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边沁的法律思想以及他在西方法学中的地位 ,指出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是西方法律学说的主导性原则之一。他的立法理论和法律改革活动开创了法律功利主义的先河 ,他的一般法理学实际上是分析法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法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是法律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法律发展演进中,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不管主动还是被动,法律后进国家在移植发达国家法律时,不可能不同时进行法的本土化工作。中国近代在移植法律的同时,也通过三个方面进行了法律的本土化:保存一些传统的法律理念、制度和原则;改造传统法律并与西方法律相融合;用西方的法治理念和原则指导中国的社会实践并将其纳入法律规范之中。  相似文献   

3.
王杨 《中外法学》1999,(2):110-114
<正> 一、南京国民政府社会本位立法思想 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原则是以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为理论基础的,第一任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在他的多篇文章中都曾指出“三民主义为建国工作的最高原则”和“立法方针”,在国民政府的立法过程中不同派别的政治家、不同立场的法学家往往根据自己的了解和各自政治的需求,对孙中山的法律思想做出了不同的现实主义的解释。 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产生于中国近现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下,救亡图存,反帝反封建是其思想主流,具有鲜明的革命实践性的特色。此时,席卷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本位立法原则和法律社会化倾向,对孙中山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很多方面与孙中山的政治、法律和经济主张不谋而合。因此,他积极地顺应了这一世界趋势,并借鉴和吸收其中的一些理论原则,形成了自己的以国家自由观和集体平等观为理论基础的社会本位立法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1983年4月10日是荷兰法学家雨果·格劳秀斯四百用年的诞生日,他的生平和著述,同近四百年来国际法的发展有着分割不开的联系。他是近代资产阶级国际法的奠基人,西方国际法学者称他为“国际法之父”。他的主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捕获法》和《海上自由论》,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古典自然法学思想出发,系统地论述了国际法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公海自由、使节不可侵犯、中立、仲裁等原则和主张。从而使“一个相当完整的国际法体系作为法律科学的一个独立部份是第一次建立起来了”。这对国际法的发展起着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方法学家的法律诠释观(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晖 《法学论坛》2001,16(5):79-90
在西方,法律诠释学与法律诠释活动一样古老,尤其是近现代,西方法学家的法律诠释观更是丰富多彩.其中,萨维尼的法律诠释学说主要体现在他对法律诠释要素的揭示和论述上;哈特的理论创新和贡献则在于他把法律界定为是由主要规则和次要规则所构成的逻辑体系;德沃金却把法律称之为“诠释性概念”,这一命题表明,法律乃是通过人们、特别是法官的诠释而实现其生命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会通中西的法律改革家——沈家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8月19日是我国近代著名法学家、法律教育家、立法专家沈家本(1840—1913)150周年诞辰。沈家本毕生从事法律研究和立法工作,建树卓著。他在主持晚清法律改革和法典编纂期间,对我国历代法律古籍进行了系统的考订和整理,首开研究中国法律史之新风,并结合中国国情,以会通中西为原则,把西方法律的一些可借鉴的原理、原则,吸收到新修的法律之中。他还是中国近代法学研究和教育的创始人,培育了一大批我国第一代系统掌握和熟悉中西法律的人才。沈家本一生既重实际,又重理论,著作等身,时人誉之为“法学泰斗”。本刊此期发表以下两篇文章,以供研究。  相似文献   

7.
法律与作为西方理性精神核心的数学理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数学理性是西方理性精神的核心。在西方文化史上 ,数学曾经既具有技术层面的应用性功能 ,也具有思想意识层面的解释性功能。数学对西方法律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西方法律文化体现了大量的数学理念 ,这些数学理念直接影响了法律的内容 ,使西方法律文化别具特色。罪刑法定等重要法律原则的提出就与数学理念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 沈家本(公元1840—1913年)是我国近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法律家。他处在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时代,出于变法图强、保国保种的目的,努力"兼采世界大同之良规,折中近世最新之学说",系统引进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原则和制度,用自己的思索和奋斗,促进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成为中国法律文化史上结束一个旧时代又开启一个新时代的典型人物。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个人认识方面的局限性,他在对待中外法律文化成果的问题上,也曾有一些过失,尽管这些过失并不能掩盖他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浪潮使得商品生产交换条件遍及全球,为法律的共同性因素的增长起到了奠基作用;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的法律文明,伴随其经济、政治的扩张和“西方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推行,逐渐构筑起“法律殖民主义”的巢穴。因此,在全球化现象面前。我们一方面要把握住法律发展的共同性因素,创制顺应全球化社会生活条件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则应依据主权原则认同国际交往规则,防范“法律殖民主义”陷阱和“法律全球化”思维误区。  相似文献   

10.
新分析法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形成的现代西方法学派别之一。其首创人是英国牛津大学法理学教授赫伯特·哈特(Herbert L.Hart,1907—)。他的主要著作是:《法律的概念》(1961)。其他有《法律·自由和道德》(1963)和《惩罚与责任》(1968)等。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法学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新分析法学派的形成和发展,是同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以哈特和美国哈佛大学法理学教授富勒(Lon Fuller,1902—1978)为主要代表的长期论战不可分的。这一论战的实质是西方法律哲学传统中自然法学说和法律实证主义两大派之争。富勒与哈特二人的观点分别代表了两派。  相似文献   

