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享有沉默权。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追诉者对刑事指控保持沉默的权利,沉默权是随着现代人权和民主的发展而被提出的,它最早源于英国,美国首先移植了这一制度,并在宪法中予以确认。二战后,人权保障问题逐渐走向国际化,沉默权制度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普遍确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一制度在中国也受到广泛的关注。沉默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①不被强迫自证其罪;②有权拒绝陈述;③不应因拒绝陈述而被作出不利于已的法律推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目前没有规定沉默权制度(以下把刑事诉讼法简称刑诉法)。相反,我国刑诉法第9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我国刑诉法对沉默权没有确认,笔者以为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享有沉默权。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权利与效率的关系看“沉默权”的取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应否赋予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沉默权,或者说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应否引入沉默权制度,已成为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个与我国公安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问题。在有关于此的争论中,有人主张“沉默权势在必 行”,有人则认为“实行沉默权弊大于利”。前者的理由主要是,沉默权制度的引入将大幅度地减少刑讯逼供现象,从而充分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避免司法人员过分依赖口供定案,以及提高审讯的文明程度等;后者则认为,沉默权会限制侦查人员的审讯活动,影响侦查…  相似文献   

3.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格尊严和自由意志的尊重。沉默权反映一个国家刑事诉讼制度的文明与进步状况,被认为是“人类通向文明的斗争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沉默权有利于抑制刑讯逼供,沉默权的确立有助于我国立法与国际法接轨,我国引入沉默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论沉默权     
沉默权是现代刑事诉讼中一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诉讼权利。沉默权的价值体现在:沉默权是程序公正的必然要求,使刑事诉讼的价值走向多元化;有助于建立控辩双方平等对抗的刑事诉讼构造;沉默权是诉讼主体学说的必然要求,是无罪推定原则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防止刑讯逼供的重要立法保障。目前我国刑诉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如实陈述其犯罪事实而不能保持沉默,从而在立法上否定了沉默权。这一规定有违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有可能促使逼供的发生。我国应明确规定沉默权规则,以推进我国刑事诉讼文明化、法治化,符合国际上对刑事诉讼程度保障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5.
沉默权制度:中国司法改革之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沉默权制度,是我国应当履行的国际义务,也是无罪推定原则和对抗式诉讼结构的要求,它有利于诉讼效率的提高。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为沉默权制度提供了社会经济基础;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使沉默权制度有了植根的土壤;实行沉默权制度的物质技术条件已基本具备;形成了沉默权制度生存的法治空间。  相似文献   

6.
徐雯 《公安教育》2006,(7):48-51
一、引言据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消息,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在内的三大诉讼法的修改已经列入新一届全国人大的五年立法计划。学者普遍认为,“无罪推定”、“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警察讯问犯罪嫌疑人时需要有律师在场”都有可能被写入刑事诉讼法。学者的呼吁、媒体的大量报道使社会各界对确立沉默权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然而一些学者过分夸大了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没有正确认识沉默权的本质、结合我国实际含义来分析确立沉默权是否可行,加之一些报道缺乏全面性、客观性,导致部分人们对沉默权缺乏…  相似文献   

7.
六、“隐形沉默权”的影响和认识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但没有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沉默权。相反,《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虽然《刑事诉讼法》关于供述义务的规定显然与刑事司法的国际标准不相一致,但更符合我国目前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控制刑事犯罪的实际需要。可是,长期下去对促进取证行为的合法化、文明化也没有多大帮助,而且会助长诉讼活动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过分依赖心理,而这种…  相似文献   

8.
侦查讯问制度、确保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严禁刑讯逼供、犯罪嫌疑人沉默权等已成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主要内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必须以保障国家权力的行使,保证诉讼效率与保护人权的统一,实现利益与价值的平衡为指导。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在侦查讯问方面应确立讯问前权利义务告知制度,严格讯问时限并规定不得夜间讯问,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扩大律师权利,实行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严格超期羁押的责任,同时引入沉默权制度,确立默示沉默权。  相似文献   

9.
严禁刑讯逼供,我国的刑事法律和有关的司法解释均有明确规定。但司法上刑讯逼供屡禁不止,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案件不断发生。究其原因,立法是根本:法律没有沉默权规定,而关于“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实际上间接地为刑讯逼供提供了法律依据;法律没有严格的证据排除规则;自首规定在司法中得不到实质性的体现。相应的立法对策:一、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沉默权;二、确立严格的证据排除规则,明确规定以非法手段获取证据无效;三、修改关于自首的条款。  相似文献   

