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笙 《党史文汇》2023,(1):25-29
<正>1920年,任弼时通过毛泽东介绍赴上海做留俄准备,并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团中央代理书记,成为青年运动的领导者。1933年,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1934年因两次在敌监狱中受尽各种酷刑而被摧残至重病,新中国刚成立一年时病逝于北京,年仅46岁。任弼时逝世后,叶剑英满怀深情地写道:“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  相似文献   

2.
被人们誉为“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在涌赣苏区工作虽然只有一年零两个月时间,但他那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辞辛劳、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骆驼”精神给苏区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实事求是纠正“左”的倾向1933年6月上旬,任罚时到达湘陆苏区中心—永新县。他受党中央委派,担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兼湘赣省军区政委。任弼时初到湘赣省时,正面临王明“左”的路线在苏区贯彻执行、苏区各项工作受到“左”倾路线严重影响的局面。以王首道为书记的原省委已被改组,不少干部和群众被错当成“AB团”分子遭逮捕…  相似文献   

3.
远声 《学习导报》2014,(3):46-47
有一个人,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生上下求索,勤勤恳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超负荷工作,倒在了为新中国奋斗的岗位上,被赞誉为党和人民的“骆驼”。他就是湖南汨罗人任弼时。  相似文献   

4.
于泽良 《党课》2011,(12):65-65
云南保山地委原书记杨善洲穿的总是一身发了白的灰色中山装,夏天草鞋,冬天胶鞋。他走到哪里,谁也看不出他是个大干部,曾经闹出几次去宾馆开会被服务员挡在门外的笑话。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没有“官样”的领导干部,却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被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  相似文献   

5.
薛立永 《党史纵横》2009,(10):46-47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李家湾人。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杨靖宇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曾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在狱中,杨靖宇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但他始终没有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营救出狱。并出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随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相似文献   

6.
孟东 《世纪风采》2006,(2):7-11
2003年5月的最后一天,老红军女战士、延安时期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以102岁高龄告别人世。在革命的道路上,任弼时夫妇相携相扶,风雨同舟,甘苦共尝。堪称革命夫妻、爱情楷模。叶剑英元帅称赞任弼时是党和人民的“骆驼”,毛泽东主席则赞扬陈琮英是“革命的贤妻良母”,两位伟人的评价可谓贴切。  相似文献   

7.
[故事]2005年7月,杨方华从江津区广兴镇党委书记调任德感街道党工委书记时,朋友向他祝贺,说他从“小书记”变成“大书记”了。  相似文献   

8.
赵尚志1908年10月生于辽宁省朝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19年随家迁居哈尔滨.因家庭贫困,他从小就当信差,做来没养家或口.1925年2月赵尚志考人许公中学.同年,他在声援“五卅”反帝爱国斗争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他由党派往广州报者黄埔军校.“中山缺事件”后,又被党派回东北.期间,他曾2次被托入狱,敌人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直至“九一八”事变后,才被党组织营救出狱.1932年是月,赵尚志任中共满洲省委反B总会党团书记及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从此,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斗争的战场,为争取民族解放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刘福奎 《党课》2006,(7):59-59
最近,某乡党委换届,党委书记调走,当地许多老百姓说:“送他辆汽车都不多,他确实为百姓操透了心、出尽了力。”当然,老百姓并没有真买汽车送给他,买了送去这位乡党委书记也绝不会要。但是这反映了老百姓对这位乡党委书记的爱戴。与这位乡党委书记相比。有的干部调走,老百姓则拍手称快,说“早该走了”。从这话就能看出这位干部在任期间并没有给老百姓做多少实事和好事。  相似文献   

10.
2010年3月,清华大学热能系47岁的博士生导师、归国学者顾春伟教授入党了。在发展会上,校党委书记胡和平深情地说:“清华大学一直重视在优秀的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我们要继承清华的好传统,吸收更多的学术骨干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书记的话,让顾春伟又一次感受到清华大学党组织对他这个新党员的关怀和鼓励。  相似文献   

11.
老子曰:“知人者,知也。自知,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言即:知他人者是智慧,自知者高明,善于胜别人有威力,战胜自我才最坚强。金生官大概就是这样的人。正因他深知自身的不足,他才“不用扬鞭自奋蹄”,这又应了古人另一句话“勤能补拙”,不然,他的双肩是难以挑起北京市委工业工委书记和市经委主任这两副很不轻松的担子的。 (一) 老金这50年人生成长之路走得还比较顺利。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在人民共和国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根红苗正的他在党的雨露滋润中茁壮成长。小学加入少先队,初中加入共青团,大学加入…  相似文献   

