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保罗 《南风窗》2013,(17):69-71
让保险资金的投资有效披露,减少投资过程中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输送,唯有如此,才能降低保险资金吃下"有毒资产"的几率。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保险业的资产规模约为银行业的1/20,这决定了保险的"系统重要性"远不及银行。但这种悬殊的积极效果是,保险业的改革不用像银行那样斟酌缓行,这也  相似文献   

2.
谭德波 《南风窗》2012,(2):68-70
2011年,实体经济的低迷让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显得特别的"硌眼",金融业利益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割裂又加深了。中国银行业到底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在2011年年末在一次公开论坛上的发言是个楔子,公开揭示银行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矛盾的另一面。砍掉银行坏账,搞公司化改革,同时监控系统性风险,一度是中国金融体系的头等大事。但实际上,银行蚕食实体部门利润,挤压其他金融形式生长空间,导致金融体系"畸形"发育,这个议题却长期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尤其有必要反思银行业在过去两年大规模信贷扩张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22)
正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银行业正面临着不小的困境。当然,换个角度看,也可以说银行正面临着转型的机遇。按照银监会相关数据,截至2016年6月末,银行业资产总额21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为1.81%。同时,不良贷款的规模也创下了11年来的新高。这几年,银行业因为利润总额过高,被质疑为蚕食实体经济利润。随着经济增长放缓,银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唐纳德.布里恩执教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文章属加拿大亚太基金会资助的研究项目。文章提出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三个指导原则,分析了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也指出了中国银行改革可能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导言:经济改革背景下的中国银行全  相似文献   

5.
基于风险视角的商业银行行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行为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在运营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①。从现有金融体系的结构和运行特征来看,我国金融系统的绝大部分资源都是靠银行系统来汇集和配置。商业银行不仅仅是分配资源的商业力量,更成为宏观经济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决定性环节。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就始终是政府、理论界和业界极其关注的热点话题。当前,综合经营与分业经营的争议以及金融控股集团的悄然兴起,恰恰反映了理论准备的不足和指导思想的紊乱,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高企、股份制银行面临规模扩张与资本有效补充机制缺失的…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8)
正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最初几年,中国曾兴起过一轮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和企业"债转股"的狂潮。正是这一轮大改革、大博弈,让中国的银行业得以"轻装上阵"。但如今,时过境迁,债转股这个"老办法"是否真的还会行得通?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来逐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在之后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李克强再次提到了债转股。两会期间,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也表示,银行"债转股"还在研究中,需要经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和技术准备才能推开。  相似文献   

7.
谭保罗 《南风窗》2013,(25):64-67
流动性不足一直是现代银行业出现兑付危机的重要原因。中国银行业存在着严重的贷款结构性问题,中长期贷款集中,流动性问题更趋突出。10几年前,超过20%的不良率让中国银行业一度被外界质疑为"技术上早已破产"。因此,尽可能降低银行不良率,成为了中国政府重塑金融体系的主要任务。从2003年年末至今,在资产规模迅速膨胀的同时,中国银行业的不良率从17.8%下降到了最低为0.9%的水平。但事情正在起变化。从2011年第三季度末"触底"开始,银行业不良率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4,(15):18-18
日前,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调查结果冠示,2013年,全球1000家大型银行利润达9200亿美元。中国主要银行的税前利润总额为2920亿美元。占银行业全球利润的32%。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以及中国银行是中国盈利最多的4家银行。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机构过于集中,中小金融机构不发达。最为根本的是要在金融体系上加快改革,发展一些能够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银行。  相似文献   

10.
陈窈 《工会博览》2009,(12):26-26
中国银行制度改革使得我国银行实现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基本分离,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银行监管和宏观调控部门居于核心地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其巨大的市场份额成为银行体系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实力大大增强,在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进入新的时期,在继承前期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需进一步深化和加强。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深化改革涉及面广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持续了25年的中国经济改革,焦点现在都聚集到了金融上。“穷则思变”的“穷”细细梳理一下,2005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重大新闻,竟无一不与金融相关四大国有银行为上市积极准备,中央政府拿出高额现金冲销银行业的坏账: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控制房地产泡沫,央行利率成为调控的  相似文献   

12.
岳彩周 《南风窗》2013,(9):66-69
政府可能正通过严格监管而不是调整利率和准备金率来放缓信贷扩张的步伐。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都已经组织团队研究影子银行的问题,现在大幕只是刚刚拉开。新春伊始,乍暖还寒。通胀探头,经济回升基础尚未牢固之时,一场对影子银行的整肃开始了,而首当其冲的是银行业的人民币理财业务。3月27日,被称为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业务最强监管政策出台,这份银监会第8号文件名为《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8号文"),其对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非标准化  相似文献   

