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保存 《湘潮》2014,(9):33-37
20世纪末,我有机会采访了一批二十七军的老首长,他们不少人操着一口胶东话说:“俺们介个部队儿,是正经八百儿的胶东子弟兵。”的确,这支部队的老底子是胶东地区的几支抗日武装。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众多部队中,驻滇某部是一支有着66年光辉历程的部队。诞生于抗日烽火年代,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东南沿海对空作战、自卫还击等战斗,共击落击伤敌机510余架,是一支战功赫赫的部队。 这支部队的两位主管不仅都姓陈,部队长陈志勇、政委陈钢,而且他们俩都是贵阳人。他们搭档三年来,团结互助共同干事业,被上级首长称为“黄金搭档”,部队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部队先后被总部评为“科技练兵先进单位”、“全军兵种部队深化训练改革先进单位”,连续三年有科技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保…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红军铁甲旅的陆军第五十四集团军装甲某旅,前身是1933年10月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马文瑞、王兆相领导创建的陕北神府红军。它是我军装甲兵序列中唯一的一支红军部队,也是历史上唯一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的陕北红军。从诞生之日起,这支部队就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始终成建制保留,创建的神府苏区一直牢牢掌握在我党手中,被毛泽东誉为党中央的抗日前哨。在革命战争年代,这支部队先后经历千余次战役战斗,有13个连队被授予荣誉称号,涌现出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后期,以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为主力组成的八路军南下部队,在王震、王首道的率领下,从延安出发,挺进华南.经过整整两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完成了被称为第二次“长征”的南征壮举,胜利地回到延安.目前人们在叙述和谈论此段历史时,对这支部队的称谓很不一致,有的称“三五九旅”,有的称“南下支队”,有的称“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还有的称“王王部队”.究竟采用哪一种称谓比较好呢?笔者认为,这应根据这支部队在南下过程中的番号变化来确定.  相似文献   

5.
胡键  陈枫 《党建》2005,(11):42-43
在中国的抗战史中,有一支孤悬华南敌后的抗日武装。在得不到来自党中央直接指示的艰难环境中,这支部队独立发展壮大为拥有11000多人的抗日武装力量,其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1945年,朱德同志在“七大”军事报告中将这支部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这支部队就是英雄的东江纵队。2003年底,在东江纵队成立60周年之际,广东惠州罗浮山下建起东江纵队纪念馆,成为又一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命令侵粤日军就地投降5508名烈士用生命铸辉煌金秋,我们来到东江纵队纪念馆。只见广场一…  相似文献   

6.
郑锐 《党史纵览》2002,(10):30-31
我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知道黄岩同志的。1938年5月,我参加了皖北抗日人民自卫军第一路第二支队司令部直属工作团,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支部队在党的领导下于敌占区合肥附近和淮南铁路沿线,打击日寇,保护人民。这个支队的司令员是郑抱真。那时听说黄岩同志是鄂豫皖区党委巡视员、寿六霍中心县委书记,还听说他是一位被国民  相似文献   

7.
孙海东 《世纪桥》2009,(13):53-54
国民党74军从组建之后,陆续参加了多次对日作战,并表现出色,逐渐发展成为一支能打大仗恶仗,让日本军队都刮目相看的国民党抗日部队,后实力居于蒋介石所谓的“五大主力”之首。然而在解放战争期间,整74师在攻占两淮,二战涟水之后,逐渐走上了不归路,终于在孟良崮被我人民解放军所歼灭。本文着重阐述这支曾经实力超群、有战斗力且全美械的部队被我军歼灭原因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被中共中央誉为“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的彭雪枫将军,抗战时期在新四军中率先建立第一支骑兵团。这支部队在彭雪枫的关心领导下,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纵横驰骋淮北平原的抗日精锐之师。  相似文献   

9.
东北抗联从她的前身工农义勇军和反日游击队时起,就非常重视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从而有力地保证了这支人民抗日武装战胜多种艰难险阻,直至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制定政治工作条例,明确政治思想工作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由工农义勇军、反日游击队发展起来的东北抗日联军,其成份主要是工人、农民、知识份子和其它劳动群众,还包括被改造的义勇军、山林队和反正伪军,既有汉、朝、满、蒙等各民族群众,还有一部份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朝鲜共产主义者和朝鲜爱国战士。中共中央为把这支成份复杂的部队建设成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加强对这支部队的政治领导和…  相似文献   

