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脑损伤是指在头部遭受外力作用时的强度超过了机体的耐受阈时,所造成的颅脑组织结构连续性、完整性的破坏及颅脑功能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损害。在法医学活体损伤检案中,颅脑损伤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文共统计了 3851例活体损伤案例,涉及颅脑损伤者共 1008例,占 26.18%;其中单纯颅脑损伤为 743例,占 19.29%,伴有其他部位的复合型损伤 265例,占 6.88%。   颅脑损伤的分类根据损伤机理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暴力(加速运动、减速运动、挤压性损伤)与间接暴力(挥鞭样损伤、颅颈连接处损伤、胸部挤压伤或称创伤性窒息);根据损伤…  相似文献   

2.
颅脑外伤后,应用CT检查诊断外伤性气颅已有报道,但对外伤性气颅的损伤程度评定少见报道[1]。本文收集50例,作分析探讨。资料分析1.发生率在因头部损伤到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CT检查的2909例病人中,发现颅脑损伤500例。其中外伤性气颅50例,其发生率占头部损伤的1.7%,占颅脑损伤的10%。2.年龄10岁以下8例,11~20岁13例,21~30岁12例,31~40岁6例,41~50岁5例,51~60岁2例,61~70岁2例,71~80岁2例。其中30岁以下的病人33例(66%)。3.原因头部钝物击伤21例(42%),车祸伤13例(26%),高坠伤12例(24%),锐器伤4…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生物力学理论为基础,利用有限元法研究不同力量的拳头打击颅脑不同部位的致伤特点以及预判颅脑损伤风险,为实际医疗防护和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DICOM数据建模法以及相关软件构建拳头的有限元模型,以拳头的有效质量与速度表征拳头的动能,联合人体有限元模型THUMS 4.02对正面和侧面拳击致颅脑损伤的特征进行参数化仿真。结果拳头打击颅脑致人直接死亡的概率较低,但是随着拳头力量的逐渐增大,颅脑损伤的风险也逐渐增大。拳头打击头部位置不同,颅脑损伤特征也有着明显不同,额部遭受袭击时,颅骨最大等效应力为122.40 MPa,而脑组织为4.31 k Pa,当颞部受到袭击时,颅骨最大等效应力为71.53 MPa,而脑组织为7.09 k Pa。结论颅脑的不同部位受到拳头打击时,颅骨骨折及脑组织损伤的特征及风险具有一定的差异,额部受到打击时颅骨的骨折风险明显高于颞部,而脑组织的损伤风险却恰好相反。颅骨骨折概率最大位置一般表现在颅骨直接受到冲击的部位,随着应力波的传导也会波及颅骨其他部位,而脑组织损伤风险最大的位置却并不表现在脑部直接受到冲击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iury,DAl)是指头部遭受钝性外力作用后所引起的以脑白质轴索弥漫性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脑损伤。损伤后果严重,有学者认为在重型颅脑损伤中DAI占28%~42%,死亡率达42%~62%。Adams等观察到外伤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有13%~28%为闭合性DAI且并不伴有脑挫伤及明显的脑出血。Cordobes等对78例。DAI病人的观察发现,患者死亡率为49%,  相似文献   

5.
颅脑外伤所致神经症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外伤所致神经症的诊断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标准(CCMD-2-R)中已明确,但损伤程度的评定标准尚待研究。本文对76例头部外伤后神经症损伤程度的评定,提出可操作性意见,并对相关问题作出分析。1材料与方法材料-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精神病学鉴定组1986年5月~2000年5月间全部法医学精神损伤鉴定案例230例,其中头部外伤后神经症76例,占33.0%。凡因伤害及交通事故等机械性外力因素所致颅脑外伤和躯体损伤后出现的神经症,均列入研究对象。由一名高职和二名中职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人组成鉴定组,…  相似文献   

6.
<正>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头部受钝性外力作用引起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脑白质多发性损伤,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28%~42%,死亡率达42%~62%[1]。在法医检案中,交通事故、高坠和暴力所致颅脑损伤常发生DAI。也有报道,婴儿头部受到摇晃后发生DAI。如何能确切并尽早地对DAI定性并探明其形成机制,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1动物模型1.1旋转负荷动物模型 Gennarelli[2]将狒狒头颅于冠状面在11~22ms内旋转60度后,在胼胝体、内囊、脑干上端与大脑白质区检见轴索损  相似文献   

