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加入WTO不仅有利于经济建设 ,同时也有利于法治建设。加入WTO必将有力推动我国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其理由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入WTO要求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二、加入WTO将促使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善 ,使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有法可依 ;三、加入WTO将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 ,逐步实现行政公开 ;四、加入WTO将加强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全面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如何在WTO规则下完善我国现行行政法律制度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按照WTO规则梳理我国现行行政法律制度;完善行政程序立法,融入正当程序理念;加强依法行政、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以及建立独立、全面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3.
WTO透明度原则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明度原则是世贸组织的重要原则,它体现在世贸组织的主要协定、协议中。该原则值得关注之处不仅在于其在WTO各规则中的广泛适用,更在于其产生的深刻的经济、法学和哲学理论基础。我国加入WTO,对履行透明度原则方面的承诺也意味着其将对我国的经济、法治、行政、司法产生巨大影响和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家友 《政策》2002,(3):8-9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在经济上将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使我国有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加入WTO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应对,努力适应与世界接轨的趋势,按照WTO规则要求办事。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必须更加牢固树立先进的司法理念,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5.
李军  蒋兰香 《求索》2010,(2):129-131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现代行政权的核心内容。法治所要求的并不是消除广泛的自由裁量权而是法律能够控制它的行使。从立法、行政、司法维度寻求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效综合控制体系,要求法定权力应合理、善意且仅为正当的目的行使,并与法律的精神乃至内容相一致,已成为法治国家的共识。比较法视野下,运用法律原则予以规制仍是可取之道,但随着民主和法治的发展,法律原则理论与实践均应实现自身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WTO以后,面临考验和挑战的首先是政府行政管理,尤其是政府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近年来,虽然我国税务行政管理制度及方式加快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但要完全适应WTO的要求,很有必要加强对现有问题的研究,加快对税务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一、WTO对税务行政管理的要求 WTO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非歧视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可预见性和透明度原则、公平贸易原则、鼓励发展和改革原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非歧视原则  相似文献   

7.
WTO规则为其各成员方制定了若干基本原则,透明度原则是其中重要一条。加入WTO就意味着要按照WTO的“游戏规则”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增强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因此,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行政公开制度是政府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杨连芳 《天津人大》2004,(11):37-39
WTO规则对行政权法律监督机制的一般要求是,为了保证各成员国实现真正的“自由与公平的贸易“,制定了包括“透明度“、“贸易自由化“、“国民待遇“、“互惠互利“等基本原则,并在原则指导下由规则构成一系列制度,比如司法审查制度等,用以约束成员国的行政行为,使之符合WTO规则精神.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监督机制,来改进政府的经济管理方式,创造保障机会均等和贸易自由为特征的行政管理机制,实现与WTO国际贸易规则的接轨.……  相似文献   

9.
新论     
本期主论能动司法不能以牺牲司法公正为代价就司法的基本功能和作用而言,司法不同于立法和行政,立法和行政在某种意义上是机车,是带动和推动车子前进的,司法在一定程度上则是制动器。就法治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而言,法治最重要的是制约公权力和保护公民权利。司法不能和行政靠得太近,而要与行政保持适当的距离。各种国家权力如果只有配合没有制约,必然导致滥用,公民权利必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适应新时期政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1.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努力,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近二年来,国家加大了推进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传统产业有所分化,有所萎缩.但是我国的产业结构目前还远未能适应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出现了很多需要深入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入世"前就对可能出现的局势做出一个精确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WTO随想     
在美国定居回上海探亲的人,常常被上海人戏言有三气:说话土气,穿得俗气,出手小气.因为时尚上海话里,常常夹英语,因为上海人讲究穿着"扎台型",因为上海人很多收入可观而物价又可爱,自然出手不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入世将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公安战线如何面对入世的挑战,如何从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应对挑战,这是公安高等教育当前要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公安高等院校怎样培养同中国入世相适应的公安民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振强 《理论月刊》2003,(1):103-105
加入世贸对我国政府行为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挑战。WTO的主要原则是规范各国的政府行为,如果政府行为不调整,企业也就无法真正加入世贸。为此,政府应尽快调整与WTO不适应的行业政策和地方法规,应积极推进外贸、金融、税收等部门的改革,积极发展完善行业协会、民间商业组织,强化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Susan D. Blum 《当代中国》2002,11(32):459-472
China's entry in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has been applauded for the benefits it will confer on China's economy and for granting recognition to China's modernizing efforts. The scrutiny of the outside world will force China to regularize many of its practices, such as legal and economic practices. But most of the discussion of the WTO has focused on a very limited segment of China's society.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realities of rural Chinese life, warning that the consequences of China's increased pressure to reform may be more negative than positive and that the prospect for rural China is far from clear.  相似文献   

16.
作家与WTO     
  相似文献   

17.
18.
赵力 《理论月刊》2003,(4):117-118
我国加入WTO在看到积极影响的同时,必须充分估计对我国金融业的消极影响.我们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健全金融企业的机制,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府必须遵守WTO有关协定的规定和我国在签订多边协定时作出的承诺,保证WTO规则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中国政府要给自己一个明确而合法的角色定位、转变现行的职能。需要明了实施WTO规则的权利与义务,厘清实施WTO义务的原则与范围,转变宏观经济调控方式,调整微观规制,为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20.
As our world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unseen in a century,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is also facing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since its founding. However, the ruling consensus among all member countries is still to promote an effective WTO functioning and performance. China, as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markets and a major trading country in its own right, has been a loyal supporter of the organization's prominent role in free trade and multilateralism, and intends to continue its contribu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