12.
任弼时     
“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任何个人的计较。”这是叶剑英对任弼时一生十分生动的描绘和中肯的评价,朴实无华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崇高而伟大的形象。少年忧国任弼时,1904年4月30日出生在汨罗市弼时镇(原属湘阴县熟塘乡)一个贫苦的教师家庭。从小聪明好学,关心国事。他13岁读高小时,面对帝国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史上,文强算得上是个经历坎坷、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泾渭分明的四个阶段。他的前半生走过了政治上的两极: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重要干部,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等重大军事实践,还先后担任过四川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川东特委书记等职务;脱离党组织后又加入了国民党和“军统”,历任“忠义救国军”政治部少将主任、军统局华北办事处少将处长、  相似文献   

14.
搁浅的人生     
东丰县红石乡红郎头村有一位“资深”的老支书,他叫杜学荣,今年52岁。他于1969年入党,1974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直到去年年底,因酗酒摔断了小腿骨而无法“组阁”,不得不辞职。他在任24年,从让人称赞的“标兵”蜕变成了让人唾骂的“败家子”。懒于修身导致蜕变杜学荣年轻时“根红苗壮”,担任红郎头村党支部书记时才28岁,是全县当时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头几年他干得真不错,带领全村父老乡亲战天斗地,改良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无论于什么他都“要个样”、“争个先”,结果两年就使红郎头村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五年就甩…  相似文献   

15.
张超 《实践》2021,(1):58-59
在磴口县补隆淖镇新河村打听高广晟,会听到这样的评价——“他是一个好书记,没有私心”;“这个人特别倔,但全是为了村里好”。高广晟原本是新河村的一名普通村民,2000年通过“海选”成为新河村村委会主任,2009年他当选为新河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怀揣着一颗为民热心,凭借满腔热忱,带领全村村民发展致富增收产业、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6.
《军队党的生活》2011,(2):49-49
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党委书记、政委杜连英自2005年8月担任现职以来,团结带领党委“一班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谋发展,开拓创新搞建设,医院全面建设实现跃升。2007年,医院被总后表彰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先进单位”;2008年,医院党委被总后表彰为“先进党委”;2009年,他本人被评为“全军优秀师旅团级单位党委书记”和“总后优秀党委书记”;2009年8月,他作为总后系统代表在全军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座谈会上介绍了经验;2010年10月,他代表党委在总后军师职干部理论培训班上介绍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7.
李意根 《党史纵横》2008,(12):36-41
黄克诚,1902年出生,湖南省永兴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军委第三副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国防部副部长兼军委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委员、军委秘书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56年9月在“八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58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9年“庐山会议”后被撤职。1965年,赋闲6年之久的黄克减接到了赴山西省任分管农业的副省长的命令,在那里他开始了不堪回首的“文革”岁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维吾尔族“骆驼王”漠人一位普普通通的新疆老人,却充满了谜一样的传奇色彩。他征服了令人谈虎色变的“死亡之海”,打破了外国科学家关于“世界上还没有捕获过活的野生双峰驼”的神话;发现了时下地球上比大熊猫数量还少的稀世珍宝白骆驼。他就是把西方人惊得目瞪口...  相似文献   

19.
在巍巍五指山下,有位深受黎苗群众爱戴的“扶贫书记”,他就是琼中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朱清敏。1985年9月,年仅27岁的朱清敏任了东方示范牧场场长,成为海南当年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当时他“一点当领导的思想准备都没有”o但他不负组织上的重托,自走上领导岗位,不论是在牧场,在昌江,还是在琼中,他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赢得了一片赞誉。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委书记在会议上提到原天门市委书记张二江时,怒斥其“吹、卖(官)、嫖、赌、贪”五毒俱全。别看大名鼎鼎的“五毒书记”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堪称好手,嘴巴上讲起“廉政”来可是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一派堂堂君子的风度。张二江主政丹江口市时,提倡读书,在他的大力号召、热心推荐下,一本介绍历史上诸多清官事迹的《清官策》成了全市干部的必读书。当了天门“市首”后,即使在食堂饭桌上,他也见缝插针地谆谆训导下属:历史上凡是贪污腐败的,都没有好下场。一次下基层巡视,乡镇干部递一瓶矿泉水给他解渴,他却说:来一杯白开水就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