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纵观近年来的各类腐败案例,少数党员干部腐化变质,是从思想上出现庸俗化倾向开始,逐渐导致思想防线失守的。邓小平指出:“如果说变质,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所谓思想庸俗化是指不追求理想而追逐名利,不信奉崇高而喜欢低俗,  相似文献   

2.
蔡娟 《理论探索》2012,(5):47-49
反腐倡廉制度机制创新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为此,要创新反腐倡廉教育制度,使党员干部"不愿腐败";创新反腐倡廉监督制度,使党员干部"不能腐败";创新反腐倡廉预防制度,使党员干部"不便腐败";创新反腐倡廉惩治制度,使党员干部"不敢腐败"。  相似文献   

3.
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推动廉政建设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利益观教育则是从思想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基础,加强利益观教育,有助于增强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反腐败的效果。利益观教育是上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形成合力: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益观教育体制机制,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运用利益激励机制,提高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大力推进廉政文化,是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切实改进领导干部作风的需要。作为企业应该坚持不懈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文化宣传教育,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而自觉抵御和预防腐败。企业做好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从严治党,搞好党风。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一、腐败现象严重地危害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腐败动摇着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腐败现象从本质上说是私有制的产物,它和社会主义本质是格格不久的,和马克思主义原则是水火不相容的。正是由于部分党员干部背叛党性原则,才导致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而日益滋生蔓延的腐败反过来又动摇着人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信念,使得部分党员干部为人…  相似文献   

6.
正一、运动式反腐难以撼动腐败发生的制度性基础(一)对当前反腐败形势的基本判断判断一:大规模运动式反腐,遏制了腐败蔓延的势头,但并没有真正动摇腐败产生的根基。十八大后中央开启反腐运动,是从反"四风"转作风切入的,随后就不断查处腐败案件,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到现在,落马的高官有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被查处的党员干部超过一百多万人,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腐败产生的根源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在中国,共产党实际主导着公共权力的运行。中国腐败的要害是部分共产党党员及党员干部以权谋私的种种行为。因此,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有效限制和防止公共权力主体主要是党员干部对公共权力的滥用,是中国防治腐败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必须把加强监督制约权力的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这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保证。今年在制度建设方面要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周红谦 《学理论》2010,(15):39-40
反腐倡廉教育是预防腐败的基础性工作,是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保证。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坚持教育的长期性、丰富教育内容、突出教育重点、创新教育形式、综合治理,增强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拒腐防变、惩治腐败,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现实考验的要求。党员干部能否做到拒腐防变、永葆先进,不仅关系党的执政地位,也关系到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发展进步,还关系着党员干部个人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权力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因公仆思想淡化,世界观改造放松引起的腐败,也有来自体制方面的原因.要铲除权力腐败,则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世界观改造,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2.
遏制腐败的机制探讨王继荣(一)我国当前正在开展的反腐败斗争,是一场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前途命运的重大而严肃的政治斗争。党和国家的一些领导机关和部分党员干部凭借手中掌握的行政权力和行业管理职权屡屡发生以权钱交易为主要特征的腐败行为,从现象上看...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中,基层党员干部的"微腐败"问题是影响精准脱贫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之一。精准扶贫领域干部"微腐败"问题主要表现在扶贫项目管理过程、政策制定执行、工作责任意识三个方面,需要从资源配置、思想认识、地方发展和制度建设中寻找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近年来,四川省X县在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将整治扶贫领域干部"微腐败"问题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构建起协作型立体化监督机制、点对点聚焦型问责机制、多层次科学化管理机制、全覆盖信息化沟通机制和容错纠错灵活型激励机制,着力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8)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方向发展,党员干部日常监督作为预防腐败、提高党员干部自律的手段作用越发重要。当前党内日常监督管理系统规范,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仍有不足,使得党内日常监督这种监督党员干部的重要管理方式没有真正发挥其监督管理党员干部日常行为的作用。本文重点从党内监督主体、重点人群、方式方法、实现的目标等方面系统阐释了开展党内日常监督的方式方法,通过实现对党员干部的党内日常监督无缝化,强化党员干部自律意识,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群众身边的腐败会直接伤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对于腐败问题决不能姑息妥协。"三不"机制作为警惕、监督、打击腐败行为的一项机制,在维护群众利益,巩固党员干部为民理想信念,对权力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打击腐败行为方面发挥作用,切实体现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8,(11)
扶贫领域腐败呈现出方式多样、涉案资金不等、村干部成为主体、伙同作案等特点。扶贫思路不对、资金管理漏洞、党员干部纪律意识不强等因素是重要的原因。优化扶贫思路和对策、严格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是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十八大以来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应注重发挥教育、制度、惩处、监督等手段的整体合力,采取标本兼治、多管齐下防治腐败策略,以推动党员、干部尽早向不想腐目标迈进。具体而言:通过开展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旨在提升党员干部的觉悟程度,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断完善反腐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并不断加强现有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大幅度减少腐败机会以遏制腐败动机,推动不能腐向不想腐转变;通过保持高压惩治腐败态势,提升腐败综合成本以压制腐败动机,促使不敢腐向不想腐转变;通过构建廉洁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为实现不想腐目标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党员干部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关系国计民生,把持国家重要资源,企业领导干部更要做到廉洁自律,为党和人民守好“责任田”,带头做廉洁从业的模范。  相似文献   

19.
<正>腐败的机理在于权力会带来诱惑,而诱惑让一些党员干部无法自持。要祛除党员干部队伍中的腐败问题,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一系列措施,让党员干部拒绝诱惑,守住底线。因此,从党员干部"免于诱惑"出发,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就要用好"五心"。培养"慧心",让党员干部拥有一双"审丑"的眼睛,以解构诱惑;厚植"仁心",让党员干部拥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以抵制诱惑;心存"怵心",让党员干部学会"算账",能够看到诱惑;怀有"戒心",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8,(Z1)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尉健行谈加大反腐败治本力度●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健全法制,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序开展●强化监督,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深化改革,减少和消除滋生腐败的条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