13.
按照2005年6月17日和7月1日分别签署的认购协议,美国银行(原译作"美洲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近日完成了所购中央汇金公司持有的中国建设银行股份的首次交割,汇金公司共收到39.66亿美元的购股款,其中:美国银行支付 25亿美元,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支付14.66亿美元。此次交割完成后,美国银行和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建设银行9.0%和5.1%的股份。 2005年8月31日,中国银行和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经过谈判达成协议:淡马锡将通过其下属的全资子公司亚洲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投资中国银行31亿美元,购买10%股份。淡马锡还承诺将在中国银行公开发行时再认购5亿美元的股份。此前,中国银行于8月18日与苏格兰皇家银行签署战略投资协议,苏格兰皇家银行同样将出资总计31亿美元,购入中国银行10%的股权。 2005年9月,媒体报道,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和美国运通联合出资30亿美元购买工商银行 10%的股份。问号出现了随着中国金融业全面放开的时间越来越近,随着外国资本纷纷进入国内银行业,国内银行业改革的重要性更是凸现,无论是对国内银行改革连连出台新规,还是财经媒体对国内银行改革频频报道,都不仅显示着国内银行业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也显示着国内银行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进展与变化也预示着国内金融业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4.
江顺 《法制博览》2015,(7):148-149,147
步入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也促使银行业发生着深刻变化,让银行从传统柜台业务中转变出来,逐步将银行业务进行信息化、数字化和电子化的变革与创新,于是网络银行就此诞生。网络银行作为一种新生领域,与传统银行风险可控的流程截然不同,特别是网络环境下资金流、信息流都处于开放交互的公共平台上,要防范网络银行风险,可以说意义深远、关系重大。要防范网络银行的监管风险,必须要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对策,才能从制度上筑起法律屏障,维护网络银行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本文针对网络银行的情况和特征,梳理了网络银行中存在的风险要素,并针对这些要素提出了抵御风险完善法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进程,越来越 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开展业务。 银监会2004年4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 示,已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4家外资银行 在我国设立了192家营业性机构,其中88 家已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在华外资银行 的资产总额已达495亿美元。 毋庸置疑,伴随中国改革的纵深推进 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已 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近段时间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发 生的诸多事件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谜团, 让人们在始料不及的惊讶之余,不免进行 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吴联栋 《法制博览》2021,(4):169-17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在金融法制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建设,在此背景下,银行协助法院执行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但近几年来,时常出现银行未协助执行义务或者执行不合规的情况,导致银行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因此研究并了解银行在协助执行业务中的问题有着较强的必要性,本文通过研究认为,银行需要从银行法务部工作机制、对接准备工作以及...  相似文献   

17.
岳彩周 《南风窗》2013,(15):75-77
银行资金超配房地产是因为只有房地产才可承受已达百分之十几的融资成本。这既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2013年上半年,中国的银行业既体验到了赚快钱最后的疯狂,也尝到了走到墙角的滋味。十年一觉,梦醒时分银行业忽然发现,粗放增长、躺着数钱的日子正渐行渐远。而盘活存量,从存量中千  相似文献   

18.
物流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物流银行业务从狭义角度讲,是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物流产品质押为授信条件,运用较强实力的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公司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银行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从广义的角度讲,物流企业资金运营及银行为其提供的金融服务都可称为物流银行。  相似文献   

19.
自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以来,台湾当局为适应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岛内金融业实施了以“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为政策方向的改革,逐步实现了利率自由化,并开放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建立货币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发展外汇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等,使岛内经济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受创较轻。但这些改革措施并没有解决台湾金融体系的根本问题,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岛内金融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金融危机的阴影挥之不去,台湾当局正从健全金融法制等措施入手加大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20.
台湾银行业十分关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为大陆银行更好开展小微金融提供了借鉴。据此,本文探讨两岸银行业小微金融的合作模式及如何开展合作。首先,本文分析台湾银行业在大陆的投资布局,认为台湾银行投资大陆以开设分支机构为主。其次,本文从技术合作、业务合作和股权合作三个角度探讨两岸银行业小微金融合作模式,并以路桥为例探索两岸银行业小微金融如何开展合作。最后,本文提出推进银行业小微金融合作应采取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