10.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规定"受刑事追诉的人不得强迫作不利于自己的证言,或者强迫承认有罪".这就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强调并遵循的"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之原则,由此延伸出沉默权.随着加入WTO的临近,我国的法律制度、司法活动也不可能超然地游离于国际普遍规则之外,在我国实行沉默权制度势在必行.为此,必须改革我国的刑事讯问工作,如设置沉默权告知程序,加强对讯问工作的监督和控制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沉默权与警察讯问权的考察与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是否应当引进沉默权 ,已成为诉讼法学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 ,目前大致有三种观点 :(一 )引进说。认为引进沉默权条件已经具备 ,建议尽快通过立法程序确立沉默权制度。 (二 )否定说。认为在当前刑事犯罪猛增、治安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不宜规定沉默权。 (三 )限制说。认为从原则上应当承认沉默权 ,但对某些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巨大危害的严重犯罪案件 ,不适用沉默权。对沉默权制度的来龙去脉和利弊得失进行深入的考察 ,特别是对沉默权与警察讯问权的冲突与权衡作出认真的比较研究 ,对立法与司法实践都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7世纪以后,沉默权在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中逐渐得到确认。目前在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和刑诉法、在一些国际公约里,沉默权作为犯罪嫌疑人的一项基本人权、作为刑事司法国际标准中被告人的最低限度保障之一,得到了普遍的强调和维护。对于我国是否也应确立沉默权,有关人士众说纷纭。赞成的理由似乎不少,但也有司法界人士认为,沉默权在我国的实施还需缓行,因为它的实施必然会加大司法成本,针对我国这样一个司法集权色彩较为浓厚的国家、针对目前还较高的犯罪率,沉默权的设立似乎还不宜操之过急。1999年12月间,国内一些新闻媒体播发的一条消息曾引起人们的关注:武汉市公安局青山分局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从审讯室里撤销,换之以“遵守留置规定、严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要介绍了沉默权制度的历史由来,阐述了在我国实行沉默权制度的现实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理学视角下我国沉默权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沉默权制度。通过对沉默权制度的考察和价值判断来论证其在我国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当然,沉默权的移植要考虑其精神及我国的实际情况,避免法律移植过程中的片面化和理想化等负面因素。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建立沉默权制度,侦查阶段是建立沉默权制度的重点,沉默权的内容应予以明确界定,沉默权原则上适用于所有在刑事诉讼中被追诉的案件。  相似文献   

15.
关于"沉默权"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许多案例表明,如果赋予犯罪嫌疑人以沉默权,将给侦查破案造成不利的影响,最早确立沉默权的英国从多年的司法实践中发现沉默权规定不利于查明案情,于1994年对沉默权制度作了重大修改.美国对实施了30多年的"米兰达规则"也提出了疑问,并通过判例规定了"米兰达规则"的若干例外.我国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精髓在于鼓励有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坦白认罪,允许其进行无罪或罪轻的辩解,但不承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沉默权.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其实际意义就是限制警察的讯问权.我们不主张沉默权,并不意味着警察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虽然在某些案件中,口供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证据,但我们必须坚持严禁刑讯逼供或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逼取口供.刑事诉讼证据较之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要复杂得多,如果再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则无异为侦查工作设置障碍,将造成案件久侦难破.  相似文献   

16.
现行初三《思想政治》第四课新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最近,笔者在下校听课和教研中,听到不少教师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及其优越性感到困惑。为此,现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浅析如下,供教师在教学时参考。(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自治区域内的事务。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地方制度的一个具有特殊性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叶云江  崔卫军 《前沿》2007,(2):121-123
文章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具体规定出发,对我国刑事诉讼中口供证据的证据地位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在我国应否建立沉默权制度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我国现阶段不需要建立沉默权制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你有权保持沉默,不回答任何问题,否则你的陈述将会作为呈堂证供。”美剧司空见惯的桥段可能是我们对沉默权最直观和原始的认识。沉默权的规定与否事关刑事诉讼法治文明,但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有关沉默权的相关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第50条)“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沉默权能够在立法观念上确定下来.就能够从根本上革除久治难愈的刑讯逼供的顽症。近来不断有学者提出关于沉默权的论争。有的报道说,“我国法律将赋予公民沉默权”,犯罪嫌疑人将“有权沉默”。沉默权是否写进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涉及到我国法学理论中对人权的基本认识、刑法的基本理论和犯罪侦查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司法工作人员的讯问拒绝回答的权利。如实回答义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司法工作人员的讯问依事实真相陈述的义务。从辩护角度看,只要承认辩护权是一项权利而不是义务,辩解是辩护而不是供述,只要承认权利的主体有放弃权利的自由,而没有不能解脱的束缚,沉默权就是无法否认的客观存在;从如实回答义务看,沉默权不会因如实义务的确立而不存在。客观规律表明,沉默权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中从来没有被剥夺,也不应被剥夺。不能因特殊沉默权否认一般沉默权。如实回答义务的真正实现需要沉默权的存在。强调沉默权,对于保护人权,坚持无罪推定原则,尊重司法实践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