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纪山 《前进》2013,(12):15-16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强调要把“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作为六个“紧紧围绕”之一进行统一部署。同时,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容,把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管理体制等内容充实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来。在宣传贯彻中,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为指引,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我区矿产资源丰富,在资源型经济为主导的格局下植被破坏和生态欠账严重,造林绿化、实施生态修复是优化生态环境,实现转型发展的最现实、最有效的途经之一,即关系到当前的发展,又关乎子孙后代的福祉。一、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区转型跨越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法定“生态保护红线”,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工作实践中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直接体现,同时有助于维护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唐泽斌 《世纪行》2013,(2):20-22
中共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抢抓重大机遇、加速经济发展、提高幸福指数,竹  相似文献   

6.
围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精神,全省各级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办法,也指出了当下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值得深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作为以人口、资源、环境为主界别的中国农工民主党,更要深刻领会中共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实质,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中共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阐释更全面、更科学报告对生态文明理念有新概括,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报告将以往强调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是认识和理念上的一次飞跃。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新定位,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  相似文献   

8.
沈环轩 《群众》2014,(9):11-12
<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我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尤其重视制度创新,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效应正在显现。设立生态红线区域2013年8月,江苏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此后,又制定出台了《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和《江苏省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暂行办法》。"一个规划、  相似文献   

9.
赵挺 《群众》2014,(9):17-17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科学划定生态红线,是优化国土空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为加强生态空间管控,江苏在全国率先编制印发了省级《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并配套制定了生态红线区域监管考核及生态补偿办法,初步形成了生态空间管控制度体系。"管"就是强化监管考核。努力做到"三个落地":一是责任落地。  相似文献   

10.
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不仅不矛盾,而且是相互促进的共生体,"生态生产力"可以推升经济发展。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瓶颈问题,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能力,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已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赵红梅 《政策》2013,(6):70-7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檀佩文 《传承》2014,(10):78-79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面对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它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抓手",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过程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人民论坛》2012,(33):58
报告摘要: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要靠法治来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武俊 《人民政坛》2012,(12):20-20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宣示要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报告用专门一章阐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人的自然价值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唯物史观基础上的自然价值观.我们党对正确的自然价值观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将正确的自然价值观与倡导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大力加强正确的自然价值观教育,确立生态文明观念,对于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在实践中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勋儒 《前进论坛》2010,(11):52-54
<正>生态文明的内涵和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人类积极维护生态健康的高级文明发展形态。生态健康是人类与生态关系的健康,积极维护生态健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之意。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施政纲领和国家理念,多样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全国蓬勃兴起。生态文明摒弃了工业文明破坏自然的特征,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应积极维护生态健康,不能超过生态安全阈值,要在把握自然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消费模式、文化制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这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在未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生态文明是以尊重自然规律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李宗尧 《群众》2015,(1):36-37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理念的革新,更需要法律的引导、规范与保障。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任务,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做出具体部署,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