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春英 《中国公证》2005,(11):17-19
一、强制公证与意思自治原则没有矛盾 强制公证,也称必须公证,指在民商实体法中有关民商事法律行为必须经公证才产生一定法律效力的制度设计.大陆法系国家普遍存在强制公证制度,其价值在于预防纠纷,减少诉讼,降低当事人和国家的诉讼成本.英美法系国家注重事后救济,一般不采取强制公证,因而有统计表明,英美法系国家的诉讼成本要高于大陆法系国家.国际拉丁公证联盟宣传资料所引用的统计数据显示:1994年司法的行政费用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法国为0.8%,德国和意大利均为1.3%,而美国为2.2%,从中可见国家司法成本的高低.  相似文献   

2.
徐研  樊文 《中国司法》2009,(9):61-63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且中国公证协会已于2003年加入国际公证联盟,基于我国的公证制度大体上属于大陆法系,公证理论界在谈到公证的形式证明时往往重点着眼于撇清我国和英美法系的不同,认为我国的公证文书不能采用形式证明的方式,而应严格采用实质证明的方式,或者认为即使采用了形式证明的方式,也与英美法系国家的形式证明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公证事项的事实认知,是指公证权的行使主体就待证事项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和判断.只有认定主体就待证事项,才能为其提供公证证明,这是古往今来公证制度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然而,基于价值理念和司法制度的不同.各国公证制度对公证事项真实性标准的界定也不完全相同.英美法系公证制度只要求公证达到形式真实的程度.即公证人只需证明当事人在其面前的签字属实,而对所签署的文件内容一般不予过问.  相似文献   

4.
法国公证法律责任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兵 《中国司法》2009,(5):106-110
法国是典型的大陆法系国家,同时也是拉丁公证制度的典型代表,对包括英美法系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公证立法均具有重要影响。在整个法国公证制度中,最值得借鉴的当数其中的财产公示制度、抵押担保制度和公证法律责任制度这三个部分。从目前来看,由于前二者是法国公证制度中设计得最为精致的部分,国内已有不少学者涉足,但对法国公证法律责任制度这一最为重要的部分,却付之阙如。  相似文献   

5.
在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公证法律制度中,公证员都具有国家公职人员和自由职业的双重属性。关于公证权的性质界定,在法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都认为它是一种国家权力,是国家在对当事人所涉及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进行证明,以此来证明其真实性、合法性。由此得出了公证权是国家授权的理论。很多教材、专著和论文都认为公证权是一种国家权力或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该项权力授予公证人来行使,从而使得公证证明具有不同于一般民间私证  相似文献   

6.
正公证制度是以公证为支撑和内容的制度,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的公证制度,还是以大陆法系国家为主的拉丁公证体系,亦或是我国的公证制度体系,均有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的地方。而这种不健全存在的原因既有可能是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就已经存在的,也有可能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背景发生了变化,使传统法律制度与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出现差异和不协调。为了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制度,需要从公证法律体系的历史发展中找到其不健全的情况及原因,这样我们的完善才有依据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公证制度对公证权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京 《中国公证》2006,(11):33-36
公证制度不是我国特有的法律制度,是我国从国外学习借鉴过来的一项具有国际性、通用性的法律制度。近现代西方各国的公证制度,由于法律体系和历史渊源的不同,可分为英美公证制度和拉丁公证制度。前者的公证制度采取形式审查,公证人不对证明内容负责。英美法系以判例为主,公证采取自愿原则。此公证制度为英国、美国及英属殖民地所采用,英国更多地保留了中世纪宗教公证的影响。后者将公证制度定位于国家准司法制度,表现为国家法律对公证事项的强制规定和公证执业的组织形式自由化,公证人对公证内容进行实质审查,  相似文献   

