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认识克里斯特夫·瑞夫的时候,他正在纵身一跃就可以跳上摩天大楼,像子弹一样迅速飞上天空,而且力大无比,无人能敌.那一年是1977年,他刚刚25岁,正在拍摄电影<超人>,这部电影让他一夜成名,从此成了美国的偶像人物.我是一名摄影师.专门为杂志封面拍摄明星照和电影剧照.在<超人>剧组工作的时候,我渐渐喜欢上了这个高高大大、当时还没有什么钱的年轻演员.我们有一次还一起吃了顿晚餐,但是,当时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位演员会对我未来的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妹妹比我结婚早,也比我有孩子早。小外甥小名叫亮亮。因为妹妹与妹夫忙于家里的加油站生意,所以亮亮一出生就由姥姥带。我与妻子因为还没有孩子,所以也就责无旁贷地成了外甥亮亮的"家庭教师"。  相似文献   

3.
我始终明白,自己是那种掉到人群里就找不到的主.因了这种自知之明,大学四年居然没有被人追过也没有追过别人.每每和闺蜜聚到一起,谈起大学时的浪漫恋爱,我就成了地道的听众.于是,这成了我一大遗憾,也成了我参加工作后,别人要为我介绍对象的一大理由,而被父母认为早已是26岁高龄的我,不得不面对好心人的关心.  相似文献   

4.
运涛 《新青年》2005,(10):12-12
打我记事起,就没有父亲的影子。1972年,他因为类风湿瘫痪,那个时候我只有4岁。一直到我,孝心就是你有一碗稀粥你一半,你有山珍海味却只让他逼我做千古留名的孝子偿还他当年勒紧裤带供心只需抵得住他当年没儿女的,不可能付出的比父母多不可能还得清他们对你8岁,他都在外面求医,大部分时间是在驻马店住院,因为那儿有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亲戚——他的舅舅我叫舅爷。如果没有舅爷,恐怕父亲也活不到今天。由于无人看管,我6岁时便被送进了小学。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农村,6岁进小学是绝无仅有的。老师们常常把我带到办公室,像逗弄一个小玩意儿,当然也…  相似文献   

5.
后石坞的松     
我敢说,只要走进泰山后石坞,目睹了那里千奇百怪、惊心动魄的一群群古松树,心灵深处就难免会有一种叫做感慨和咏叹的东西来回闪现,使人久久不能平静。我是揣一颗景仰之心去感叹这些古松树的。听泰山管理区的植物专家介绍,判断泰山后石坞的松树是否为古松,只要看看松树们的梢头就明白了。百年以下的松树,它们的生命力正强,树梢向上,直刺云霄,一棵棵就像十七八岁  相似文献   

6.
1 5岁那年我从幼儿园回来,就看到了妈妈怀里的她,小小的,黑黑的,如一个丑丑的玩具,我想摸她,妈妈不许.我想依偎在妈妈怀里,但妈妈怀里因为有她而没有太多的空隙.妈妈刚要给我喂饭,就听到她哭.然后丢下我就去看她.她是我的刚出生的小妹.那时,因为她的出现,仿佛妈妈不再是我一个人的专利,于是,我不喜欢她.  相似文献   

7.
10年     
张大脚 《新青年》2004,(9):32-33
陈宇昆,我岁那年你正好岁,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天算起,整整10年,我用了10年的时间来追赶你,23岁时我已经长大了,而你还没有老去,所以,你是我的了……  相似文献   

8.
我们院子里的郭大章,11岁上私塾,14岁"跑反"(鬼子进村),24岁流浪南京,25岁解放. 解放了,人才香了,郭先生字写得好,画画得好,应该转运了,可他没有.画得好就多画,写得好就多写,倒也热闹几年,可他不理会,还有个成语叫"因'福'得'祸'",33岁做了"右派".  相似文献   

9.
正粤曲古镇广场上有一个小戏台,市粤剧团隔三差五的就在这里演出。古镇人吃过晚饭后,扛个小板凳,三五成群的结队聚到广场上去看戏。粤曲在古镇有着比骑楼更悠久的渊源。我曾采访过一个从小在古镇长大的美籍商人,他给我讲起年轻时和粤曲有关的故事。那是"文革"期间,他还是十七八岁的热血青年,几个喜欢粤曲的同伴凑在一起组成了私伙局。这个私伙局里面,就有当今的  相似文献   

10.
知己·男人     
老苏真名叫苏小小,只有初中文化,曾当过工人,司机。后来又辞职经商。第一年几乎赔得血本无归。第二年在朋友的帮助下,才有了起色。他大我十岁,有事,我常去找他,没事也在一起坐坐。朋友看我俩有说有笑的样子,往往劈头就问,你怎么选择老苏做你的情人?他一没大把钞票,二没权力,你怎么就……往往我费半天口舌也解释不清楚,或者说我解释清楚了,也没有人相信。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世间饮食男女,根本没有清清  相似文献   

11.
小荷 《新青年》2004,(8):6-7
我的败家女友是我的蜜友——苏苏,她如今已经CEO了,每天开辆“小粉”四处乱窜,白领丽人说不上,女钻石王老五倒是真的。说实在话,她是有资本“败家”的。可是,苏苏说我越来越没法看了,比秦香莲当年的年纪还差几岁就已初露端倪,总结来总结去的,结果是我嫁了许仙造成的。许仙是苏苏给我老公起的外号,意思是像许仙一样的没大能耐、小家子气。我生日那天,苏苏打来电话,说是要给我一个大大的生日礼物。于是,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真猜不出来。送玫瑰吧,那应该是许仙送的,这小子理科出身还没那么浪漫,女人之间怎么可能赠人玫瑰,有同性恋的嫌疑吧?送…  相似文献   

