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唯实》1990,(6)
近年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遭受到严重的挫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思考,因而有人提出:当前社会主义面临的曲折,是否意味着现代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发生了变化?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1989—1991年,由于苏联东欧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巨变,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低潮时期,几年过去,当人们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世界社会主义时,人们完全可以有把握地说,在新的21世纪中,世界社会主义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以一个新的更有吸收力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在短短的6年中,世界社会主义经过几年的调整、分化和整合,已经走出了低潮,进入了一个新的复兴时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199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再起高潮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说,为什么苏联这样一个发展了七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会解体呢?一些善良的人们产生了疑问和困惑,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忧虑,甚至我们的一些党员和干部中也程度不同地产生了"信仰危机"。这是客观存在,我们不承认、不正视不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就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也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当今世界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社会主义仍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观点。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时期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人们观察现实世界的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往往不同,这便给人们心理、思想和行为选择上带来许多困惑、迷茫和压力。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因而对现实中的各种问题更是感到困惑和不解,即便是在一些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中,也存在这种现象。他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 ,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们从这场科技革命的视角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 ,客观而公正地分析它们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出现的新变化 ,将有利于对两种社会制度的一些旧有观念不断地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6.
谭贵星 《学习月刊》2010,(12):38-39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人们、武装人们,启发和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使人们更好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加速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进程。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  相似文献   

7.
贺龙栋 《唯实》2002,(9):39-41
二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们从这场科技革命的视角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客观而公正地分析它们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出现的新变化,将有利于对两种社会制度的一些旧有观念不断地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8.
贺龙栋 《唯实》2002,(8):39-41
二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们从这场科技革命的视角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客观而公正地分析它们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出现的新变化,将有利于对两种社会制度的一些旧有观念不断地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9.
有学者曾专文著述,阐述和评析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十年。本文主要对二战结束以来的世界社会主义第三个五十年进行一些回顾和评析。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在社会成员中达到广泛的认同,才能发挥其规范、引导社会发展的功能,而这需要向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渗透。感性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向日常生活世界的重要方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更符合现代中国人的生活节奏。因此,要通过促进话语的多样化及形象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制度化;重视发挥示范的作用;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感性化,使其个性化、差异化和日常生活化,不是从外部灌输,而是注重让人们去感受、体验、理解和运用,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和认同。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作为思潮,如果从1516年英国莫尔发表《乌托邦》算起,已有500年左右的历史。社会主义作为一门科学,从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那天算起,不过才一个半世纪,而社会主义付诸实践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算起,更不过才八十余年。在这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先是只有一个苏联面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封杀;到后来是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问世,一派生机;继而又是本世纪末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陷入低潮。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这种大起大落面前,人们不免产生许多疑问,出现种种困惑,这是十分正常的事。这里,我想根据自己的学习、思考,谈谈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百年历史进程向社会主义提出了三大挑战。一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能否先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三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从本国实际出发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潮起潮落给人们的历史启示是深刻的、发人深省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因为历史发展中出现的曲折,不因为论敌的攻击而消失。相反的,日益显示其真理的价值和顽强的生命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目前虽然还处于低潮,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和发展坚定了人们的信心:世界社会主义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13.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认清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差异性和统一性,搞好当前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将有利于中国的全面振兴,也有利于世界的文明发展。一、关于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差异性问题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整个社会生产的两个不同的方面。物质生产一般是指人们改造自然界的劳动过程;精神生产一般是指人们认识现实世界并改造主观世界的劳动过程。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和社会主义精神生产,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两种不同的劳动过程,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各有自己的特点或特色。1.从生产的目…  相似文献   

14.
史垠 《前线》1990,(10)
为了帮助广大干部特别是青年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资本主义的弊端、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灭亡的趋势,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编写了《西方世界透视》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针对人们提出的有关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些问题,以大量事实材料为基础,进行科学分析,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该书可供基层单位进行坚  相似文献   

15.
构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厦的几个着力点董凤基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几乎毫无例外地遇到两大棘手问题:一是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二是人们价值观、道德观扭曲。两者相比而言,前者解决起来容易一些,一些先期发展起来的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在治理...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陈安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解决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决人们精神世界的问题究竟采取什么方针,是破字当头,还是重在建设?这个重大方针的选择,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邓小平在总结我们过去长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前半叶,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社会主义制度以其在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国度里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而震惊了世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了制度性解体,纷纷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转而投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怀抱,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再次震惊了世界。这种沧桑巨变,在世人面前尖锐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晚年的胡绳对这个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仍然很有启发意义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缺少科学的理解,一方面以为社会主义制度一经建立,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可以全部自然地得到发挥,把社会主义理想化,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绝对化;另一方面,当社会主义在发展进程中出现困难和挫折时,又怀疑以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种认识上的巨大反差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思绪,影响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与信念。因此,充分认识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便成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优越性试作一些理论上的分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所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具有科学的方法论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抓住利益是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动因;坚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辩证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抓住内因,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柴尚金 《党建》2009,(11):16-17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以其独特的魅力再次吸引着那些追求进步人们的目光,在有着社会主义运动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拉美地区,左翼政党活动有声有色,各种社会主义思潮迭起,成为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