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站在时代和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总结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把和谐写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状态;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从重视社会和谐到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新发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大论断,必将有利于我们党更加卓有成效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显著标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主义本质作过一些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继承前人探索成果和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并着重从经济的角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新世纪,我们党又从社会建设的角度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些认识和重要论断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科学论断.正确认识这一论断,首先要纠正两种错误认识,要认识到这一论断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同时还需把握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明确了探求社会主义本质的现实根基,“社会”和谐拓展了探求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视野,社会“和谐”彰显出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新论断还折射出研究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君如 《理论前沿》2006,486(21):5-8
文章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科学内涵及现代化奋斗目标三方面论述了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分析了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秦刚 《理论前沿》2007,(10):16-17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之一,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本质属性,是相互并列的,也是相互包含的。它们从不同的领域反映和表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向,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是应对文化全球化发展的正确选择,也是中国文化自身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重在坚持各种文化的和谐发展,同时打击、清除落后腐朽文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警民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界定警民关系的本质属性是研究警民关系的理论前提。警民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警民关系的本质属性,其矛盾性质是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和谐警民关系的本质属性,必然表现为需要关系、服务关系、平等关系、合作关系和友善关系的特征,这五种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社会和谐警民关系是以满足需要、平等互助为基础,以服务、合作为基本内容,以情感友善关系为纽带的新型和谐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社会更加和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经过从十六大到十六届六中全会近四年的深入探索,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了更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各种社会思潮也是异彩纷呈、相互激荡。这些社会思潮不仅相互关联,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实践证明,正确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关系,积极寻求二者的良性互动,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的内在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观念。社会和谐应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和谐的主要特征在于对自由、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这两对相互矛盾的价值的兼容,对于这两对价值所体现的社会强势阶层和弱势阶层的兼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的提出对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顺应时代要求明确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社会服务的内涵,探寻社会服务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有效开展社会服务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是各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一大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主党派要认真研究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内在规律,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服务工作机制,根据民主党派的自身特点,扎实开展以决策咨询、智力咨询、扶贫开发和服务两个大局为重点的多层次、有特色、见实效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独特表现,它不仅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诠释着丰富的时代精神和民族内涵.它的一套完整的独特的相互间不可分割的理论架构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深刻领会和把握,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引我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科学体系.在今后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有着深刻科学内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再次引导中华民族走向更加繁荣富强.  相似文献   

17.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超越西方多党制、两党制的新特点和政治优势,是对世界政党政治文明的卓越贡献,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政党制度范式。本文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团结、民主、和谐”的本质属性为研究对象,探究本质属性提出的学理依据、相互关系,以及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越性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社会和谐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又是新时期党领导人民为之奋斗和追求的社会表现形态。科学发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拓展和创新,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判定和讨论实质上是对中国当代社会性质的判定和讨论,而对社会性质的判定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作为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第一次大讨论的回应,中国共产党提出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判断;作为对第二次大讨论的总结和回应,我们党形成了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性质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认知。针对目前国内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种种质疑,党的十八大报告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这一问题,进一步确认了中国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20.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既是党的十八大的主题,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总结.十八大报告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