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马在共和国中后期,占领了庞大的领土,为了方便罗马对地方的管理,新的领土被分为若干行省。旧的罗马共和城邦制度能否同治理庞大国土的需要相适应,关系到这个由一个城市统治的广大帝国能否维系。在行省管理过程中,罗马原有的公民权制度成功的推广到各个行省,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罗马公民权对于行省居民的价值,以及行省的罗马公民的职业及其对于罗马管理行省的作用,以期从另一种角度更好的观察罗马的行省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徐国栋 《法治研究》2014,(3):127-131
汉代与罗马的关系研究,文献众多,但仍有研究者犯下常识性的错误。本文首先从宪法角度研究汉罗关系,认为罗马宪法不允许罗马的马其顿行省与汉帝国建立内附关系。其次从国际法角度研究汉罗关系,认为罗马派出使节的理由是法定的,"内附"不在法定理由之列。中国文献记载的这次要求"内附"出于汉帝国对罗马帝国法律的无知以及强烈的我族中心主义。进而认为,面条之路早于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命名表现了国人的我族中心主义观念.我们应承认所谓的丝绸之路的双向性,把它理解为一条中西互通之路。  相似文献   

3.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被认为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威胁之一。据史料记载,最早的恐怖活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早在公元1世纪犹太狂热党人为了阻止罗马帝国的入侵,就暗中派人在罗马帝国的饮用水中投毒,以达到暗杀与罗马人合作的犹太贵族的目的。但这些和现代意义上的恐怖主义还不能相提并论。恐怖主义真正超越一国范围蔓延到整个世界是在二战结束后,爱尔兰共和军、意大利的红色旅、日本的赤旗军、法国的直接行动、西班牙的埃塔、以色列的摩萨德等1000多个恐怖主义组织相继产生,而国际恐怖主义事件暴增,1994年的希伯…  相似文献   

4.
关于罗马法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马法是古代罗马国家法律的总称。包括自公元前6世纪罗马国家产生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这个时期的法律,也包括优士丁尼时期东罗马帝国的法律。一位西方学者曾指出:“在我们的文明史上,罗马法占据着一个独一无二的地位。它从最初一种狭小和简陋的农村共同体的法律,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城邦国家的法律,接着,在其发展过程中,又成为一种帝国的法律。而这个帝国统治着几乎为当时的人们所知道的整个文明世界。”①的确,罗马人创造出的辉煌的法律文化成就,影响了人类社会从古至今的历史,推动了整个文明世界的进步,分析这一成果…  相似文献   

5.
抵押权的侵害与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抵押权是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的担保物不移转占有,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可以变卖担保物并用变卖价金优先受清偿的一种担保物权。抵押担保制度源于希腊,罗马帝国后期引入罗马私法,但罗马法中的抵押无公示制度。资本主义时代,德国民法将日尔曼法中的“都市公...  相似文献   

6.
<正> 在罗马法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有制度的演化对其物法和诉讼法的完善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关占有起源问题的资料甚少,我们只能从罗马帝国中后期的法律制度和有关法学家的论著中去探讨占有制度的演化及其本质特征。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占有制是在私有制不发达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现象,占有先于所有权而产生,它是罗马早期所有权发展的一个更初级的阶段。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其实占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深圳市司法局副局长、市公证协会会长李梅同志率团赴欧洲考察公证制度。考察团先后到达德国和意大利,考察了德国莱茵公证人协会和意大利罗马法律协会,分别听取了Bischoff博士和Avv.Fioravante Carletti博士关于德国和意大利公证制度和实务的介绍,并走访了部分公证人事务所。此次考察,虽然时间短暂、行程紧凑,但大家普遍感到收获颇丰,并对目前深圳公证的现状和今后的改革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浅议我国的追诉时效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时效制度简介时效制度,指的是经过一定的期限,对刑事犯罪不得追诉或者对所判刑罚木得执行的法律制度。时效制度分为追诉时放和行刑时效两种。由于我国刑罚中没有规定行刑时效制度,而仅仅规定了追诉制度,因此这里不讨论行刑时效制度。时效制度起源于罗马帝国时期。当时《儒里亚法》规定,好非罪过了五年即不再追诉,从而成为追诉时效制度的开端。后来,古代法国承袭罗马的追诉时效制度,将重罪的追诉时效规定为二十八年,轻罪的追诉时效规定为五年,违警罪的追诉时效规定为一年,从而将罗马帝国时期个别犯罪的追诉时效制度推广适用于…  相似文献   

9.
公证制度在欧洲的起源与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证制度起源于古罗马的民事法律制度。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虽然崩溃了,入侵者带来了新的法律和风俗习惯,但在整个中世纪,公证制度在欧洲许多国家仍然居有重要地位。当大陆法系在罗马经历了从12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后,公证制度没有崩溃,反而在法律制度中占据了中心地位。罗马时  相似文献   