7.
头部损伤在伤害案件中十分常见,我院自1984年至1991年鉴定的283例案件中,头部损伤就有100例,占35.33%。现就这100例头部损伤案件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探讨颅脑损伤与人格改变的相互关系,特别是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是否平行,为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7例颅脑损伤鉴定案例及住院病例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伴有人格改变的案例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97例颅脑损伤中有162例出现人格改变,占82.3%;其中在113例中的重度颅脑损伤案例中,有98例伴有人格改  相似文献   

9.
笔者收集1998~2013年间北京市大兴区公安司法鉴定中心54例螺丝刀刺击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案例资料,回顾性分析螺丝刀刺击头部致颅脑损伤案例的损伤形态学特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63例在交通事故中因闭合性颅脑损伤而死亡的尸体解剖情况的研究,分析了损伤形成机理及致死原因。发现因脑干损伤死亡25例,占39%;因DAI死亡6例,占9.5%,63例中对冲性颅底骨折20例,占3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损伤程度评定标准。方法 通过对204 例由司法部门委托进行法医学精神损伤程度鉴定实践,重点对颅脑外伤所致神经症的损伤程度评定标准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 204 例中,男、女比例无差异。年龄组以21 ~30 岁(63 例) 、31~40 岁(53 例) 居多。表明上述年龄组的社会活动多,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大;职业以工人、农民为多,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损伤原因以伤害(107 例) 、交通事故(49 例) 为多。损伤与精神障碍间隔时间,半年以内152 例,半年至1 年为23 例,表明鉴定时间选择在1 年内为佳。精神障碍的种类与性质:器质性精神障碍108 例,占52-8% ;功能性精神障碍84 例,占41-4% ,其中外伤后神经症( 含癔症35 例)66 例,占32-3 % 。社会功能评定:无社会功能受损77 例,轻度受损41 例,明显受损86 例。神经系统检查:204 例中有一过性神经体征38 例,有明显阳性体征62 例。损伤与精神障碍的关系:直接因果关系104 例、间接因果关系61 例;条件相关34 例、无相关5 例。损伤程度评定结果:重伤85 例,轻伤67 例,伤病关系评定47 例。结论 通过对204 例头部外伤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区成人高坠死亡45例尸体解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45例成人高坠死亡的尸体解剖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42例为意外,3例为自杀。42例意外高坠中,38例发生在工作时。高坠死亡者的年龄从18岁到50岁,21~40岁占77.7%。性别以男性居多,占93.3%。着地部位最常见的是头部。由于高坠后引起机械性损伤所致死亡有43例,其中包括脑损伤(60%),肺损伤(44.4%),脾破裂(33.3%),肝破裂(26.7%),脊柱损伤(26.7%),大血管破裂或断裂(20%),心脏破裂(15.6%)。另2例则是因机械性窒息而死亡。随着坠落高度的增加,胸腹部致命性损伤数目随之增多。坠落的高度较低时,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3.
一、谈谈死亡的新概念 去年四月,我们在复核鉴定一起杀人案件时,明确认定死者是被他人用一种具有棱边、棱角和较光滑平面的金属类钝器,多次打击头部致颅骨骨折、颅底骨折,颅脑严重损伤和出血造成脑死亡。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外伤是法医检验中常见的损伤,是导致人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儿童颅脑外伤与成年人相比较,有其独特的表现.笔者结合8例钝器所致儿童颅脑外伤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1 检验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1至6岁4例,7至13岁4例;交通事故撞击头部2例,钝器打击6例.尸检8例,其中无颅骨骨折3例,骨缝分离4例,凹陷性粉碎性骨折1例;损伤后当即死亡1例,1~2天死亡4例;3~5天死亡3例;单纯硬膜外出血0例,伴有硬膜下出血脑挫裂伤8例;出血量50~100ml7例,150ml1例.  相似文献   