10.
张凯支队原是我党领导下活动于山西省永济、芮城地区的一支抗日武装。抗日战争胜利后,又积极地投入了反抗国民党、阎锡山腐朽统治的武装斗争。1946年3月26日,这支武装公开举行反阎起义。后蒋、阎勾结,派来了大批军队,将起义部队打散。从张凯支队诞生之日起,我就参加了这支部队,以后又亲历了该部队起义的全过程。时隔半个多世纪,为了纪念那场难忘的历史事件,我谨以亲历者的身份回忆并撰写了有关此事的全过程。张凯同志是山西省芮城县坎上村(原属永济县永乐区)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最初在牺牲救国同盟会工作。1941年受党的委…  相似文献   

11.
驻军威武的阵容中,有一支16年来先后圆满完成10起较大规模突发事件处置任务,连续6年安全无事故,去年被省武警总队评为先进支队,并被武警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的“尖刀”部队。这就是武警贵州省总队第一支队。这支“尖刀”部队锋自何出?记者在该部队采访获知的四个理念,也许可以释然。  相似文献   

12.
孙迪 《党建》2021,(4):65-66
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驰骋着一支以回族青年为主力的回民支队,他们所向披靡,让敌人闻风丧胆,被毛泽东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这支英雄部队的司令员就是马本斋. 马本斋,1902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战功,被提拔为团长.“九一八”事变后,他不满国民党当局的反动政策,离部回乡.日军侵占东辛庄,马本斋挺身而出,举起抗日旗帜,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  相似文献   

1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无数仁人志士、爱国青年不甘心做亡国奴,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在五常的东南山区,年仅20岁的汪雅臣举旗抗日,他联合一些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的抗日山林队,组成“反满抗日义勇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这支队伍逐步成长为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他率队同日伪军进行了上百决战斗,开辟了五常、舒兰东南部山区的抗日游击区。在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和“讨伐”中,他们紧紧依靠抗日民众,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转战在东起宁安,西至第二松花江,南至吉林省蛟河,北至绥滨铁路的广大区域。抗联十军在汪雅臣率领下,不断地袭击敌伪据点,牵制和打击敌军,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抗日斗志,破坏和动摇了敌伪统治。在东北抗日武装斗争处于低潮时期,抗联部队实行战略转移,过境到苏联进行休整。汪雅臣将军仍然率领部队在山区与敌人进行殊死斗争。1941年1月29日,由于叛徒出卖,汪雅臣在敌军的突袭中壮烈牺牲,年仅30岁。  相似文献   

14.
1.第一次见杨靖宇我的家住在辽宁省桓仁县木盂子村头道岭沟里.这里是桓仁县和本溪县交界地。老秃顶子山、草帽顶子山、摩天岭大山依次向南排去,山岭起伏,险峰耸立,林深草茂.记得1934年7月上旬,地里的香瓜就快成熟的时候,突然来了一支队伍,叫“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老百姓把这支队伍叫做红军,说是抗日的队伍。他们在这里活动了半个月,离开的时候,锌尖子三乐校(中学)校长李柏山也跟随红军走了。这年冬天,东北人民革命军的部队又来了,李相山也随队来开展游击活动。他参军后当了独立师的副官。红军这次回来,又引起很…  相似文献   

15.
八路军南下支队,又称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是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后组建而成,在进入湖南后还一度改称“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这支部队系由八路军第359旅部队主力、需要护送南下的南方干部,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选调南下工作的干部组成;  相似文献   

16.
“刀靶水”之战,执行邓小平命令雪夜送信1934年9月,我被调到红三军团第五师十五团一营当营长。10月份,前线战斗打得很激烈,形势越来越紧张。部队从阵地上撤下来,集中在长胜县,每人发了一身黑棉衣和4颗马尾手榴弹。部队出发那天,红军大学调来了个营长叫邱会魁接替我,我又回团部当侦察参谋。刚到团部报到,部队便摸黑出发了。我带着侦察排走在前面。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伤残军人和共产党员,我在荣立过一等战功之后,今年又被中宣部推选为“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时代楷模”,这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莫大荣誉,也是对我的巨大鞭策。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武警部队和师党委的关心培养,也离不开“皮旅”这支老部队优良传统的熏陶。我感到,只有把党的  相似文献   

18.
崔新明 《世纪桥》2007,(1):82-83
铁道游击队举世闻名,鲁南铁道大队是他的原型。这支小型抗日武装创建时只有11人,最多时200余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这支小部队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注重部队自身的建设;以鲁南抗日根据地为依托,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敌人严密统治区内立住脚跟,创造出一系列光辉业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出生在河南省沁阳县(今沁阳市)。1939年夏天,我在济源县(今济源市)王屋山上,参加了八路军抗日游击队——太行支队部队。部队改编后,我被分配到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进行正酣之时,一支数千之众的红军队伍从中央苏区的首府瑞金出发, 穿过硝烟弥漫的战场,向敌人的后方挺进,去执行中革军委赋予的“别动队及游击队的任务”,这支部队历史上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最为关键的时刻,中革军委将这支部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