8.
公证权是国家与生俱来的一种重要权力,认识公证权性质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作者拟在分析研究公证权性质的理论准备基础上,对公证权的性质进行了界定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公证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两大公证体系的差别 ,实质上是不同国家对于公证制度功能预期的差异。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 ,必须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公证制度的现实基础出发 ,革除现行以大陆法系的独立、专职的强势公证组织形式与英美法系的弱势公证职能相搭配的体制弊端 ,通过公证立法 ,强化公证职能与法律效力 ,以实现其与强势公证组织形式的内在机制平衡和功能协调 ,赋予并完善我国公证制度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适度干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陈丹 《中国公证》2004,(2):20-21
一、从私办公证处看国家证明权行使方式改革的度 如前所述,公证制度诞生的最初,公证活动本来就是国家机关或社团中的一种个人官职或职业(代书人或书记官)的行为,由个人代行一些国家职能.在法国,其公证的效力尽管远大于美国,但至今采取的仍是由公证人代理行使国家证明权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不同的法律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管理理念.现代公证制度主要分为大陆法系模式和英美法系模式。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法律文化传统与大陆法系国家更为接近.在公证制度方面也有着大陆法系国家公证制度的显著特征,如公权特征明显、证明要求较高、文书效力较强等。这些特征决定了公证执业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因此.在实践中加强执业风险的管理是公证执业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公证权力的司法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公证权力属性问题,司法部早在1994年下发的<关于我国公证制度和公证效力的复函>中就已经作了解释:"一、我国公证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份,公证处是行使国家证明权的机关(当然也包括司法证明权)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公证证明职能.……二、公证书依法具有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效力,是法院认定事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韬 《中国公证》2004,(8):45-46
一、主流理论及其缺陷 公证制度是一种预防性的司法制度,是各国业已确立并通行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目前,理论界和司法界普遍认为,公证制度生存和建立的根本在于公证权的存在.在立法前提上,公证权是公证法律制度存在、发展的基础和根源,规定着公证发展的方向.虽然公证权问题是如此重要,但是理论界和司法界对公证权这一问题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而在将来深化公证制度改革和进行相关的公证制度立法工作时,公证权问题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基础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4.
王京 《中国司法》2007,(3):97-100
一、世界公证制度的分类近现代西方各国的公证制度,由于法律体系和历史渊源的不同,可分为英美公证制度和拉丁公证制度。前者的公证制度采取形式审查,公证人不对证明内容负责。英美法系以判例为主,公证采取自愿原则。此公证制度为英国、美国及英属殖民地所采用,英国更多地保留了  相似文献   

15.
公证制度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少数拉丁公证制度国家,经过几百年的规范与发展,已形成了一套与其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社会历史传统等方面相适应的体制模式。而我国公证制度建立较晚,并且公证机构的性质始终处于变革状态,特别是随着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我国的公证制度、公证机构性质也一直处于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6.
一、坚持公证的国家法律证明性《公证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公证处是国家公证机关。司法部在贯彻《公证工作改革方案》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公证体制改革要以坚持公证机构作为国家法律证明机构、公证员依法行使国家法律证明权、公证书的法律效力不变为前提。实践表明,公证的国家法律证明性作为我国公证制度的鲜明特色,是公证制度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价值体现的根本保证。完善公证制度应当坚持历史与发展的协调统一,坚持公证的国家法律证明性。将公证机构作为国家法律证明机构、公证员依法行使国家法律证明权、公证书的法律效力以法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证制度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观世界公证制度的历史,就公证人事务所所有制体制而言,不外三种模式:一为国家行政体制模式,其主要代表为前苏联、东欧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二为个人体制模式,当前西方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均为此体制,代表了当今世界公证制度的主流;三为事业体制模式,这是中国现阶段公证体制改革提出的主要方向,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正在接受实践的检验。三种模式各有优势,各有弊端,各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产物,都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人们法治习惯的环境支持,如果错位,将产生不良后果。因此,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公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引言] 关于中国古代公证,理论界有三种观点:一、不承认中国古代有公证活动,认为“我国的公证制度是新兴的法律制度”.二、借口办理“红契”业务机构的行政性,而否认其国家公证性质.三、认……  相似文献   

19.
陈丹 《中国公证》2004,(1):34-35
历史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证明,国家证明权行使的最佳模式,是由国家委托一种特殊的介于国家和公众之间的公共权力机构,而不是由纯粹的国家权力机关直接行使.这也是我国当前公证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一、缘起 中国公证协会加入国际拉丁公证联盟时,时任司法部副部长、现任中国公证协会会长段正坤先生曾在人盟仪式上指出:“(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的公证制度作为一个完整的法律制度被联盟的各成员国所认可,也标志着中国的公证制度已成为世界公证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域外公证人也为抵御英美法系入侵的力量因此得以壮大而欢欣鼓舞,但毋庸讳言的是,当下的中国公证与欧陆盟员国之公证尚存在全方位的差距。单就公证事项的设定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