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一段时间以来,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民众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从犯罪治理角度考察,在日益强调公众参与犯罪治理的当今社会,微博“随手拍”不仅为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提供了新的方向,而且为公众参与犯罪治理提供了一种可行性途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按语     
正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中央决定,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按照"一年治标、二年治根、三年治本"之目标不断推进,成效显著。在专项斗争治根之末,治本之初,针对涉黑涉恶问题新动向及发展态势,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以下问题应着力研究。第一,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切实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把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和反腐败、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把扫黑除恶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既有力打击震慑黑恶势力犯罪,形成压倒性态势,又有效铲除  相似文献   

3.
犯罪效益受犯罪成本、犯罪收益、犯罪风险系数三者影响。低犯罪成本、低犯罪风险系数、高犯罪收益使犯罪效益升高。犯罪效益对不同层次社会群体犯罪行为人的影响。对于高、中、低三种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预防其预谋型犯罪行为的出现,最好的办法是提高他们的犯罪成本和犯罪风险系数,降低他们的犯罪收益。  相似文献   

4.
网上交易犯罪是网络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具有现实社会中交易犯罪的一般性质又具有网络犯罪的一般性质。网上交易犯罪实质上是一种信息犯罪,包括对信息价值的犯罪,对信息内容的犯罪,对信息载体的犯罪。网上交易犯罪是一种具有很大社会危害性,犯罪空间的虚拟性,犯罪运行的数字性,犯罪现场的复杂性,犯罪手段的多样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到目前为止,犯罪是否必有犯罪对象仍在争论之中,而犯罪对象如何体现犯罪客体则少有关注,至于犯罪对象是"具体的"人或物还无人质疑。犯罪是否必有犯罪对象应从本质与表象的关系等角度给予回答,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犯罪对象已出现"无形物"这一新成员。有犯罪必有犯罪对象,无犯罪对象必无犯罪。犯罪对象对犯罪客体的体现有其特定的前提,犯罪对象体现犯罪客体的途径是状态影响或改变性。  相似文献   

6.
按照我国刑法犯罪的构成理论,犯罪对象属于选择性构成要件要素,有的犯罪有犯罪对象,有的犯罪没有犯罪对象。哲学原理告诉我们,行为必然有对象,犯罪行为是行为的一种,又怎能没有对象呢?那么犯罪对象遗失在了什么地方,因何遗失了呢?一方面是由于混淆了犯罪对象的定义与性质之间的区别,另一方面是由于部份犯罪中的犯罪客体在功能上与犯罪对象重叠。刑法学上应该区分一般犯罪对象与特殊犯罪对象。一般犯罪对象是所有犯罪都具备的对象,特殊犯罪对象是选择性对象。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呈上升趋势 ,由团伙犯罪迅速向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演化 ;地域分布广 ;犯罪组织类型分明 ,且危害日益严重。今后山西省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将在犯罪数量、犯罪类型、犯罪组织化程度和犯罪区域等方面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8.
犯罪的中止形态在多数情况下是单独存在的,但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与犯罪既遂、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等犯罪停止形态发生竞合关系。当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发生竞合时,一般情况应按中止犯罪来处理比较合理恰当。  相似文献   

9.
信息犯罪是信息社会一种独立的犯罪形态,主要有以信息资源为侵害对象的犯罪和以信息科技为犯罪手段的犯罪两种类型。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信息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心理、犯罪空间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信息犯罪增多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信息犯罪面前是无所作为的。实际上,只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信息犯罪是完全能够控制的。  相似文献   

10.
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促发犯罪人犯罪的个人的主观的因素,是犯罪人之所以犯罪的直接原因。分析犯罪人的犯罪主观原因,可以从犯罪倾向、犯罪观念、犯罪意志(出于仇恨、妒嫉、贪婪或残忍等)、犯罪习惯、犯罪人格和犯罪过失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14.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5.
厘清了村委会"海选"与"直选"的定义,阐述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联系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践,分析"海选"与"直选"的利弊.总体而言,海选更能体现民意,更具发展前景,但实行"海选"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要加强引导,避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江主席关于宗教问题的一次重要讲话,结合建国以来我国宗教工作的三个历史阶段,纵横交织地论述党和政府对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认识与实践的历史发展,从认识论高度,阐述对宗教由简单化的"鸦片论",经过日益深化的不同发展阶段,达到了对宗教和我国宗教工作的规律性把握,从而实现了对中国宗教的认识与实践(宗教工作)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7.
进入本世纪以来,通过“外交恫吓”、“武力威慑”、“舆论攻击”、“政治诱迫”、“经济制裁”等一系列“心战”手段成为一些“超级大国”推行其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战略。各种国际反华敌对势力,以“心战”为主要手段,不断进行渗透、策反和破坏活动,企图动摇和瓦解我民族凝聚力、国防动员力和军事抵抗。因此,重铸“亮剑”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反敌“心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吉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摹仿说”,认为艺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摹仿,文艺是摹仿的产物,摹仿是艺术的特征。我国古代哲学经典《易传》提出“观物取象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对现实生活的“观物取象”,两者在关于艺术起源、艺术构造和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9.
侦查运动中的"己"与"彼"比较研究侦查与犯罪是一种联动行为,侦查是与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是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与犯罪和犯罪分子的一种较量,其斗争的双方是侦查机关、侦查人员--"己",和犯罪、犯罪分子--"彼"."已"与"彼"是互为对立的双方,从侦查角度来讲,对"己"与"彼"双方情况把握程度是决定侦查工作成败的首要因素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前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思潮之一。要有效应对民主社会主义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社会各界还需要做很多耐心细致的系统工作。概括起来讲,就是把"务虚"与"务实"结合起来,作好"虚"、"实"两篇文章。所谓"务虚",就是在理论上把让人产生困惑的各种问题说清楚;所谓"务实",就是积极稳妥地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面临的各种现实挑战和消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