11.
一杰里米·边沁(1748—1832),是一位著名的法学家。他第一次将完全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原则适用于法学研究,首创了功利主义法学。边沁认为功利原则是人间法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唯一准则。他认为任何应然原则只不过是实际情况的总结,一切脱离实际空想出来的应然原则是荒谬的。因此,边沁抛弃了几个世纪以来虚构的自然法学规则,并以具体的人的功利需求取而代之。他认为法律产生于“服从的习惯”,为了维护每个人的功利就必然需要有一个由强者组成的最高权威制定出法律,并且迫使弱者服从。边沁由此推导出的法律定义包含了三层涵义——法律是“由国家统治者设计或采纳”,是对被统治者的强迫性命令,“是宣布意志的符合的集合体”。边沁的“法律命令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英国法的实际状况,部分地说明了法律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陈锐 《北方法学》2015,(3):99-111
约翰·奥斯丁是现代西方法理学中的重要人物,分析法学的创始人,以提出"法律命令说"而著名,他的法哲学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批判,这些批判主要来自于两大阵营:一是形形色色的自然法学家;另一是一些后起的法律实证主义者。这些批判影响巨大,以致遮蔽了奥斯丁法哲学的本来面目。其实,"法律命令说"并非奥斯丁法哲学的核心与标志,纵使人们批驳倒了"法律命令说",对奥斯丁的法哲学整体来说损害也并不大。奥斯丁的代表性思想是:倡导对法律进行分析性研究,主张建构起一般法理学与法律教义学,最终使法学成为一门科学。在众多的批判之下,奥斯丁的上述代表性思想不仅没有失去生命力,反而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以致在现代西方法理学中,奥斯丁仍然是一个人们无法绕过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3.
司法独立原则作为一项起源于西方的规则,在西方的法律与法制进程中体现得极为明显。西方司法独立的含义比较完善,并为了保障司法独立确立了一系列制度。本文简要介绍了司法独立原则在西方的起源、发展与表现。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的法律思想与中西法律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的法律思想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西方近代法律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他认同了某些传统的法文化观念;因受西方近代法律文化的影响,他又接受了其中的许多观念,并以之为武器,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糟粕进行了批判。下面,笔者拟就中西...  相似文献   

15.
被西方学者誉为“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柏拉图,一生经历坎坷,著述甚丰。反映其法律思想的著作主要有《理想国》、《政治家》和《法律篇》②。这些著作构成了西方法律文化的思想渊源,特别是他在  相似文献   

16.
在以孟德斯鸠、贝卡利亚为代表的人道主义司法理念的影响下,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司法制度进行了人道化改革,逐步确立了罪刑法定、无罪推定和审判公开等原则;自古希腊以来的司法平衡智慧对近代以来的西方司法制度也颇有影响,如西方各国法律中确立的司法原则——当事人对等原则和辩诉交易制度等等,就体现了司法平衡的理念,而所谓司法平衡就是指通过司法途径实现利益上的平衡;自古希腊以来的司法正义理念对西方司法制度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这一理念强调通过司法途径来实现形式正义(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实体正义),英国的衡平法以其对实质正义的追求而弥补了侧重于追求形式正义的普通法的不足,从而在英国法律体系中达到了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生活在希腊奴隶制严重危机的时代,在西方剥削阶级思想家中,他是第一个创立政治学体系的人。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他较早地提出自然法学说。他的政治法律思想对后世剥削  相似文献   

18.
<正>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法律观,都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然而,孟德斯鸠以前的思想家,“理性”问题并未给予充分的论证。孟德斯鸠超出前人的地方,表现在他的法律观切实的、具体的贯彻了近代的理性主义精神,他把理性和法律冶于一炉,创立了资产阶级的来源于自然法又高出于自然法的理性法,为资产阶级学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内容。孟德斯鸠也因此确立了自己在整个西方法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我认为,孟德斯鸠的理性主义法  相似文献   

19.
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法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从事的创办学校、学术团体、报刊杂志 ,翻译西方法律著作、撰写法律论著等一系列活动以及其成果入手 ,阐述了西方传教士在西方法学传入 ,中国近代法学观、法律制度和原则以及概念术语等的诞生 ,中国近代法学人才的养成等各个方面所起的奠基作用 ,并对传教士的这种作用的特点与历史贡献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十年来,马克斯·韦伯的法律社会学在美国的法律学者中间广受赞誉,他的许多观念即使在那些从未研读过其原著的人们中间也都被广泛地接受了。他在“卡里斯马的”、“传统的”、“形式合理性的”和“实质合现性的”法律类型之间所作的鲜明区分,他关于现代西方法律之形式合理性的、资本主义的和官僚制的品格的描述,以及他更概括地在不同的法律类型和不同的政治统治类型之间所指出的关联,反映了种种——讲得严重点儿——存在着争议的法律理论。尽管如此,由于这些理论是深嵌于被韦伯所支配的庞大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