甘地夫人的阴影沉重地笼罩着印度政治,现在的政治联盟显现出极度的紧张和裂痕,而且,印度邦一级政治是众所周知地不稳定。此外,印共(马)可能被它自己内部的问题所折磨。尤其是印共(马)试图表明"我们能够治理得更好"那种形象,可能挫伤党内激进分子的情绪;它决不会使受"革命主义"狂热影响的城市青年感到鼓舞。党内核心争论的要点之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的问题:是否议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30年是日本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转型的时期。从政治发展的宏观过程来看,这一转型经历了三大转变,即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从"经济中心主义"向"政治中心主义"转变,国家发展模式从"国家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国家发展战略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转变。从政治发展的微观角度来看,则经历了从"五五年体制"、"八六年体制"到"九六年体制"的转变;政党结构从保守与革新对立模式转向保守模式。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政治意识形态及政党均走向趋同化。目前,日本新的国家发展模式尚未最终定型,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型仍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撞船事件和2012年日本"购岛议题"使得中日关系紧张气氛持续升级。不同于2005年前后的"政冷经热",现阶段中日关系已对贸易关系产生了显著冲击。对此,我们基于内生结构断点的方法,以2008年第二季度、2010年第三季度为分界点,将2002—2012年中日政治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在此期间,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经历了三种状态:较弱、无影响、显著影响。第一阶段,由于政治关系的影响较弱,经济上的有利因素容易抵消政治的负面影响,因此表现出了"政冷经热"。在第三阶段,政治关系恶化对贸易的影响显著强化,同时经济指标走弱,由此出现了"政冷经冷"。结果还显示:由于双边关系紧张,2012年中国对日本出口潜在损失313亿—318亿美元,日本损失为368亿—379亿美元,高出中国近20%。  相似文献   

12.
近一段时间以来,以反对政府改革传统福利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抗议风潮在多个欧洲国家同时爆发并持续升级、激化,并有引发国内政治危机的可能,这引起欧洲各界及世界各国的极大震动.法国政府的"首次雇佣合同"法案招致全国持续不断的抗议活动,且愈演愈烈,学生和工会组织已经两次发动上百万人参加抗议活动,这是法国去年10月经历了1968年以来最严重的社会骚乱后的又一次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3.
张洪彬 《南风窗》2011,(21):96-96
不少人把民主等同于选举代表。这种熊彼特式的看法,历来批评不断。卢梭早就批评过:"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王绍光嘲讽代议制民主只是投票选出主人的"选主政治",也可谓一针见血。在政治冷漠席卷全球的今天,这些批评就尤其值得认真对待。然而,在现代社会提倡直接民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现代民族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根本不可能聚集到一起议事。代议制几乎是唯一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初选阶段,"桑德斯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自那时起,"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左翼政治现象与社会运动在美国获得迅猛发展,它既带有美国左翼运动常见的平民主义特征,又具有独特的政治思维与策略。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日益严重的经济不平等是"桑德斯现象"和"民主社会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而这场社会运动为美国年轻人与民主党选民对资本主义和特朗普政府厌恶情绪的爆发提供了一次契机,可能加速民主党意识形态的左转。但它也必须面对美国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对劳工运动的消解作用,以及当今两党建制派和右翼行动主义者的反对与阻挠。  相似文献   

15.
打造金融中心也要靠政治,"在当今国际金融领域的竞争中,政治家的决定性作用可能不亚于金融家。"中国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在欧债危机背景下,反精英、反建制、反官僚的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对欧洲国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冲击。欧洲民粹主义政党崛起的直接原因是欧洲很多人对"共识政治"状态下的主流政党失去了信心与信任,深层原因则是20世纪80年代后"自由资本主义"回归欧洲引发的社会反弹。在欧洲选举政治框架中,民粹主义政党上台后一般都会趋于"主流化";同时,主流政党也会吸收很多具有民粹主义色彩的政策主张。欧洲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对西方意识形态、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生命政治和犬儒主义是福柯晚年对新自由主义治理术展开批判的两个主题。福柯在《生命政治的诞生》中对这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新自由主义治理术的本质就是将国家的合法性奠基在经济之中,通过经济的原则来进行治理。新自由主义治理术对经济人的塑造就是生命政治,经济人是主体与治理的接触面,是由经济原则支配的。经济人因受制于经济原则,又陷入不由自主的命运之中。与此同时,它的选择与行为又符合经济学的合理性构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犬儒主义。生命政治和犬儒主义是后1968时代激进理论的两大主题,它揭示了革命主体消解的艰难状况。  相似文献   

18.
河北师范大学的张骥教授在2003年出版<文化与当代国际政治>之后,2005年又推出新著<国际政治文化学导论>.该书可以说是国际政治学领域的创新之作,体现在:其一,该书尝试创立一个新学科.在该书第一章,作者提出了"国际政治文化学"的概念,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文化因素在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以及这种作用和影响的一般规律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11月26—27日,第九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外交与国际关系的新疆域、新趋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副主编张小明教授主持开幕式,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政治  相似文献   

20.
越南战争最高潮发生在1968年初,越共游击队精心组织了对"西贡环形圈"的进攻。这是一场多点开花的战役,一场接着一场,一战套着一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