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此次德国大选默克尔虽然获胜,但两大执政党遭遇了严重的选民流失。德国另类选择党支持率则激增7.9%,成为战后首次进入德国联邦议院的民粹主义政党。社民党宣布不再参与组阁,成为最大反对党之后,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将面临异常艰难的组阁谈判。另外,德国目前内政、社会、外交方面的隐忧日显,默克尔第四任期充满挑战,德国和欧洲未来的稳定面临威胁。  相似文献   

2.
德国对非政策是默克尔政府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默克尔政府而言,非洲不仅是德国发挥"大国作用"的重要依托,来自非洲的资源也是德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非洲近年来的难民危机和恐怖袭击更是清晰地表明,非洲的稳定与德国安全繁荣密切相关。从走势上看,默克尔第四个总理任期的德国对非政策将继续重视联合国和欧盟等多边框架,在注重加强对非经济合作的同时大力开辟新能源和气候保护等新兴领域。此外,遏制非洲难民潮将成为默克尔新一任期对非外交的重中之重。从默克尔首次就任总理以来对中非关系的态度上看,前后经历了从批评到相对温和的转变。展望其新的任期,只要中德双边战略关系不出现大的波折,德国对中非关系谨慎温和的立场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时静 《当代世界》2021,(11):43-47
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德美关系迅速回暖,逐步回归盟友"常态",成为跨大西洋合作重启的重要标志.德美关系的新变化反映出当前形势下两国对外战略的新考量,折射出德国国内政治演变的新态势.2021年9月,德国举行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正式开启"后默克尔时代",并由此翻开德国和欧洲政治的新篇章.在此背景下,德美两国拉响了"后默克尔时代"关系调整变化的前奏,亦将对未来欧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期,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了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虽然构想依然是旧事重提,但也可以被视为当前欧美联盟关系进行调整的新动作.是什么原因促使默克尔再次重提曾经被"遗弃"的构想,构想的前景又将如何?这是人们所关注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一、德国统一和"大德国梦"伴随着短暂时间内发生的东欧剧变,欧洲的均势天平忽然倾斜了,舆论界惊呼:新时代降临了"欧洲眩晕"的现象——连欧洲人自己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未来的命运将被引向何方。在令人难以招架的"眩晕"中,一个谁也不曾料到的因素——已被封存的德国统一愿望——竟然在一夜之间从某种臆测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法国《费加罗报》在年初首次告称:"德国统一已成定局,1990年是德国年,重新统一年。"正是在人们的心理还无法承受  相似文献   

6.
张纲纲 《南风窗》2012,(13):68-70
德国和法国这两个欧元区最重要的国家在如何解决欧洲债务危机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这不得不让人思考到底什么是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济世良方:紧缩财政,还是刺激增长?抑或二者并重?奥朗德当选法国总统后,呼吁在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问题上要尝试新思路,主张刺激经济增长。他声称要与德国重新磋商现行的紧缩财政对策,在紧缩财政和刺激增长中间谋求一个折中的方案。德国总理默克尔虽然表示会张开双臂欢迎法国新总统,但同时强调已经达成的关于欧债危机的各项政策必须受到尊重。言外之意很明显:德国人认为紧缩财政是欧债危机的最佳出  相似文献   

7.
何谓欧洲传统的德国问题?根据国外学术界的看法,那就是如何解决德国在欧洲的适当"位置"问题。几百年来,"德国人曾有的国家形式从来不是由他们自己独立决定的,而是由他们和他们的邻国决定的。"从近代到现代乃至当代,德国问题的状况基本上都反映了欧洲国际关系的状况。本文拟从"历史脉络"中寻求"时代脉息",对欧洲传统的德国问题作一粗浅的论述,冀能有益于更全面深刻地认识当今的德国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储昭根 《南风窗》2007,(24):82-85
在欧洲持续右倾化的带动下,美欧关系在今年底达到近年来的高潮。与此同时,因默克尔推行"价值观外交"及欧盟对华贸易赤字不断膨胀,中欧关系开始生变。  相似文献   

9.
赵柯  李刚 《当代世界》2019,(1):33-38
随着德国总理默克尔卸任基督教民主联盟党主席,她将逐步淡出德国的权力中心,但其留下的政治"遗产"更多地会被继承和修正,而非被颠覆性的抛弃。"后默克尔"时代的德国在内政方面将会重点聚焦于重建"共识政治",维护社会公正,发展"数字经济";外交领域的优先议题是继续推动欧元区的改革,确保欧元区经济金融的稳定。美国仍是德国在欧盟之外最重要的伙伴,跨大西洋战略同盟关系会进一步稳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2009年德国大选年形势和特点的多角度分析,探讨了大选结果对德国政局、政党体系和选举政治的影响以及默克尔领导的中右翼政府的政策走向.认为选举结果的意义在于:巩固了稳定的"五党并立"政党体制,呈现出多种新型的政治联盟的可能性;社民党选票大幅下跌,宣告了"新中间道路"的终结以及社民党漫长的复兴之路;默克尔蝉联总理职位,联盟党与自民党结成中右政府上台执政,预示着中右翼保守主义得势将是今后四年政府政策发展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11.
章生 《南风窗》2012,(13):78-79
欧债危机不过是场"富人的危机"。倘藏富于民,纵国家负债,也不会伤筋动骨。欧洲最怕的就是中国人把他们的技术拿走,然而新技术领域恰恰孕育着中欧最大的合作空间。法国新总统奥朗德是抢镜高手:他在被雨淋雷击、红地毯上踩到默克尔之后,又因劲爆对华言论引发热议。法国记者埃里克·迪潘5月的新书披露了奥朗德在3月20日午餐会上的表态:"问题在于中国人,他们在货币、研究等一切事情上欺骗";碍于许多法国大公司都与中国签订合作协议,法国才没有对中国产品采取强硬立场,德国在中国也有很多利益,但  相似文献   

