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粟裕将军常自谓“沧海一粟”。某日,粟裕将军访叶剑英元帅。临别,叶帅扶杖送。粟裕急阻之曰:“老帅相送,不敢当。”叶帅曰:“百战之老将,不简单哪,岂能不送广!”叶帅送出,粟裕对曰:“沧海一粟,不足挂齿。”叶帅望将军背影叹曰:“战功高不居功,贡献大不自大,更不简单哪!” 粟裕将军身经百战,曾组织指挥了“七战七捷”、“鲁南”、“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1955年评军衔,粟裕将军战功赫而未能评上元帅,实为憾事。据云,毛泽东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  相似文献   

2.
战场上百战百胜的粟裕将军,在情场上却首战失利。生活中喜欢直来直去的粟裕将军,谈恋爱时却不得不采取“迂回”、“包抄”战术……粟裕与楚青的红色浪漫曲,为我们展示了粟裕将军生活中独特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余玮 《党史纵横》2007,(8):20-25
2007年8月10日,是我军素有"常胜将军"之称的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粟裕将军诞辰百年纪念日。粟裕将军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过赫赫战功,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过重大的贡献,本文通过粟裕将军的夫人楚青同志的回忆,再现这位将军的英雄事迹和作为平凡人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4.
粟裕是我军杰出的高级将领,是一个真正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共和国大将。他虽然从未进过军校,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粟裕将军善于学习和应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不断积累战争经验,掌握战争规律,最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常胜将军。更为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粟裕将军自觉以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武装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一心以党和革命事业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名利,是中国共产党人无私的光辉典范。其中,粟裕将军两次辞让司令的故事,一时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1]1945年10月,战争的阴云笼罩着华夏大地,内战一触即发。中共中央考…  相似文献   

5.
智慧粟裕     
粟裕将军常自谓:“沧海一粟”。某日,粟裕将军访叶剑英元帅。临别,叶帅扶杖送。粟裕急阻之曰:“老帅相送,不敢当。”叶帅曰:“百战之老将,不简单哪,岂能不送!”叶帅送出大门,粟裕对曰:“沧海一粟,不足挂齿。”叶帅望将军背影叹曰:“战功高不居功,贡献大不自大。更不简单哪!”粟裕将军身经百战,曾组织指挥了“七战七捷”、“鲁南”、“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1955年评军衔,粟裕将军战功显赫而未能评上元帅,实为憾事。据云,毛泽东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  相似文献   

6.
胡兆才 《党史文汇》2002,(11):11-16
人间难得的信任和真情粟裕是中国革命军事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名将。他于1984年2月5日病故。与一般病故的人不同的是,粟裕病故后,社会上出现了两个奇特的现象:一是每年的2月5日,北京地区的原新四军、华东野战军的许多老战士都纷纷前往地安门雨儿胡同粟裕故居,参加粟裕的家祭。他们在庄严肃穆的大厅里向粟裕的遗像敬献馨香的花篮,表达他们对老首长无限的崇敬心情。十几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而且不论是年轻一些的在职的将军们,还是步履蹒跚的、需要拄着拐棍的那些年事已高的老将军、老军人,都会不约而同,有的…  相似文献   

7.
粟裕将军,荣列中华人民共和国10位大将之首.在民主革命时期战功赫赫.被誉为“常胜将军”.本文奉献给读者的是粟裕将军在“十年浩劫”的特殊岁月中所创下的彪炳千古的特殊业绩.  相似文献   

8.
粟裕是我军杰出的高级将领,是一个真正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共和国大将.他虽然从未进过军校,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粟裕将军善于学习和应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不断积累战争经验,掌握战争规律,最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常胜将军.更为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粟裕将军自觉以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武装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一心以党和革命事业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名利,是中国共产党人无私的光辉典范.其中,粟裕将军两次辞让司令的故事,一时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  相似文献   

9.
粟裕一生,纵横沙场,身经数百战,人称常畦将军。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谈及解放军的军事统帅时,直言不讳地说“粟裕最会打仗”。作为解放战争华东战场的统帅,压战争的一些关键时刻,粟裕曾先后四次对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提出不同看法和建议,并且最终被中央采纳,对推动战局发展和缩短解放战争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解放战争,波澜壮阔,形势错综复杂;诡谲多变。在这严峻的形势面前,肩负着指挥重任的粟裕将军,胸怀全局而又深入细致,以其超乎常人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审时度势,临机应变,导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奇观,在中外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解放战争刚刚开始,粟裕在江苏中部指挥华中野战军取得了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逐步靠拢。1946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指示陈毅领导的山东野战军和粟裕、谭震林领导的华中野战军合并成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1…  相似文献   

