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成立于1984年6月,其前身为北京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1993年9月,经上级批准,扩建为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成为具有人才交流、开发、评价、保障、贮备等综合功能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成立以来,一直把为单位招聘人才和为个人求职择业作为基本业务。目前,该中心下设17个业务部门,一个分中心,有员工307人。2001年9月,该中心自筹资金建设的北京第一座多功能、智能化、设施先进的人才服务大厦在这里拔地而起,它标志着北京市人才服务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有了与时俱进的全新演绎。  相似文献   

2.
姜敏 《瞭望》1990,(41)
沈阳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亦是全国开办人才市场较早的城市。1983年初,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沈阳市人才信息交流服务中心。1987年3月,开办了全国第一家人才市场。几年来,经过不断的发育完善,已在全市11个县区、6个行业局建立了17个人才市场,有的区还建立了人才市场的分支机构,初步形成了以市人才市场为龙头的多功能、多层次、大容量的人才交流服务网络。同时,  相似文献   

3.
(一) 人才的合理流动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人才个体而言,通过流动能更好地发挥人才潜能,开发智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就社会组织来说,人才流动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改革人事制度,使管理充滿活力的需要。为了研究我国青年人才的流动情况,我以全国人才交流咨询服务中心编《人才信息》和浙江省人才交流咨询服务中心編的《浙江人才信息》为依据,对一九八五年期间在上述两刊刊登要求调整和流动信息的39岁以下专业人员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而对当前的青年人才流  相似文献   

4.
毅堂 《瞭望》1987,(13)
近年来,我国在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合理流动,建立健全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交流、人才培训及支援边远省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83年1月,从我国第一个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沈阳市人才服务公司诞生起,到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64个地、州、市和1003个  相似文献   

5.
人才支撑是以人才资源为核心,通过政策、市场、资金、激励及教育培训、服务环境等影响因素,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健全人才使用政策,完善人才体制机制,达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目的。在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市场化的城乡人才资源配置机制,着力推进人才培育一体化、使用基层化、人才选拔区别化和人才交流双向化,健全相对完备的城乡一体化人才支撑与服务体系,提高人才工作对新农村建设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6.
潘莎莎 《团结》2007,(5):39-40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迅猛发展,国家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教育人才交流越来越活跃。人才交流,是指人才的双向流动,但是,目前与经济发达地区相对的贫  相似文献   

7.
CEPA的实施.为沪港人才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本文介绍了上海市推进沪港人才交流与合作的政策措施,香港人士在沪执业办法;分析了沪港两地人才的比较优势,介绍了引进千名香港专才的进展情况,并展望了沪港人才交流与合作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重点应用SWOT分析法研究了区域人才战略的体制、法制、市场、人文、服务环境,分析了区域人才战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营造区域人才战略环境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这条创新之路将以群众的需求为原点,以提高政府效能、改善民生为指向在北京市怀柔区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社保所、残联、民政、计划生育科、教委、文化服务中心、综治办等部门都在大厅设有窗口,来办事的群众可以享受到"一站式"服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是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培养服务外包人才具有人力资源供给规模大和劳动成本低的有利因素。其不利因素为:人才适用性差,人才二次培养的任务艰巨;外包人才的流动性大,人员稳定性差;符合外包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高端、复合型人才匮乏,服务外包人才结构失衡。进一步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业,有必要制定人才培养方略,具体包括:制定离岸服务外包低中高端人才差异化培养战略,构建服务外包人才模块化评价标准体系,积极发挥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的推动作用,建立服务外包人才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1.
新春伊始,北京市各职业介绍机构和人才交流机构,就呈现出往年没有过的“火爆”景象。前两年,媒体总是把视线集中在“观念”上,似乎这些失业者、下岗者转变了择业、就业观念,就能够找到新的工作。而从现实来看,这种提法已越来越不合时宜了……北京市最著名的职业介绍机构——位于月坛公园的西城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正因洽谈会场场“爆满”而向社会发出“告急”信号。该中心每周二至周四均举办不同类型的招工招聘洽谈会。自1993年起,参加洽谈会的求职者数量与日俱增,不足500平米的洽谈大厅,最多只能容纳80家用人单位和2000名求职者,而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0,(3)
在放开人才兼职活动、实现人才资源社会共享上 ,有关部门提出新的政策思路 :允许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保守工作单位技术秘密的前提下 ,到企业或其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中等技术学校或中小学校兼职 ;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专业技术人才 ,可经现单位同意 ,以多种方式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提倡和鼓励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进入企业决策层 ;推行大学与企业的人才交流制度 ,通过大学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相互任职 ,改善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结构 ,推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允许兼职者兼薪 ,多劳多得 ,知识致富…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12)
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广州市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重要阵地,从2011年20个试点到目前174个街镇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发展迅猛,但在势头中,构建服务管理系统迫在眉睫。从系统构建的意义、内容及特点三方面,阐述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管理系统探索情况。这一探索为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女青年陶佩斯,原是天津市一个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勤杂工,她刻苦自学取得中文专业学历后,希望能从事教育工作。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将她推荐给新组建的无线电联合公司中专学校担任语文教师。她如鱼得水,工作得很好,一年后就被评为优秀教师。 上海静安区一位厨师,自学九年,有了较高的英语水平。上海市“人才开发银行”将他推荐给某国驻沪外交机构,担任了首席译员。 这些事在前些年少见,而在今天,可以说屡见不鲜了。一股股人才流动的“活水”正在许多机关、学  相似文献   