12.
南方朔 《南风窗》2013,(22):94-94
平庸过日子,不惹大麻烦,不去碰根本问题,把一切问题都推给过去和未来,得过且过,已成了当代的全球趋势。平庸的政客正在创造着平庸的时代。最近德国联邦议会大选,现任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得票率41.5%,比上次大选增加了7.7%,而在席次上,则得到311席,比上届多出了72席。自欧债危机以来,欧洲已垮了12个政府,只有德国的联邦政府不但未垮,反而更加成长,默克尔  相似文献   

13.
杨解朴 《当代世界》2014,(11):21-23
<正>2014年10月,李克强总理出访欧洲三国,德国是他此次欧洲之行的第一站。访问期间,李克强总理与默克尔总理共同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双方签署50项商业和政府间协议,双边贸易与相互投资及技术合作协定总额达181亿美元,共同发表以"共塑创新"为主题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在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两国着力发展创新伙伴关系。就此,"创新"成为发展中德关系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在德国2013大选年来临的前夕,联邦议院左翼党党团副主席莎拉·瓦根克内希特(Sahra Wagenknecht)在接受《明镜周刊》的采访时声称,她支持上世纪50年代基督教民主联盟政治活动家、著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奠基人路德维希·艾哈德(Ludwig Wihelm Erharg)所提出的"大众的福利"的主张,并且批评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等人背弃了这一主张。本文  相似文献   

15.
正互联网的发展使工业与信息产业不断深度融合,德国敏锐地率先提出工业4.0计划,拉开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幕,推动了制造业的世界竞争。谁能率先实现,谁将引领世界!2015年是中德"创新合作年",10月29—30日德国联邦总理默克尔第八次访华,"创新"成为重要的议题。在默克尔访华前夕,中国国家工信部与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就中国与德国在"工业4.0"领域的相关合作达成协议。这表明德中两国将在高科技  相似文献   

16.
欧洲分裂?     
时隔17年,法国很可能再度发生政权更迭。若萨科齐成为法国30多年来第一位没能连任的总统,不仅是"高调法国"的失败,也是欧洲经济危机下"法德联姻"的失败。欧盟两大支柱分裂的苗头,不是始自今日。早在2008年春,萨科齐就推动建立伦敦-巴黎轴心,试图以之取代戴高乐和阿登纳建立的法德联盟;而德国的默克尔女士,则搅黄了法国以地中海为中心的"拉丁帝国"梦。但一场欧债危机,又将  相似文献   

17.
欧阳晨雨 《南风窗》2013,(20):74-76
一边是自己的声望日隆,一边是羽翼渐去、对手做大。作为德意志的掌舵人,默克尔渴望的不仅是一场个人选举的胜利,更需要为本党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和一针强心剂。9月22日大选迫近,德国全境的草坪、街牌以及其他公共场所早已展开一场海报大战。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贴出9000张大幅海报和约30万张小海报,展现"民众幸福色调",力挺默克尔角逐第三个总理任期。最大在野党社会民主党则采取了负面竞选的策略,海报多为嘲弄默克尔及其现任政府等,  相似文献   

18.
1949年成立的联邦德国的"正常化国家"以及"德国的欧洲"与"欧洲的德国"等问题是国内外学界和政界一直争论的问题。德国已是正常化国家,德国问题也已解决。这一问题之所以尚存争议,主要是"欧洲困境"使然。"欧洲困境"涉及欧盟性质及其发展的终极目标问题,亦无定论或认识混乱。欧盟已经发展成为奉行"辅助性原则"的国家联盟,是为欧盟性质与发展的终极目标;"欧洲困境"至少在理论层面得以化解。统一德国已将参与欧盟发展和奉行"辅助性原则"上升为宪法目标并予以践行,"德国的欧洲"只是在"欧洲的德国"原则框架中的操作层面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郑春荣  金欣 《国际展望》2023,(1):58-81+155
俄乌冲突的爆发对欧洲的安全格局造成了极大冲击,作为欧盟重要支柱的德国曾成功化解了2014年第一次乌克兰危机,因此在此次俄乌冲突中也被期待可以再次发挥领导作用。通过对德国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后表现的梳理,并在领导理论的框架下对俄乌冲突中德国领导角色的出现与否及其影响限度进行分析。总体而言,俄乌冲突凸显了德国在欧盟内领导角色式微的现状。虽然德国拥有领导欧盟的机会与意愿,在外交、安全和防务政策领域发挥了一定的领导作用来缓解局势与推动欧洲战略自主的建设,但是军事资源不足、欧盟内部的利益冲突、其他成员国的不满和质疑等因素削弱了德国的政治影响力,挤压了其行动空间。与第一次乌克兰危机中默克尔政府的表现相比,朔尔茨政府在欧盟的领导力明显弱化。德国在欧盟领导角色的式微也将对欧盟未来发展产生多方面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21-2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成功访华.正如人们期待的那样,在2005年德国大选与政府更迭之后,中德关系仍然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并继续呈现着全面、快速发展的势头,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对此,温家宝总理22日在与默克尔总理会谈时说:中德关系已进入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