11.
粟裕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高级将领。他没有进过任何军校,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在伟大的革命战争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有名的常胜将军。在粟裕将军战斗过的苏鲁地区,当时就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这是人民对他的肯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粟裕将军以勤于思考、指挥作战机动灵活而著称,他既善于  相似文献   

12.
余玮 《党史天地》2007,(6):27-34
粟裕,素以英勇善战著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楚青,粟裕的遗孀,为我们披露了将军生前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往事不如烟,将军当年毅然离家,投奔新四军,迈出了驰骋疆场的第一步;常胜将军,情场上却屡受挫折,爱情扑索迷离;不居功,不自傲,淡泊名利,甘愿“三让”的动人真情;多次战伤,三块残碎弹片背后有传奇……将星已逝,勋业长存。我们永远缅怀将军的伟大精神,平凡人生。  相似文献   

13.
视野     
《红岩春秋》2014,(8):5-6
正粟裕后人向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捐献文物7月22日上午,粟裕将军的妹妹粟粹芸的5个子女齐聚浙江省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向纪念馆捐献了粟裕将军1951年在苏联养病期间带回的一台留声机,并参观了新四军一纵队司令部旧址和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近年来,新四军纪念馆不断扩大文物保护范围,加大文物征集力度,与各地新四军后代加强联系,2012年以来共征集文物77件。(据《湖州日报》)抗日老兵后人捐赠41件珍贵档案原苏中抗日根据地江苏省宝应县原西安丰区太晋镇儿童团团长孟斌的儿子孟必正,近日  相似文献   

14.
粟裕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彪炳千古的功勋。毛泽东、刘少奇、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给予他高度的评价,刘伯承元帅也赞扬说:“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十大将之首,这是党和人民对他卓越功绩的充分肯定。面对荣誉,粟裕十分谦虚,从不居功自傲,常以“沧海一粟”来形容自己。解放战  相似文献   

15.
据说毛泽东是从来不带枪的,因为他是统帅。据说粟裕是总带着枪的,因为他是战将。听长期在粟裕身边工作的老同志讲,从战争年代始粟裕大将就养成了两大嗜好:保存手枪和看地图。解放以后,他还保留收藏过好几种手枪——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我们国家造的,也有外国友人送的。就连送给儿子的第一件礼物也是一支打10多米远的真的小手枪。……将军喜欢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有一天,把将军手里的枪也收走了,那就说明将军所在的国家不正常了。  相似文献   

16.
谢燕 《世纪风采》2007,(12):18-20
1953年三四月间,我作为华东军区《人民前线》的一名记者,跟随张爱萍将军出差到福建海防前线部队去。张爱萍将军当时的职务是华东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军区司令员陈毅还担负着上海市的领导职务,不能经常坐镇军区驻地南京;副司令员粟裕又已调往北京,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因此,军区军事方面的工作,陈毅司令员便授权张爱萍处理。  相似文献   

17.
陈模 《党史纵横》2006,(2):14-1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2007年8月10日,是我军素有"常胜将军"之称的粟裕将军百岁诞辰.仅以此文,作以怀念.  相似文献   

18.
在人民解放军灿若群星的将帅中,粟裕称得上是一位常胜将军。当年华东地区老百姓的门联上写着:“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刘伯承元帅曾说:“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一向心高气傲的林彪在莱芜战役后曾感慨地说:“粟裕尽打神仙仗。”粟裕在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南征北战,屡建战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人民军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粟裕是共和国将帅中著名的“常胜将军”,是共和国开国第一大将,曾指挥了许多经典的著名战役。这位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将军,头脑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智慧?他看问题为什么能高人一筹?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为你道出粟裕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党我军的优秀领导者、中外驰名的将军粟裕同志逝世一年多了,我作为他的老部下,悲痛之余,常常想起在他领导下战斗、工作时的情景。他的革命业迹,他的音容笑貌,长久地萦回在我的脑际。一九三三年反第四次“围剿”时,粟裕同志在大会上讲话。他瘦瘦的个头窄窄的脸,十足的小后生模样。这是粟裕同志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