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涉及公民人格利益保护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精神利益,抚慰受害人的精神痛苦就显得尤为重要。纵观我国现行立法,无论是《民法通则》还是各单行法,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都极具模糊性,从而导致司法实践中的混乱不堪。因而,如何正确认识并完善这一制度,对于理论及实践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精神损害是因侵权行为而给被侵权人所造成的精神上的痛苦以及精神利益方面的损失,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相当的负面影响。为此,各国一般都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希望能够以金钱这种方式来对被侵权人受伤的精神加以慰藉,我国也不例外。但随着当前经济发展所必然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以及对精神需求的相应提高,现行立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表现出了极度的不适应性,存在着缺陷,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3.
产品缺陷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是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补偿和惩罚功能。我国产品质量法中缺乏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对于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和保障是十分不周到的。在立法上应对我国产品缺陷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数额的确定作出明确规定:只要受害人因侵权行为客观上造成了精神损害赔偿,就应予以赔偿;在确定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时主要参考限幅数额原则;制定加重和减轻赔偿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法通则》第 12 0条规定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 ,有权要求停止侵害 ,恢复名誉 ,消除影响 ,赔礼道歉 ,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该条规定的损失包括了对人格权侵犯所致的财产损失和非财产损失。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得以确立 ,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个重大进步 ,是先进的民法理论战胜陈旧落后的民法思想的一个重大胜利 ,也是我国民事立法思想从封闭、保守的苏联民事立法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的一大明证。《民法通则》第 12 0条规定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成功的 ,然而却是不完善的。我国的…  相似文献   

5.
6.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法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也是近几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精神损害赔偿的定义应为民事主体因其人身权或特定财产权受到不法侵害导致精神创伤和精神损失 ,而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法对其进行救济和保护 ,以安抚其精神损害的民事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六年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于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为《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这是我国民事法规中有关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首次立法。《民法通则》施行八年来,我国民法界针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纷纷发表了不同的主张和见解。由于学理解释不一,尤其是在尚无有权解释  相似文献   

8.
所谓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行为人对因其侵害行为所造成的非物质性损害所给予受害人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以作为对受害人的补偿或抚慰。 从立法上看,世界上各个国家对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各不相同。《德国民法典》第253条规定:对财产损害以外的损害,只限于法律有规定的情形,才得请求金钱赔偿。《瑞士民法典》第55条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法学界和司法实物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也是对我国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反思性检讨的研究课题.确立并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出自维护权利的需要,也是权利人维护自身精神利益的必然前提.我国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客体和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范围规定得不明确、不具体、不完善,不利于司法实务的操作.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有关精神损害的赔偿引起的争议较大,因此,认真分析、研究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功能、主体、客体以及赔偿金额的确定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精神损害是由于侵权人的行为侵害了他人的某种权利而给受害人造成失意、悲伤、忧虑、恐惧、羞辱、沮丧、怨愤、痛苦、绝望等精神创伤的一种客观状况。尽管目前世界各国大多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对于损害赔偿的范围、数额等问题仍未达成共识。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随着《民法通则》的颁  相似文献   

12.
由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培植了以权利为本位的现代法律观念,而现代法律观念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对人的尊重、人的权利的关注和保护。民法上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产生的。世界上一些法制国家确立这一制度已有百年历史,而我国这一制度的真正确立才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一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和确立。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和确立经历了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在建国初期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民法理论和民事法律法规都否认精神损害,尤其不承认精神损害赔偿的存在。立法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完全处于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应确立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法中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但《刑事诉讼法》第 77条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批复》却否认了刑事被害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为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 ,它的适用应当具有普遍性 :既可适用于民事案件 ,也可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且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具有不可替代性 ,刑事案件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并不能完全弥补被害人所受的精神损失 ,因此我国应确立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著作权包含人身和财产双重权利的理论已经广泛被人们所接受,其中著作权的财产损害赔偿责任已经明确由法条规定,但是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却没有被给予明确的规定。现实生活中频繁出现当事人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案件,造成了法律与现实的一定差距。本文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基础理论、著作权侵权是否适用于精神领域等进行研究,认为我国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应该从其界定、赔偿范围确定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精神损害赔偿应适用于一切人格权的损害,包括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体权,也适用于时部分身份权的侵害,主要体现在时荣誉权、知识产权某些身份权的侵害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现实的案例得出 :违约责任中由于缺少精神损害赔偿而出现社会的不公。违约责任应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不仅是因为否定对违约引起的精神损害应给予赔偿的观点过于片面 ,更是因为这是历史发展对合同违约赔偿理论的新要求。英美两国已对违约中给予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做出了有益探索。笔者认为 :违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应是一般性的规则 ,但受到限制原则的限制 ,限制原则将精神损害赔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7.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论证在特定合同关系中实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就建立我国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适用范围、责任构成、赔偿范围的限定等制度提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8.
精神损害赔偿有着与一般损害赔偿有着不同的构成内涵和确认原则 ,损害赔偿的数额应根据多个标准来衡量 ,不同情况 ,应有具体的最高数额标准。  相似文献   

19.
国家赔偿呼唤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规定的只赔偿相对人的财产权和部分人身权,不赔偿其他权利,只赔偿直接损失,不赔偿间接损失,只赔偿物质损失,不赔偿精神损失的现状,可以看出国家赔偿制度的缺陷.目前,国家赔偿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已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时,既要遵循法官自由酌量、区别对待、适当限制等原则,还应考虑受害人精神损害的程度和后果、受害人的社会地位和职业状况、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以及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诉讼时国家的财政状况和受害人住所地经济发展状况等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方式的构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环境侵权行为频繁发生,对公共环境和他人的财产权利或环境权益造成严重的损害.对于这种特殊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方式原则上应适用无过错责任,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污染损害赔偿标准,污染受害者和公共环境往往都未能得到应有的赔偿.应坚持在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前提下,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作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补充方式,从而达到损害赔偿的社会化.对于理性选择的环境侵权行为应当采用惩罚性赔偿来彰显法律的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