15.
钝器打击头部所致颅脑损伤在法医检验中常见,但当在打击处的对侧有硬质衬垫物时则由于衬垫物的反向作用力的影响,其损伤具有非同其它颅脑损伤的特点。本文报道2例并分析其特点,供同道参考。刑事技术2006年第5期1案例资料某男,69岁,2005年4月16日晚以两块砖叠放在水泥地面上作为枕头露宿街头,次日凌晨被他人持砖块打击右颞部致死。现场勘查见死者左侧卧位,左颞部枕于砖块上。尸检见其右颞顶部有8cm×4.5cm头皮下出血,表面见点、片状表皮剥脱;左颞部有一7cm×6cm头皮血肿,其中有一2cm×1cm青紫;右眼上睑皮肤青紫,双瞳散大;解剖见帽状腱膜下广…  相似文献   

16.
100例重度颅脑损伤尸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分析100例重度颅脑损伤的尸检资料。年龄最小4个月,最长者71岁,男性70例,女性30例。颅脑损伤成因以钝器伤、高坠伤、跌伤及交通事故为多。头皮损伤占83%,头皮无明显损伤但有颅脑损伤者占17%。颅骨骨折占71%,以线状骨折为多(45%),粉碎骨折次之(22.53%),颅骨骨折常合并颅内出血。两者并存者69例,占颅内出血70.41%,有颅内出血无颅骨骨折29例,占29.59%,略高于文献报告。硬膜外出血(EDH)占35%,冲击部占88.57%,对冲部占20%。硬膜下出血(SDH)占40%,冲击部占85%,对冲部占25%。蛛网膜下腔出血占87%。髓内出血86%,合并EDH占33.72%,合并SDH占36.05%,EDH、SDH和髓内出血者同时发生占8.26%。脑室出血占12%。脑挫伤裂伤占64%,有冲击伤和对冲伤占46.88%,有冲击伤无对冲伤占28.12%,无冲击伤有对冲伤占25%。脑疝:小脑扁桃体疝占67%,海马钩回疝占60%,略高于文献报告,结合本文资料,对病理特点及法医鉴定中应注意问题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与人格障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为探讨颅脑损伤与人格改变的相互关系 ,特别是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是否平行 ,为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1 97例颅脑损伤鉴定案例及住院病例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伴有人格改变的案例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97例颅脑损伤中有 1 6 2例出现人格改变 ,占 82 3% ;其中在 1 1 3例中的重度颅脑损伤案例中 ,有 98例伴有人格改变 ,占 86 7% ;其中衰弱型人格改变与攻击型人格改变之比为 6 3:35 ;在 84例轻微颅脑损伤病例中 ,有 6 4例伴有人格改变 ,占 76 2 % ,衰弱型与攻击型之比为 4 0 :2 4 ;2 3例女性患者有 1 7例出现人格改变 ,衰弱型与攻击型之比为 1 3:4。结论 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轻微颅脑损伤所引起的严重攻击型人格改变是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的特殊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不断提高法医学损伤鉴定水平,现对我们工作中遇到的CT检测出无明显临床体征的硬脑膜外血肿的损伤程度的鉴定问题予以探讨。一、关于颅脑损伤中的硬脑外血肿当头部遭到钝器打击后,轻者可出现脑震荡,头皮裂伤,头部皮下血肿;重者表现为颅骨骨折,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等。而硬膜外小血肿,仅有头痛,呕吐或短暂的意识障碍及逆行性遗忘者,往往不被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19.
Dong LM  Wang DM 《法医学杂志》2006,22(1):70-71,80
通过对200例颅脑损伤致死亡案件的损伤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不同致伤物体以不同打击方向、着力点、先后顺序等造成的颅脑损伤形态特点,对推断致伤工具及判断案件性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生发 《刑警与科技》2005,(7A):127-129
本文对800例活体损伤程度鉴定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伤占42.5%,轻伤占57.5%。男性占83.5%,女性以拳脚占首位,损伤部位以颅脑损伤最多。并发症的本文还结合统计分析情况,对原发性损伤、并发症、进行了讨论。时间起止为1985-2003年。结果表明:重占16.5%。年龄以青少年组为多。致伤物出现率为20.5%;后遗症的出现率为38%。后遗症在活体损伤程度鉴定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