15.
山西隰县近年来的县级机构改革引人注目。他们从涉农部门兴办实体起步,精减了机构,减轻了财政负担,为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选准突破口 建立服务中心 1988年4月,隰县被山西省确定为“脱贫致富综合改革试点县”。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农村需要人才、需要服务,而机关却人浮于事,县财政收入赶不上人  相似文献   

16.
把党管人才原则落实到为人才服务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管人才原则的提出 ,反映了我们党对人才资源重要价值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各级党委各部门只有重视人才 ,尊重人才 ,提高为人才服务的意识和水平 ,才能很好地贯彻党管人才原则 ,开创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2002年2月22日,时任上海市代市长的陈良宇同志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做好人才市场的改制工作,发展人才中介行业协会,强化人才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是上海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国家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人才市场管理规定》,2002年4月24日,随着上海人才有限公司、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检查总队人才市场监督管理处和上海人才中介行业协会揭牌成立,上海人才市场改革与发展跨出实质性步伐,上海人才市场体系的完善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上海人才市场改制是在上海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进行的,是人才市场发展的一种模式探索和实践尝试,它的发展模式不具有也不应该具有排他性和唯一性。而今,一年半多时间须臾而过,我们欣喜地看到,上海人才市场体系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市场化的发展方向真真切切,所取得的成效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18.
孟微 《瞭望》2006,(15)
2008年,北京奥组委官员将超过4000人,志愿者将达到 10万人;奥运传播的辅助工作人员与服务人员也将达到2万人 3月30日,北京奥组委第三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截止。此前, 北京奥组委人事部部长张志伟对媒体表示,这次招聘的重点是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通讯计算机技术、语言服务、法律事务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人才。奥运人才匮乏。北京奥组委连续在全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 ,“十五”时期 ,深圳要达到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笔者认为 ,要实现这一目标 ,今后五年当通过人才引进、培养、配置、使用、服务等五大机制的创新 ,全面实施人才战略 ,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一、推进人才引进机制创新 ,建设人才集聚中心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吸纳人才是深圳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新世纪里 ,要进一步改善吸引人才的政策、机制和环境 ,使深圳成为全国优秀人才的荟萃之地、集聚中心。1 修订吸引人才政策 ,加强人才引进的宏观调控。修改、完善吸引人才…  相似文献   

20.
可以肯定地说,21世纪的竞争以人才竞争为焦点。争人才,抢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最激烈的“战争”。人才大战“硝烟”正浓据联合国开发总署统计,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国外工作的专业人员近百万,而且每年以10万人的速度递增。更多地吸引外籍专业人才与有效地利用和吸引海外人才回国服务,早已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才竞争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