12.
阮小籍 《新青年》2015,(2):7-10
依旧是月圆时依旧是空山,静夜。我独自踏月归来,这凄凉如何能解!翠微山上的一阵松涛,惊破了空山的寂静。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1.今日欢一场雨,天就凉了,无论你喜不喜欢,秋天来了。星期天回家,见到了昊哥。快50的人了,不见一丝的白发,依旧是20年的板寸,倍儿精神。脖子里一块和田籽料的关公夸张的大,昊哥说,这关公有灵气的,跟了自己20多年了。十七八岁我高中毕业,跟着昊哥混日子。昊哥是偷鸡摸狗的高手,跟着昊哥有肉吃有酒喝。十冬腊月,风像刀子一样的疼,围炉炖  相似文献   

13.
七年之爱     
嘉娣 《新青年》2006,(11):16-17
我和蔚认识已经7年了,仍然没有结婚.事实上,我们认识第一年后我就认为我们应该结婚了,可是蔚不愿意.我不明白她为什么不愿意,她并不是不爱我,以她的个性绝对不会和一个不爱的人在一起那么久.我们也并不是没有钱结婚,新居早就装修好了,就等着入住.  相似文献   

14.
盖下印章的时候,那个书店店员对我笑了。我知道他很高兴,也许因为我买了书,也可以看作是有一点亲切有一点感叹的笑,因为书的名字是《安徒生童话全集》,而我18岁。我要的是那种没有加任何改动的原译本。买《安徒生童话》只因为喜欢那篇《海的女儿》,读《海的女儿》,只因为那里面有一个我羡幕的“人鱼公主”,15岁的小公主不能说  相似文献   

15.
(一)家义走的时候对我说:“等着我,我很快回来。”我一直不明白他为什么大学毕业非要去当兵,而且是海军,我只想知道为什么。“小烟,”他叫我,“人都有梦想,就像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娶到你。”我问:“当海军也是你的一个梦想?”家义很深沉地点点头。我们从8岁就在一起,有人打哭我,是吴家义去帮我打架,十几年过去,还在一起,即使不说爱情,也足够到谈婚论嫁的程度。“你说,10岁的孩子有爱情吗?”有一天他这样问我。我笑了,怎么可能?10岁的我还是个小孩子。“小烟,”他握住我的手,“我就是从10岁爱上你,那时我想,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娶这个女孩子。…  相似文献   

16.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个22岁的女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讨厌我自己。我发现我身上有好多致命的缺点:①我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孤僻冷淡,因此使我交友很困难,跟周围的人缺乏交流和接触。比如上学时,班上顶多有三四个性格相仿的同学比较好,跟其他人很少交流和接触。现在我的朋友也很少,不过两三个。②我孤傲严肃,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别人对我的评价是:脸上总挂着愁云,不见阳光,让人难以接近。③我对生活的态度冷漠,兴趣几乎没有,比如画画、音乐、体育,我都不喜欢。有时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机器人,除了工作,吃饭,睡觉,余下总是乏而…  相似文献   

17.
母牛"花子"     
一下乡,我就相中了喂牛这活儿。虽说牛圈味儿不好,又是瞎虻、蚊子最多的地方,可是自己一个屋,安静,怎么看书也没人管。我就当了牛圈的“官”管着牛。一年后,从四队调过来一头红白花的母牛,这是人家甩出来的扔货,脾气贼大,不听使,还净惹事儿。我看它的毛色,叫它“花子”。刚来不几天,它就跑回四队了。都说驴犟,其实牛要是上来犟劲,十个驴也犟不过。任我鞭子抽,棍子打,这花子是说什么也不回来,硬是往后捎。等将它弄回来,我已是浑身湿透。道上我就已咬过几回牙:到家看我怎么拾掇你。我给它穿上鼻角,绳绕在树上,换上新鞭梢儿,正要开打。打更的老…  相似文献   

18.
刘会然 《新青年》2005,(10):10-11
倘若要我说出母亲的种种好处来,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母亲的“痴”。“你母亲真的很痴。”这是我多年来听到的村上邻居们对母亲最多的一句评价。母亲真的很“痴”。尽管母亲是一位最普通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村劳动妇女,她识字不多,许多大道理不懂,但在她认为“有理”的份上,母亲却坚持她的痴劲。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那时我还在读小学5年级,我们村人掀起了一股去沿海打工赚钱的热潮。在那时,很多小学还没有毕业的孩子也被这股热潮“卷”了进去。看到邻村的许多孩子每到过年都能赚回不少钞票,我们村里人也开始骚动起来了,特别是一些妇女。她们…  相似文献   

19.
一、取得成功却被工会觊觎 我出生于1935年,高中毕业后继承家业从事过一个阶段的农业。23岁结婚并生下长女,但因感到就这样在农村务农人生没有希望。就在1961年作为农业见习生远渡美国。那一年我25岁。  相似文献   

20.
一双布拖鞋     
在外出差几天后,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了。好不容易挪到了家门口。称作“家”是我在心里一种温馨的叫法——我一个20来岁的女孩子,一个人租住在这幢小区的五楼,平时上下班就孤零零的,家中父母我没有接来,也还没有男朋友,怎么能叫做“家”呢?我摸出钥匙的那会儿,看见门口赫然摆着一双布拖鞋。我心惊了一下,莫不是有人进了我房间?我又仔细核对了一下门牌号,没错啊,我没有找错呀。用钥匙插进锁孔的刹那,隔壁家房门轻轻地开了,探出了个40多岁妇女的头:“姑娘,你回来了。我是你新搬来的邻居,你房门前的布拖鞋是我放的。”我惊疑不定地望着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