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议题七转型之困:难题如何破解之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外需和出口为导向的模式,其基础是廉价劳动力,目前中国转型的方向是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从外需转向内需为主,从片面追求GDP增长转向均衡发展,从政府主导转向进一步市场主导,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共同富裕,目的是寻求一种新的可持续性经济增长模式。但是,转型知易行难,我国政府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有不  相似文献   

2.
未来,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特别是推动政府职能的两个根本转变,需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国富与民富、效率与公平、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农村与市场、沿海与内地.  相似文献   

3.
李岩 《北京观察》2021,(9):50-51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于"双循环"可以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加以理解,我认为"双循环"的重大意义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城市工作在经济战略调整过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同比增长12.7%,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达到18.3%和7.9%.这在全球范围来看是很好的成绩,但发展质量却不容乐观.2021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速为4.4%,低于2019年的全年8.0%.2021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速为4.4%,也明显低于2019年5.4%的近年来低值.这说明好成绩背后的经济结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外需"一枝独秀",内需动能不足,原因在于消费和投资的内需双擎始终表现不够强劲.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经济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下滑,在2009年第一季度达到低谷,从高峰到低谷共经历18个月.GDP的增长从13.4%下降到6.1%。之后,中央开始采取各种强制性措施.使得中国经济开始回升,在三个季度内完成了向上回升,到2010年第一季度,GDP的增长达到10%以上.形成了一个V字型曲线。今后随着国家“保增长、扩内需”一系列政策效应的不断释放,最终经济增长会出现加快趋势。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继续调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结构,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未来的中国经济,具备了在全球景气下行的环境里争取独善其身的客观条件。首先是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内需潜力,这是全世界都羡慕的。如果国内市场有较大的扩展,这些年为外需服务的制造业,转向对内将大有用武之地;中国的服务业更是方兴未艾,有做不完的生意。供给方面的潜力也很巨大。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对我们中国经济最大的冲击就是冲击我们的外需,对我们出口企业的影响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短缺、最需要的资源就是市场需求,这个市场需求就要靠内需来拉动。城镇化我觉得是最大的内需,是维持中国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是一种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黄小杭 《今日浙江》2009,(19):44-44
今年上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外需低迷、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情况下,金华市采取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促转型的政策举措,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亿元,增长14.7%,比GDP增速快7.9个百分点。可见,第三产业是金华市上半年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8.
《政策瞭望》2011,(1):55-55
为认真贯彻中央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广东省坚持"五个结合"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一是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加大开拓国内市场力度,充分发挥内需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拯救华尔街,拯救美国,拯救世界。先拯救,再主宰,是很多人关于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之王的美好设想。但是,中国无法成为救世主,甚至,中国更需要自救。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三座大山。第一座大山,内需与外需失调。中国经济的外需依存度达到了70%,是全球经济大国中,对外经济依存度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应抓住机遇争取国际话语权:金融海啸重创了美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同时,也令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遭受池鱼之殃。唯独拥有13亿人口内需市场,以及拥有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仍全力争取2009年GDP增长8%,傲视全球,可谓"风  相似文献   

11.
以全球金融危机为拐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外需主导型逐渐转为内需主导型,外需导向型发展战略相应转变为内需扩大型发展战略。内需扩大型经济发展战略是提升内需型经济增长水平、改善内需型经济增长质量的发展战略,是后危机时代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湖北在推进内需扩大型经济发展战略中,应准确把握发展方向,积极运筹发展路径。本文从湖北实施内需扩大型经济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积极因素以及面临的新问题和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今年以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一系列自贸区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在构建。"从内需和外需平衡方面看,时下内需比较疲弱,导致进口增速放缓。"连平说。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当头,中央政府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信货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方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确保经济增长的利好措施.对于其如何真正落实,当前最关键的是,深刻认识、摆正处理好"内需和外需、速度和质量、转型和就业、创新和监管、政府和市场"五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金瑜 《今日上海》2009,(2):26-28
最近,在中国的经济调整中经常出现几个关键词:外需、内需、制造业、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创新的空间究竟在哪里?有没有一些更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赖存理 《今日浙江》2001,(15):29-33
我国入世,浙江将进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和“走出去”的贸易扩张新时期,从过去以内需拉动经济发展为主,转为外需内需共同拉动的开放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面向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与长江优势随着沿海战略发展的成功,经济重心的内移,沿边、沿江、沿线全方位开放开发格局的形成,我国21世纪区域经济发展总态势,将形成以内地轴心地带为主要增长区,以沿海、沿边开放地带为增长两翼的 H 型发展新格局,这种区域发展态势的形成,理由有三:首先是由我国现代的内在要求决定的。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既取决于内需,又取决于外需,无论内需,还是外需,都必颂对外开放,同世界经济相联系,才能实现。我国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英国的追赶 根据麦迪森提供的数据,1820年,美国人均GDP相当于英国人均GDP的73.3%,1870年为75.3%。而后美国开始经济起飞,1870年-1913年GDP年平均增长率为3.9%,同期英国为1.9%。1900年,美国人均GDP相当于英国人均CDP的89.2%,到  相似文献   

18.
沈燕 《理论月刊》2004,(8):67-69
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内需不足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了。刚刚从供给不足的阴影中摆脱出来的中国产品市场又面临着内需不足。同凯恩斯主义开始盛行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状态下的总需求不足不同,中国的内需不足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出现。政府采取的各项拉动内需的政策似乎不太有效,我们不能只看Y=C I G这一个式子,还要结合总供给Y=C S T。结合这两个式子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的内需不足,才能更好的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全球股市的市值缩水了12.1%,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中国大陆的A股市场遭遇史上第三大年跌幅.然而,中国股市的IPO和再融资规模,连续排名世界首位,创业板上市数量又创新高.由于GDP的持续较好增长,非公有制上市企业的新兴产业战略性布局初显,上市数量的增长突破较大,重视“质”的提高已成为市场共识.  相似文献   

20.
资本     
《小康》2014,(12):12-12
中行预计2015年GDP增速7.2%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报告称,预计2015年中国GDP增长在72%左右,全年物价在低位运行,房地产市场将触底回升,中行相关人士表示称,明年有可能再次降息。报告称.有关部门会继续引导银行间市场利率下行,以此达到压低贷款定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