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执政党政治包容性是保持执政党生命力、巩固执政地位不可或缺的政治品质。执政党面对当前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利益分化的现实情况,不断提升政治包容性,求同存异,最大限度满足社会不同组织和个人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从而达成社会包容性发展、稳定和谐的双赢结果。社会的和谐需要提升执政党政治包容性,建立包容协调的社会利益诉求多元表达的基础;注重在与民众包容与协商互动中不断提升执政水平与执政能力;以包容筑牢社会信任关系的基石;以政治包容性拓展民意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规则和治理体系对数字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全球数字经济的平稳运行需要通过包容完备的数字经济规则和治理体系进行保障。目前全球范围内,数字经济规则和治理体系是较为零散且相对孤立的,甚至存在着冲突与割裂。数据的“流动性”、数字经济市场空间的“共通性”和数字经济发展机会的“共享性”决定了数字经济规则和治理体系的包容性构建。包容性的数字经济规则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充分发挥其示范性的作用,既要充分尊重数字经济主体的差异性,也要实现数字经济规则的普遍适用,最大限度保障各方主体平等参与数字经济的治理、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推动世界数字经济秩序和治理体系的包容性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包容性发展:历史经验和全球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什么是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获得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人们说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提出了包容性发展的思路。从文献记载看,10年前就有创新研究学者讲,全球化需要包容所有国家所有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燕 《思想战线》2011,(Z1):270-272
我国再了和平发展道路,是既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本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要求实现包容性增长,要求我国的发展要能够包容别国的发展,世界也要包容中国的发展。要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需要包容性增长。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需要正确处理好国家之间的关系,结成强大的争取世界和平的统一战线;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强国防力量,用强大的国防实力保证和平发展的实现;创新处理国家争端的方式,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争端。  相似文献   

5.
一、包容性发展的缘起背景"包容性发展"(inclusive development)概念的提出,缘于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提出的"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演进,亚洲地区各国在抓住机遇发展经济的同时,正日益面临着收入分配不公、两极分化趋势加剧的风险。亚洲开发银行在秉持"对穷人友善的增长"基础上提炼出"包容性增长"的全新概念,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拓展和升级内容形成"包容性发展"的理论体系和战略模式。"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建构深刻折射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由"物本主义路线"向"人本主义路线"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在发展中演化出独特的语言文字体系,孕育出有特色的农耕文明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组织,发展出非无神论的世俗性文明和与之相关的非体质血缘的群体认同体系。这一特质使得中华文明体系既可包容内部的文化多样性,在对外交流中也以"和而不同"和"有教无类"的精神呈现出对于外部文化的罕见包容性。  相似文献   

7.
在包容性强的法治经济制度影响下,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改革与法治三者关系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未来,我国法治经济应在立法、司法、执法三个方面宽严结合,走出一条"刚柔并济"的法治经济路线。  相似文献   

8.
“包容性增长”的正义镜像与中国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包容性增长是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棘手问题:资源环境压力和可持续发展、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发展成果难以共享、社会不公等等。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需要诉诸于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是机会平等,根本目的是实现广大民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价值指向是社会的公平正义。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排斥的消除、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和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增加社会包容度,保障机会平等和权利公平,才能真正实现包容性增长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刘敏  李永忠 《人民论坛》2011,(7):166-167
包容性增长强调社会应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使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协调同步,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倡导包容性增长对引导各级政府抛弃GDP崇拜,保障和改善民生,避免堕入"中等收入陷阱"等有重要意义。在推进包容性增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致力于完善民生政策,落实民生目标,化解民生难题。  相似文献   

