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大决策和总体部署,明确提出,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要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浙江实际,认真总结这些年地方立法工作的有益经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法制保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立法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部分,也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客观要求。立法法明确了公众在立法领域的参与权,提出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已经成为当前公众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推进地方立法民主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特色。我省与许多有立法权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与地方立法的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是所有社会规范中最具有执行力的规范,依照法律来治理社会,人们就有章可循,社会也就有了和谐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方立法是中央立法的补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那么,地方立法如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呢?本文拟加以简要探讨。一、地方立法中不和谐因素的简要分析(一)市场服务意识缺位。立法者往往着眼于如何把相对人管理得井井有条,主观上对如何使管理者在管理上方便易行考虑得多,对如何使市场主体有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以促进该项产业的发展考虑得…  相似文献   

4.
李林 《小康》2005,(8):12-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法可依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我国的立法和立法过程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然而,立法价值的良恶、状况的好坏、质量的高低,都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和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民主立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一,充分发挥民主立法的表达和汇集作用。一般来讲,如果民众通过法律制度和程序使自己的意志在立法上表达得越充分、汇集得越完整,立法就越能够体现人民当家…  相似文献   

5.
提高立法质量,是整个立法工作的永恒主题。我们既要善于总结经验,更要有新的追求,不断开拓创新。2005年,我市地方立法工作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立法为民,始终以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立法任务。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公民法治意识的普及,没有依法办事的落实,就不可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谐社会构建就无从谈起。而法制的健全和法治的实现,都以立法为基础。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地方立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1.地方立法的法制保障作用。现代和谐社会是个利益严重分化的社会,必须由一种可以主导和控制利益对立关系的力…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对加强社会领域立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地方立法机关,如何对社会建设和管理立法的范围边界、基本原则(理念)、难点重点、实现路径等未雨绸缪,系统化地进行研判分析和理论思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地方立法是国家统一的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我省16个州市中有7个市不享有地方立法权。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这些没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有了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来规范和调整一些地方事务,实现社会公共职能的现实需求。在立法实践中如何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解决其立法需求?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地方立法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坚持辩证立法理念,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做好地方立法工作,提升地方立法水平,对于科学调处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黎静 《人民政坛》2007,(10):16-17
构建和谐社会,重在改善民生。在近年的地方立法活动中,人们感觉到,法为民而立,为社会和谐而立,已成为地方立法的清晰主线。民意被突出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许多省市人大常委会抓住民生热点难点,在就业、养老、工伤、医疗、食品安全以及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等相关民生领域率先立法,一系列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充满新意的地方性法规新鲜出炉,共同谱写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立法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地方立法作为我国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对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创造地方优良法制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地方人大工作如何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是地方人大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在这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  相似文献   

13.
推进地方立法民主化,是近期各地人大的热门话题之一。如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大力推进地方立法民主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具有特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是从中央到地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处于民主法制建设的前沿,肩负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责任。如何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人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根本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总体目标,这是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对地方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提高地方立法质量。一、充分认识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提高立法质量的自觉性地方立法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既是对国家法律的细化和补充,又可以在一些领域为国家立法先行积累经验,在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律制定、修改、废止和颁布地方性法规,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  相似文献   

17.
李爱玲 《人民论坛》2012,(26):24-25
行政立法质量评价标准是构建地方行政立法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对提高地方行政立法质量意义重大。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立法法》的基本要求,考虑到地方行政立法的从属性、行政性、立法性和低效性等特点,单项地方行政立法的质量评价应主要以合理性、合法性、技术性和实效性等为标准。  相似文献   

18.
立法民主与立法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立法质量是法律体系建设的生命线。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需要科学、严密的框架设计。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同时,又明确提出了“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具体要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实现这一治国方略,全国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使命之一是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法规。依法治国客观上要求提高立法质量.法的质量不同于一般精神或物质产品的质量问题。如果立法质量不高,不仅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19.
地方立法基地以其独特的专业优势,通过提供法案起草、专家咨询与论证评估等方式,发挥立法服务功能,在增进地方立法效率、提升地方立法质量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囿于工作权责模糊、反馈机制失灵以及转化动力不足等,存在着人大主导与基地服务的协作度有待深化、人大反馈和基地建议的衔接度有待加强、立法服务向基地科研的转化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此,应通过明确立法服务工作权责、构建立法建议双向反馈机制、提升立法项目科研化效果等方式,促进地方立法基地更好发挥服务功能,为地方法治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论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地方立法完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地方立法工作任重道远。当前,民族地区地方立法必须坚持完善涉及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维护各族群众利益、鼓励创造行为、巩固民族团结局面、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和公务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法规,为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加良好的物质基础、制度基础、思想文化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发展力基础、和谐的民族关系基础、发展环境基础、生态环境基础、人才培养基础和组织建设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