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孟雷 《传承》2009,(2):34-35
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毛泽东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思想。面对信息化战争的严峻挑战,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形成了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想。江泽民新时期的人民战争思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结合信息化战争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论述了实施人民战争的办法,必将对我国的军事理论和国防建设起到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毛泽东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思想.面对信息化战争的严峻挑战,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形成了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想.江泽民新时期的人民战争思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结合信息化战争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论述了实施人民战争的办法,必将时我国的军事理论和国防建设起到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吕孝 《传承》2008,(24):26-27
毛泽东人民战争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在中国的新发展,其基本内容是关于如何依靠人民,动员人民,组织人民和武装人民的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士兵群众的参战热情和作战斗志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相似文献   

4.
吕孝 《传承》2008,(12)
毛泽东人民战争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在中国的新发展,其基本内容是关于如何依靠人民,动员人民,组织人民和武装人民的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士兵群众的参战热情和作战斗志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克劳塞维茨战争学说在战争与政治、战争目的、战争与民众、进攻与防御等问题的比较阐明:克劳塞维茨较全面地阐明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毛泽东进一步丰富深化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原理;克劳塞维茨阐述了消灭敌人军队与保存自己军队的关系,毛泽东通过深化战争目的内在矛盾将之升华为战争的军事本质;克劳塞维茨探讨了民众战争的地位作用及其运用原则,毛泽东则从理论和实践上开辟了人民战争理论的新纪元;克劳塞维茨基本阐明了攻防关系问题,毛泽东在战争实践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化了攻防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朱执信(1885—1920)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重要的革命活动家和杰出的理论家。在他的理论著述中,有众多的篇章论述了关于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问题,提出了许多当时国内鲜有的见解和主张。但是,过去我们对朱执信军事思想的重视和研究都很不够。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正。朱执信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他的战争观。朱执信虽然从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就积极从事武装斗争,但对于战争问题形成理性认识,则是在五四运动前后。这是他接触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并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5,(3)
中国军事理论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史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才在个别的书籍中稍有涉猎,但从严格意义上说这还不属于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史的专门研究。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历史和前景,是当代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军事理论必须把握的问题,对其开展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工业革命引起了战争形态的变化,自然科学的进步促进了军事思想的飞跃,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此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形成了关于科学技术与军事关系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军事装备的更新、作战方式的变化、军人素质的提升,战争实践也推动了军事科技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与军事关系的思想总结了人类军事实践的发展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宝库,确立了研究军事科技史的科学方法论,为无产阶级军事斗争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军推进科技强军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9.
秦杨 《传承》2011,(8):32-33,88
中国是最早产生人民战争理论和实践的国家,尤其是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和实践,绝对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非常光辉的一页,它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战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战争理论在其中国化之后的伟大贡献。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以及之后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都是在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的,同时实践也证明不管环境如何改变,我们都需要把这个思想延续下去并不断创新,让它继续服务于中国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从体系构建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的分期理论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进行阶段性划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划分依据、起点确定、逻辑分期及其现实意义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理论架构。从阶段性特征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得以孕育的必要前提;从十月革命至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的一两年间破天荒式地自发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一个孕育期;此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大致经历了萌发期、攀升期、形成期、巩固期、推进期、奋越期、曲折期、挫折期、徘徊期、开拓期、丰富期、发展期等十二个阶段。现阶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逻辑进程进行合理分期,构建和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的分期理论体系是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通史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体系构建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的分期理论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进行阶段性划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划分依据、起点确定、逻辑分期及其现实意义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理论架构。从阶段性特征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得以孕育的必要前提;从十月革命至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的一两年间破天荒式地自发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一个孕育期;此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大致经历了萌发期、攀升期、形成期、巩固期、推进期、奋越期、曲折期、挫折期、徘徊期、开拓期、丰富期、发展期等十二个阶段。现阶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逻辑进程进行合理分期,构建和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的分期理论体系是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通史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战争的实践已经证明,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推动战争形态的革命。但它又反复证明,战争形态的变化并不能改变战争的基本规律。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植根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沃土,并被战争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在以往的常规战争中,人民战争具有其它任何战争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并以其特有的优势赢得了胜利。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人民战争的根本优势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我军依靠这种优势将会击败任何强大的敌人。人民战争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一、高技术战争同样是政治的继续,人民战争拥有战争的本…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根据对那个时代所能认知的战争实践的观察和分析,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伟大的、难以抗拒的力量,并由此形成了他的人民战争思想。他从实践意义、政治保证和基本方法三个方面对人民战争作出了科学的概括:人民战争是弱小民族战胜强大敌人的唯一有效的手段,人民战争必须要有代表人民利益的革命力量的领导,人民战争的基本方法是游击战。恩格斯的人民战争思想对后来的革命者进行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斗争并争取斗争的胜利,有着相当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在战争中的“概然性”问题上,李文夸大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克劳塞维茨战争理论的对立,而很少看到二者之间的统一;事实上,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克劳塞维茨战争理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1、我们只要认真比较一下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便会发现,在战争中的“概然性”问题上,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基本上一致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克劳塞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奠基人,军事真理预设论是其全部军事理论的奠基石之一。在哲学层次上,"倾心为人类赢得有意义的军事世界"、"反思批判思想前提的前提思想"、"从不确定性出发探寻确定性的奥秘",分别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真理预设论的根本旨趣、逻辑支点和立足基点。  相似文献   

16.
兵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以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而著称的一个学派。在当时诸侯之间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形势下,兵家以其指挥战争的高超水平和军事管理的卓越艺术,倍受各国诸侯的推崇和重用;其指导战争的战略策略思想,也因此而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并在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管理的角度看,兵家的研究方向虽然主要是在军事管理方面,但由于战争本身就是政治的继续,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关于阶级与战争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我们分析、认识战争的科学理论。但是,在近年来的军事研究领域中,阶级斗争观念日渐淡化,对于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或是“质疑”,或是否定,似乎这个理论已经过时。对这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本文提出如下不同看法。一、从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全部成果的总和,军事哲学是它的分支,就起源说,又是它的优先增长点。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有一个形成、成熟、发展的过程,毛泽东作为伟大的哲学家兼军事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的创立者。邓小平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把这一军事哲学推进到新的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论为理论硬核、以其科学维度和人文维度相结合为基本原则的逻辑,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的架构分为:在战争的总体视域上,建立起"战争主客论";在军事实践的科学维度上,建立起"战争规律论";在军事实践的人文维度上,建立起"兵民为本论";而在两个维度的统一上,则贯彻着创新的军事辩证法。在邓小平阶段以及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在上述框架中得到了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军事认识论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孙子》)不仅是一部杰出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一部流芳百世的军事哲学“经典”。长期以来,理论界对《孙子》军事认识论思想很少论及。其实,《孙子》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军事认识论思想,可以说是军事认识论的真正诞生地。 一、“知彼知己”的军事认识原则 如何认识、把握战争规律,是军事认识论的核心问题。在战争认识史上,孙子第一次明确提出和论述了“知彼知己”的军事认识原则,并将这一原则成功地运用于对战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整个毛泽东思想中最为璀灿夺目的部分。1990年9月,我在全军毛泽东军事思想学术讨论会的开幕词中谈到:“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至少包括;(一)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二)人民军队建设;(三)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四)战争观及方法论,即毛泽东军事哲学、军事辩证法这样四个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关于我国国防建设和军事建设的思想,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