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9月底,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苏丹分公司项目经理马如才,从初秋的北京飞往非洲东部的南苏丹.飞机穿破低压带厚厚的云层,飞行了近13个小时后,渐渐降落到首都的朱巴机场.这不是马如才第一次踏上非洲这片“热土”,非洲西部的塞内加尔及加蓬都曾有他所在单位的驻地项目.只不过那时,马如才一路上会层层脱衣,即使最后只穿着一层薄薄的夏装,下了飞机,也会被迎面扑来的滚滚热浪弄得浑身是汗.这次完全不同,此时的南苏丹正值雨季和旱季交替的季节,温度相对偏低,他身上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媒体     
俄罗斯《专家》杂志中非关系改变地缘政治排序中国正在成为非洲国家主要的经贸伙伴,美国和欧洲将被挤出非洲。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不曾成功地在同一时间将非洲几乎所有国家领导人聚集在一个地方。尽管莫斯科和华盛顿为了影响非洲近十年来一直为此而努力,但是中国却成为最后的赢家,依靠的不是意识形态,而是发展贸易和投资。中非经贸发展将改变世界政治中的力量排序。中国进军非洲是无奈之  相似文献   

3.
1月9—15日,苏丹南方举行公投,决定留在统一的苏丹内还是成为独立国家。此次公投是落实苏北南双方2005年签署的《全面和平协议》的重要步骤,将决定苏丹这个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7月底至8月初对塞内加尔、南苏丹、乌干达、肯尼亚、马拉维和南非等六个非洲国家进行了为期11天的访问。相比美国总统奥巴马,希拉里出访非洲的次数和到访国家要频密和广泛得多。  相似文献   

5.
2011年2月7日,苏丹南部公民投票委员会宣布苏丹南部公投的最终结果,结果显示,98.83%的选民支持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随后苏丹总统巴希尔宣布承认和接受这一最终结果。南苏丹公投这一关乎苏丹分与合的重大事件,在改写苏丹历史的同时,必将改写非洲历史。南苏丹公投将对非洲局势产生如下四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苏丹经济合作促进两国共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丹,这个位于尼罗河流域历史悠久的、非洲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近代以来反侵略、内战一度使该国成为同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近年来达尔富尔问题的出现,以及中矧同苏丹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际媒体,把苏丹问题和中国相联系,非议、赞誉,众说纷纭。 2008年眷节之际,笔者有幸随考察团参观访问了苏丹,亲历了苏丹近年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到所有这些变化不能不归功于中国同苏丹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7.
如果恐怖主义被定义为非政府人员针对平民百姓的暴力行为,那么许多非洲国家的武装和非洲无数内战中参战的其他各方都可以被称为恐怖分子.这些所谓的军队通常类似于由武装匪徒组成的松散的联合体,他们经常使用包括拐卖儿童、断肢、强奸、不加选择的屠杀等恐怖手段,胁迫当地居民支持他们的活动或者是搜刮财富以维持战争.非洲各国内战中,国内恐怖分子造成的平民伤亡比国际恐怖分子造成的伤亡要大得多.非洲正在进行的内战使这个大陆20%的人口蒙受苦难,受害者中绝大多数是无辜平民.对于非洲来说,真正的恐怖分子仍然来自国内.然而更加重要的是,"9·11"事件突出地说明了对于非洲的稳定和繁荣而言,改善治理和经济增长都是极为必要的.西方和非洲都对通过提升国家能力以促使各地主动地对付国内和国际恐怖主义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8.
应苏丹全国大会党、纳米比亚人组党、南非政府和坦桑尼亚革命党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005年11月12日至24日对上述四个非洲国家进行了友好访问.中联部部长王家瑞、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中央外宣办主任蔡武、中宣部副部长雒树刚、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等陪同访问.  相似文献   

9.
非洲大陆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点地区之一。冷战结束以后,非洲内部冲突不断,而非洲国家自身力量不足,大国争相加入联合国在非洲地区的维和行动,但索马里维和的失败使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一度停滞不前,导致了卢旺达悲剧的发生。达尔富尔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对此反应迅速,联合国也积极介入,但此次联合国苏丹维和的意图历经多次波折才得以实现。因此,在维和实践中坚持"维和三原则",加强区域性维和机制的建设,协调好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才是解决非洲地区冲突、维护安全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10年4月苏丹近20年来首次大选的临近,苏丹这个非洲面积最大、同时也堪称面临最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国家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而占苏丹全国总面积约1/5、总人口1 7%多的达尔富尔地区因其持续的冲突、苏丹政府对这一冲突所采取的备受争议的政策,以及中国和苏丹日益加深的经济合作(特别是能源合作),也使中国的非洲政策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中国和苏丹有着传统友好的密切政治经济关系,国际社会对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可以发挥的作用存在着非理性的过高期望,以为单凭中国之力就可影响苏丹政府的政策。而有关达尔富尔问题的各种争议也对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不干涉内政"原则构成了挑战。本文认为,"不干涉内政"不应当被解读成不愿承担"保护的责任"。事实上,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政策近年来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灵活性。考虑到达尔富尔问题的复杂性和目前苏丹南北关系的脆弱性,中国政府所倡导和推动的"接触方法"要比"制裁动议"对于维护苏丹的稳定与和平更具有建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