10.
引言德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可以追溯至古老的罗马法和教会法。自12世纪,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Bologna)大学中出现了德意志学者的身影,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者一道用拉丁语研习古老的罗马法规范与理论。之后的几个世纪里,一代又一代德意志学者带着厚重的罗马法典籍,怀着民族国家的期冀回到德意志的土地上,在那里继续研习,并根据德意志的民族文化和法律传统改造和续造罗马法。此外,15世纪开始的政治诉求也对罗马法的诉讼法律制度在德意志的确立起到关键作用。15世纪起,上至国王,下至农民都自称并坚信自己是古代罗马的纯正后代,德意志皇帝以罗马皇帝继承人自居,他统治的国家称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与此相适应,对罗马法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标榜和坚持,成为政治诉  相似文献   

11.
罗马法是古代社会留给现代人的一颗明珠。对于罗马法的研究,一直在法制史和民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罗马法之所以能够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洗礼后,仍能以其基本面目展现在现代人面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东罗马帝国皇帝优士丁尼(Justinianus,527—565年在位)统治时期至其死后一段时间内所开展的法典编纂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欧洲,公证人制度最早是从古埃及和古罗马帝国引进的,而德国现代公证制度则起源于中世纪时期的意大利北部.  相似文献   

13.
在欧洲,公证人制度最早是从古埃及和古罗马帝国引进的,而德国现代公证制度则起源于中世纪时期的意大利北部.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诉讼模式由纠问式转向对抗式的过程中,各个国家陆续建立起了证据展示制度。证据展示制度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至今已在英、美、法等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不仅如此,一些传统上采用大陆法系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国家也陆续建立起了证据展示制度,如意大利、日本等。  相似文献   

15.
西方法学真正从古典伦理学和政治学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各国法学家公认应该始于古代罗马,并且应该以罗马法的产生和罗马法学家的活动为其标志.罗马法作为"第一部世界性法律",在西方法苑中竖立起了雄伟的丰碑.特别是在罗马私法体系中,凝聚着罗马法学家象西塞罗、盖尤斯、伯比尼安等几代人卓越的法律思想的结晶.罗马法之所以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法律宝库,这同罗马帝国为了维护和巩固其政治统治,启用和发挥法学家的作用,重视法学教育,培养正规的合格的法律人才,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6.
自罗马帝国陆沉之后,欧洲大陆的司法活动,主要便是以宗教法庭、神明裁判及当事人决斗等种种非理性的方式来进行。而古代曾经灿烂一时的罗马法学,却长期被人遗忘,沉埋于一地的废墟之中。  相似文献   

17.
家父权作为罗马家庭的权力基础,是罗马法中的重要制度。其强大而广泛的权利曾在共和时期上半叶达到鼎盛。但在古典时期,即罗马一希腊时期,家父权开始衰落: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种特有产制度的产生所带来的财产归属主体的多元性打破了家父对罗马家庭财产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希腊主义与基督教思想的传入以及嫁资制度的演进,使罗马人逐渐对主体的财产能力有了新认识。而原本处在家父权力控制下的家子们,凭借特有产制度这一工具,在身份上获得进展,进而突破罗马家庭中仅家父唯一地具有财产支配能力这一格局。家父在罗马家庭中财产与身份两方面垄断地位的消解,导致了家父权制度的式微。  相似文献   

18.
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结束了长期的内战,三分天下。日耳曼人路易统领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现代德国的雏形,西法兰克王国演变成为法国,中王国就是现在的意大利。其中东法兰克王国主要由萨克森(或译作“撒克逊”),施瓦本(或译作“士瓦本”),巴伐利亚和法兰克尼四个实际上独立的公国组成。公元10世纪,约翰十二世(J o h nⅫ,955~964年)在罗马为德意志萨克森王朝第二任国王奥托一世(Otto I,912~973年)加冕,称其为罗马皇帝,创建了神圣罗马帝国。但之后就拉开了世俗皇权和教会教权之间的权力斗争,后双方虽有协定,但是皇权的衰落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西欧注释法学派述评何勤华西方学术界一般认为,现代西方法学的历史渊源虽然是罗马法学,但其直接渊源则是在中世纪意大利由波伦那大学的教师伊纳留斯领导的注释法学派①。由于注释法学派的努力,在罗马法学和现代法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然而,对于这么一个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姜朋 《北方法学》2010,4(3):43-52
"罗马法"本是罗马王国、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各时期法律的总称,但后世法学家却往往习惯于将《民法大全》当作罗马法的全部。《民法大全》于公元6世纪在君士坦丁堡成书时,西罗马帝国已然落入蛮族之手,《民法大全》在施行了数年后,亦被遗弃,直到11世纪才重见天日。在罗马,存在着远比《民法大全》更古老的法律。为了避免将罗马法"平面化",诚有将罗马法相关文本的研究置于其成书的特定时空,即在特定的历史氛围和地域场景中加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