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与通俗化相结合,与群众实践、民族文化、时代特征相结合,采用多种渠道和方式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行者.其思想与实践主要是:他们注重理论的实践意义,强调理论要掌握群众并能说服人、这样才能展现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工人群众必须由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来武装头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先进的革命的阶级.要以高度的热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到工人群众中去,要用“严格的科学思想和正确学说来号召工人”,决不能作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要以工人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认真研究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和实践,汲取他们在这方面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陆武成 《党的建设》2013,(10):19-20
(一)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具体体现和实践运用.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群众、对待人民群众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追根溯源,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其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相似文献   

4.
卢丽娜 《理论学刊》2001,3(4):116-117
毛泽东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功利观,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的"的思想.它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运用成果,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理论形成.文艺必须"为人民大众"是毛泽东文艺理论的思想根基,贯穿于毛泽东文艺理论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全面把握、准确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内在要求,是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逻辑必然。习近平思想方法主要包括习近平哲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习近平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习近平群众工作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和抓落实方法。习近平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具体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方法思想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总结;人民群众智慧的理论升华。实事求是是习近平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精髓,实践性是其最根本特点。培育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必须重视实践,参加实践,总结实践;必须加强学习,特别是掌握和运用马免思主义哲学;必须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这些理论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认同、所掌握,并被人民群众自觉地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坚持实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遵循的重要准则.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主要体现在实践是文化创造的重要根源、实践是文化创造的动力、文化的价值离不开实践的检验这三个方面,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实践性".习近平关于文化强国重要论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仅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大量的思想养料,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不断地发展壮大;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才实现了文化主体的转换:确立了新的文化主体——广大人民群众,否定了传统文化的主体——统治阶级。中国文化主体的转换,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现代人格的形成;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本质性要求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向大众,以理论说服群众,使理论与群众紧密结合,使群众掌握理论,形成强大的思想武器,从而为建设全面和谐的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是一个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现实过程,而不是一个空洞的形式口号.鉴于此,笔者将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培养纳入到实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来,提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骨干进行教育,是切实提高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的首要前提,与此同时,对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的培养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凝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作为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不仅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马克思的各种理论专著,而且在党内党外也极力推动党的领导干部、士兵、人民群众了解、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学习和借鉴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种种思想和实践,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概念不能等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包括传播、接受层面的大众化,也包括创新、发展层面的大众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排除一切形式的教条主义干扰;要坚定不移地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开掘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和群众的观点为指导,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对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知识分子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思想改造之路,为知识分子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但毛泽东对实践与群众问题上的一些偏颇认识,也对知识分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总要有一种思想作为指导,用以规定政党和国家的性质,用以指明政党的奋斗目标和国家的发展方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社会变革时期各种思潮应运而生,有些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严峻挑战,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成了我们必须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现实,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并在人民群众实践基础上不断提出新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形成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人民群众新的实践,这样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又体现马克思主义不断大众化、时代化、民族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内在要求.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前提: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源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15.
何乐 《唯实》2022,(4):38-40
党刊与宣讲同属党的宣传文化思想工作范畴,共同肩负着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重任,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推进者,是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平台,是人民大众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权威途径.2014年,江苏省委宣传部与省委机关刊《群众》合办《群众·大众学堂》,精准定位基层宣讲工作者为目标读者人群,是新时代下党刊与...  相似文献   

16.
万蓉华 《世纪桥》2023,(9):17-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于不同的文明中,有不同的思想特质。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够植根中国,在中国不断实现飞跃,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契合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内在契合性主要体现在二者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上,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具有共通的实践观点,看待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观点相通;运用的方法都是思辨和实证相统一的方法,承认事物的发展、对立和变化。  相似文献   

17.
迟成勇 《党史文苑》2007,49(3):46-4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底蕴: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有机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着眼于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体现着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有机统一的意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谨,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祖国统一、军事国防、对外关系以及党的建设等诸多领域的重要思想理论观点,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创新的总结和升华,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且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会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于安龙 《探索》2024,(1):13-26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鲜明的实践特质。从其理论魂脉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从其理论根脉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哺育滋养,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弘扬,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从党的百年历史发展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承继,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拓展与文化发展战略的递升。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远,蕴含和体现着“危”与“机”统筹把握、“体”与“用”有机贯通、“党”与“群”协同联动、“一”与“多”兼顾并举、“中”与“外”交流互鉴的实践特质。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文化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人道主义"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关键是要对"人道主义"概念中的"人"字做实践的解释.它的实际含义绝不是弘扬和高扬抽象的所有的人,而是弘扬和高扬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大多数人,是工人阶级和一切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承认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的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又一个精髓就是使绝大多数人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承认这一思想有助于认识人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学说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真正划清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与以往人学思想的本质区别,有助于真正揭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与其阶级观点、群众史观思想的内在联系,有助于真正理解和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