10.
包容性与共享是一对相互关联的范畴,从包容性制度到共享发展理念的演进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容性的新跃升。中国包容性制度的广泛性必然带来共享发展的结果。西方包容性制度的狭隘性不可能产生共享发展的局面。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才能继续在全球共赢中保持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下,面对社会阶级、阶层分化的实际状况,构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谐阶级、阶层关系,首先要转变观念,发挥统一战线组织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优势,扩大和加强统战联盟的社会基础;其次要树立正确矛盾观,构建多元包容型阶级阶层合作机制,实现不同阶级阶层间多元利益整合;再次要正视阶级、阶层间的文化观念冲突,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多元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12.
从二分思维到间性思维:构建平衡的文化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其学 《岭南学刊》2010,(5):97-103
二分思维是一种对立性思维,它忽视或掩盖二分双方的互动和勾连,将二分的双方对立化了。在间性思维中,不再有主客的对立和隔绝,间性思维主张接纳他者、客体,把他者、客体当作与自我、主体一样的平等的伙伴。间性思维首先是一种关联性思维,关联他者意味着承认每一个人都有按照他自己的价值和计划行动的权利,表达了主体之间的沟通性,抛弃同质化和对差异的否定态度。间性思维也是包容性思维,包容性内在地蕴涵了差异性,包容对差异的尊重,也就是对多元性、多样性的尊重。要关联他者、包容他者,必须要解放他者,要敞开心扉、彼此开放,要相互信任,主体双方要努力在对方身上寻找有利于自己的互补点。主张超越二分思维,走向间性思维,其目的在于构建平衡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3.
论价值的层次张岱年在《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价值的含义有三个层次:1.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凡属满足主体需要的,即有价值的。这是价值的第一层含义。2.对于需要也有一个评价问题。有的需要有较高的价值,有的需要有较低的价值。对于需要的评价,即确定需要的价值的高低。衡量需要价值的高低,这是价值的第二层含义。有的需要能包容别人的需要,有的需要为别的需要所包容,具有包容性的需要高于个人的需要,因此,整体需要  相似文献   

14.
李治勇  李兴 《人民论坛》2012,(8):136-137
"包容性增长"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使得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实现经济、政治、生态与社会统筹、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又体现在解决好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5.
论限制开发区的经济突破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云辉 《长白学刊》2011,(1):105-108
"限制开发"与"突破发展"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的悖论关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限制开发区"是国家推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特定空间区域范畴,是不同行政经济区和市场经济主体共同的聚集空间,它客观上承担着"限制开发区"的国家使命和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突破发展的自身需求与压力.只有通过限制开发区内资源调查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6.
包容性增长的提出对于我国而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意欲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环境的一系列不协调问题,它必然也涵盖生态治理领域。包容性增长的参与和共享的核心理念与生态公共治理具有内在的契合性,结合我国当前生态治理领域中新兴的公众参与势头,我们亟需改革政府单一主导的生态治理格局,包容多元治理主体,促成环保社会组织在生态治理中的平等参与和资源共享,构建中国化的生态公共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包容性增长”的内涵辨析及实现要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岷峰  张惠 《桂海论丛》2011,27(1):68-72
中国政府努力践行着以包容性增长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政策引导机制。在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中实现"包容性增长",应以平等参与,合理共享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主旨;以内需型经济增长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驱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主攻方向;以区域协调统筹发展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砝码;以保障与改善民生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落脚点;以资源环境可持续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着力点;以科技文化创新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支撑;以互利、共赢、开放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强大动力;以"四位一体"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全效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包容性文化起源于欧洲地中海沿岸主要国家,具有重物质和外向型的特征,呈现出个体激进性和开放吸收性.中国文化在其发展和演进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包容精神,这是其仍然保持顽强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在文化全球化的大潮中,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构建包容性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现代市场经济一定是法制经济。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1、从市场经济的主体来看,市场经济是一种主体多元化的经济体制。它和自然经济有本质的区别,在自然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比较简单,往往用传统的习俗和惯例就可以调整。但在市场经济中,经济运行主体是复杂多元的,因而各主体间产权关系、经济关系及交换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这就迫切要求经济立法对主体间的产权加以确认和保护,对经济关系、交换关系加以调整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包容性文化起源于欧洲地中海沿岸主要国家,具有重物质和外向型的特征,呈现出个体激进性和开放吸收性。中国文化在其发展和演进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包容精神,这是其仍然保持顽强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在文化全球化的大潮中,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构建包容性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